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杭州,少不了逛西湖,去西湖,多半是冲着欣赏那碧波荡漾的湖水。
西湖,碧波浩渺的青青湖水让人陶醉,荡气回肠、妙趣横生的人文故事也让人回味,一回又一回的品味西湖,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花港观鱼、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双峰插云、南屏晚钟、柳浪闻莺……西湖的景,处处是山水与人文交织,处处是花草与树木辉映。
又一次来到秀美的杭州,是2019年的初冬时节。下榻的饭店紧邻西湖,出于对西湖的特有情愫,在仅有的几天时间里,只要一有闲暇,我就习惯性的走向了西湖,漫步在记录着浪漫爱情故事的断桥上,游走于皑皑如链苏堤中,有时候,甚至还要前往距离饭店数公里远的雷峰塔、飞来峰、灵隐寺,似乎,西湖的水,西湖的山,西湖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玉兰、樱花、芙蓉、木樨等等花草树木,都希望能饱收眼底,要将他们它们留在心间,让我永生回味。
西湖的一切都很美,而这一次,总使我一步一回首,总留给我无尽的遐想的,是那婀娜多姿的柳。
柳,属于一种落叶乔木,在广袤的神州大江南北,到处都可能见到它柔美的身影。不过,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空,它可能给人留下不同的感悟。
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柳,或借物言志。贺知章的《咏柳》“赋物入妙,语意温柔”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李商隐的《柳》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罗隐的《柳》阐释着对人生甘苦深沉的喟叹……
西湖,景区的人文让人流连忘返,西湖也是一个植物葱茏的植物园。在湖滨公园的大小景点,在西湖周边的大街小巷,柳,虽然算不得西湖景区花草树木的名品,甚至在鳞次栉比的植物物种中并不算是怎么夺人眼球,然而,在我这一回游览西湖的过程中,柳,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在北方,无论在公园里,还是在河岸上,不管在在街道旁,还是在庭院里,不少地方也有栽植着柳。成长在三秦大地的我,在孩提时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就已经让我喜欢上了柳。不过,如果在初冬时节,家乡的柳,树叶大都已开始泛黄,不少柳,仿佛进入老年,它们似乎开启了“秃头”季节,树叶随风落下。而这个时候的西湖,岸边一颗颗柳,它的枝条,宛若排列有序的“五线谱”一般少女的秀发,生机盎然,片片柳叶,如同美妙的交响乐的一个个音符,一树一树的柳,都虔诚的低着它的头颅。柳的头,始终低虔诚的垂着,但整个树冠,却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默默地生长。
西湖的柳就是这个样子,每一颗、每一支,就连树的每一片叶,都呈九十度角垂直向下,给人一种低调、隐忍而又执着向上的品格记忆。
西湖柳不仅仅深深懂得进一步需要退两步的哲学道理,同时,它还深谙欲上需向下的逆向思维生存方式。在西湖,有一块专为柳开辟的生活小区——“柳浪闻莺”的聚景园,园中柳树成荫,风摆成浪、莺啼婉转,柳林特色,漫步其间,且行且听,柳丝拂面,莺鸟鸣啼,一派勃勃生机。细观柳枝,树叶片片向下,叶与叶与柳条组合在一起,处处都显示出“个”字样式,不过,“个”“个”的柳叶与柳枝之间,他们都紧紧的拧在一起,相互妞成一条条刚劲有力的绳索一般,让人感受到它们特有的凝聚力量。
其实,在西湖岸边,能展现“个”性的花草树木并不在少数。这个时候到西湖,不少枫叶已经点燃了火苗燃烧起来,粗壮的梧桐树也依然繁茂,它们的树叶也都是“个”字型,只不过,这里的枫树、梧桐,它们为了自身的成长,片片向上的“个”型化树叶,严严实实的包裹着树冠,枝枝叶叶抬头挺胸的争夺着阳光。也许是因为这里的枫树、梧桐“乌哑哑兮招唾骂于时闾”过于显露锋芒,缺乏柳那样韬光养晦的秉性,这一类树木也大都会让园艺师“砍头”式的作修剪。其实,在西湖边的高大树木,它们都不会长出自己的身高,树干涨到2米左右,往往都会砍下。落得如此令人不堪的结局,也许是由于“个”性化的枫树、梧桐太过于张扬的缘故吧。
敢于低头,善于低头,才能昂起头,这似乎是西湖柳的精神;随和处事,和谐共生,才叫处好事,这可能是西湖柳的能独立成长的品格。在西湖,一年四季风不停,虽然那一条条柔弱的柳枝,随风摇曳,迎着风点头微笑,甚至那柳枝上的片片叶子,在微风吹拂下,不停地一开一合,宛如彬彬有礼的美丽少女举起柔嫩的小手,轻柔的鼓掌,但是,把棵棵并不高大的柳,树干总是不摇不摆,岿然不动,巍然挺立,西湖柳,仿佛天生就懂得“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方向”这种人生如月、月满则亏的深刻道理。
西湖的柳,它不是宁静的物,而是一位让人敬畏的睿智的哲人,让人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