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是安康人民的母亲河,一部流动的历史,一条文化的长河,流淌着绿色流淌着梦想流淌着生生不息。拦江而成的瀛湖,极目秦天,云横四野,千帆竞发,白鹭低徊,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时序有尽,风光无穷。
汉江滋养了300万安康人民。安康日报《瀛湖》之于我,从青年到中年,成为我精神世界里的一方山水,年复一年,给予我文学上的滋养,精神上的食粮,理想中的远方。无论阳光普照还是风雨如晦,《瀛湖》荫护着我,陪伴着我,款款地暖暖地传递思想正能量、精神正能量,永续汲取向上的力量,一扫杂念,守护心灵,用心中的真善美拥抱庸常的世俗生活。
18岁的仲夏,我从安康卫校毕业分配到一所镇卫生院。每天上午10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初涉世事的面孔毫无资历可言,找我看病的人屈指可数。远离父母,老家又不通电话,一到点,同事们各回各家,一个人游荡在空落落的院子,第一次切肤之痛地领略了“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飘蓬感。虽说不上凄凉,但却是满脑子的落寞和无奈。回到小屋,凝望窗外,当时的感觉是,凝重的夜色有多深,内心的孤独就有多深。人是环境的产物,我很快找到了排遣寂寞的有效方式,那就是读书和写作。院长是一位面慈心善、在当地颇具医名和人气的中年男子。一天下班他对我说:年青人爱好读书写作是好事,你每天上班后来我办公室取安康日报看。要知道,当时医院只订阅了“两报一刊”,“两报”是安康日报、健康报,“一刊”是中级医刊。直到现在,我对院长发自内心的感激。到了秋天,我的散文处女作《留住心底最后一枝玫瑰》在《瀛湖》发表,随样报一同收到的还有责任编辑的一封信。编辑老师在鼓励的同时指出了不足,建议我参加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系统地学一学文学基础理论知识,这样对今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末了语重心长的告诫我写作是个体化劳动,要耐得孤独,受得寂寞,不被名利所惑,不搞投机取巧,先做人,再作文。20年过去了,老师的话依然在耳畔清晰如昨;20年过去了,每有作品发表,历任《瀛湖》编辑都会在第一时间寄来样报并附点评,虽寥寥数语,但字字温暖,给人慰藉,让我铭刻于心,不敢有丝毫懈怠。如今,我珍藏着一百多封这样的信,它们是我人生独一无二的财富。
《瀛湖》立足安康,辐射全国,刊发过雷抒雁、贾平凹、王旭烽、肖云儒、舒乙、莫伸、方英文、和谷、安黎、路也等诸多名家作品。作为地方党报,《瀛湖》一贯致力于本土作者的扶植和培养,为助推安康文化繁荣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为文化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创作、思考、交流、提升、思辩的园地。历任责任编辑无一例外地鼓动大家要有大眼光、走出去,不能囿于一地而自得自满。在这种氛围下,我的散文《读书断想》在《瀛湖》首发后,经编辑老师指导,《散文》2000年第3期刊发,旋即被《语文世界》《语文学习》《中国校外教育•优等生》、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文萃》转载,入选百花文艺出版社“最受当代青年喜爱的精美散文”, 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仿真试卷”,该试卷在分析题中呈现全文,并对“读书可以起到什么作用”等五个方面进行专题解析。《2007高考一轮复习测试及详解:大现代文阅读》、华东师大《高中语文专题训练——现代散文阅读》、人教版《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98通》和《2004中考学度训练》收录了该文,《高中第六册:高中语文综合练习》也对《读书断想》作了专题解析。《初中生阅读》第17期读者调查活动中,学生推荐最喜爱的文章篇目,《读书断想》名列其中。诗歌相继在《延河》《星星》《诗刊》发表。2001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2011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个人诗集《幸福多么忧伤》荣获安康市政府文艺精品创作奖,2015年成为安康日报签约诗人。
穿越生活的风风雨雨,在岁月的甬道走走停停。过往的光阴里,有太多的倏忽善变物是人非。奔波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一些人相聚,一些人离散。时至今日,《瀛湖》自始至终对我不离不弃,我对《瀛湖》亦有着深深的喜欢,20年了,这已成为我的一种习惯,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如同学习和思考,如同至亲至爱的人。近年来,安康日报立足诗意安康打造,联合中国作协诗刊社、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陕西省作家协会举办了“悠悠汉江•诗意安康”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建成了“汉江•安康诗歌创作基地”,组织开展了安康诗歌奖评选和青年诗会活动。与之相适应,《瀛湖》版面进行了重置,《诗意安康》《新散文》《新评论》闪亮登场,从版式到内容耳目一新,给人带来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冲击。每周五下午,从案牍抬起头,放眼窗外,瀛湖碧波万顷,青山逶迤叠翠,天空没有丁点儿杂质,蓝得透明和宁静。沏一杯绿茶,在茶香弥漫中打开《瀛湖》,那些或沉潜或奔放或灵秀或雄浑或凝重或欢快的文字迤逦而来,带着特有的色彩、韵味和体温,见字如面,文友们的眉眼一一浮现在眼前,在彼此的精神世界里拈花微笑。感恩瀛湖,赋予我生活的热情,我怀揣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