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长青的头像

李长青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10
分享

朝圣范蠡村

初秋的一天,我去参加卢氏县作协组织的范蠡村采风活动。连日雨晴不定,预报今天阴天,早上却有些雨雾濛濛的意思。这是第二次去卢氏,搭乘上官老师的轿车。第一次来那是三十多年前,印象中的卢氏,贫困县,山高路陡,我曾去的一个村子连车都开不上去。

卢氏,三门峡西南的一个神秘的地方,古代骁勇善战的卢戎部落曾活动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卢氏邑属晋,三家分晋后属韩。卢氏邑曾经归属南虢,晋假虞灭虢后始归晋。三家分晋时间是公元前453年,这个时间范蠡大约80岁左右,也就是范蠡到卢氏范蠡村的时段。范蠡出生于公元前436也只是一种说法。

三门峡到卢氏,现在全程高速。沿着连霍高速公路,从灵宝东驶入呼北高速卢氏境内。巍巍昆仑,峨峨秦岭,华夏绵绵之龙脉奔入三门峡,崤山、伏牛山、熊耳山如金鸡之足延伸,熊踞、牛伏、崤函何其壮观!车窗外的山渐渐多起来,隧道一个接着一个,令你恍惚到了南方。偶尔掠过的村落,如绿海中的游船,翠掩青瓦红墙,颠覆了我印象中的土墙茅屋。乳白色的天空下,青翠的峰峦远近高低参差突兀如鬼斧神工,水墨画般切面而来。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如银色的飘带,悠长宽敞的隧道蜿蜒若游龙。忽然下起雨来,雨刮啪嗒啪嗒的响起,我的心情也随着雨刮弛张,使劲安慰自己,天气预报无雨。空气琼浆玉液似的醇醇甜甜,眼前披纷着轻轻的雨丝,山峰或隐或现在一片片浓浓淡淡的云朵中,明净苍翠。青山,白云,软雾,朦胧诗一样的意境,这简直就是卢氏山用最美的姿态迎接我们这远方的客人!

当我们一群舞文弄墨的站到范蠡村结义庙后面时,天欲放晴。结义庙,据说为晋商所建,应该相当于今天的商会,供奉有范蠡、关公等。庙宇、戏台等遗址,呈现当时建筑规模之宏大,建筑时间大约始于清末。

我们脚下是一个高台,可以俯瞰范里镇遗址。祁玉平书记讲述范蠡镇故事,如数家珍。东边虎头山虎头虎脑,西南龙岗山云雾缭绕,河对面凤凰山诱人幻想,龙腾凤举虎踞,守护着范蠡村这方神奇的土地。涧底河从凤凰山脚下、范蠡河从虎头山脚下对称汇入洛河蜿蜒东去,老街依河而建呈十字模型。祁书记说对岸的凤凰山酷似上山凤,我们放眼望去,哇,一只金凤凰翘首低尾,展翅欲飞,惟妙惟肖。范蠡街西高东低,又叫水街,奇怪的是水街不湿,他记忆中这里从来没有发生过水灾,非常神奇。据老年人说,整个范蠡街形状似一个筏子,栓筏子绳的就是这结义庙前的一棵大柏树。东西南北四条街,傍洛河一条顺河街,共五条街。街面由河石铺成,商铺林立,什么水磨坊、油坊、棉花房、铁匠铺子等,异常繁华,曾为卢氏四十八镇之首。每逢二八集市尤其年节麦收更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寸步难行。

洛水,在我面前静静款款而去,没入熊耳山的怀抱。向西望去,河面天水相接,有水自天外涌来的气势。洛河绕过凤凰山,形成一个宽阔的滩涂,杂草丛生。听介绍,有一尊神龟还淹在滩头某处。这里过去曾是一个水旱码头,船来船往,热闹非凡。最壮观、惊心动魄莫过上游放排。放排,这是原始森林的地方水运木材的方式,將所运木材扎连成排,一个人站在排前头叫前棹,掌握方向,一个人立在排后面叫尾棹,协助头棹保证木材流向,其余数人站在排上。大家都手撑木棹,时不时来一声号子,协调动作,山川呼应,回肠荡气,长长的木排恰似一条巨龙从眼前飞过。他们的学校在河对岸,上学放学都要坐船往返,这让我在干土岭长大的觉得生长在水边的孩子,童年该有多少乐趣啊!两头翘翘的小船,哗哗的水流,戴着斗笠悠闲摇着橹的船夫,洁洁白白的鸥鹭绕船盘飞,不时还有鱼儿呲啦跃出水面。大伙津津有味地听着解说。卢氏县作协董主席那可是卢氏通,与祁书记互为补充,绘声绘色,不时有人发问互动。我却凝视洛水思接千古,幻见宓妃。

宓妃,洛河之神,中国最美的女神,又传说她是伏羲氏之女。伏羲氏,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始祖神之一,无所不能的万物创造之神,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神。宓妃的出身,可见极其高贵。

诗人屈原曾经追求,“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结言兮,忽纬繣其难迁。”(《楚辞·离骚》)陈王曹植曾经神遇,“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二人对心仪的宓妃的描写,实在是一个字:美。谁不浮想翩翩,似乎对不住那活灵活现、勾魂摄魄的文字。

黄河滚滚,洛水汤汤。河出图,洛出书,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之滥觞。洛河,上古时期河洛地方的洛水,汇伊河从巩义入黄河,全长四百多里,又叫伊洛河。黄河与洛河之间肥沃的黄土地,孕育了并继续滋养着华夏文明的灼灼伟光。

透过这熠熠生辉的文明之光,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码头的喧闹扑面而来。船夫的号声,车马的鸣嘶,商家的叫卖,混着哗哗的涛声,在这三山环绕三水纵横的渡口升腾着升腾着……从远处驶来一艘船刚刚靠岸,下来一行古人,簇拥着一位仙风道骨的皓首老者,老者的身后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妇人,和一个十六七岁的玉立少年。这老者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叱咤风云的范蠡,他此时的名字叫陶朱公。那位“秾纤得衷,修短合度”,“铅华弗御,云髻峨峨”,“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的夫人,正是西施。那位公子是他们的小儿子。

范蠡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孟蟠留在陶地经商,二儿子仲蟠不久因命案被斩于楚地,带在身边的是小儿子季蟠。深谙道家玄微的范蠡正如他的父亲一个隐者给儿子取名“蠡”一样。蠡,葫芦做的葫瓢。并非是他父亲在儿子呱呱落地时自己正在用葫瓢舀水,那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蠡勺一样虚若空谷。《道德经》“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冲古字为“盅”,训虚。范蠡为自己孩子取名“蟠”取屈曲、环绕之义,寄望儿子们如盘伏的龙,伺机腾飞。季蟠是范蠡与西施的爱情结晶,生于陶地。

季蟠八九岁的时候,一天范蠡从楚经商回来,带了一些枣、山楂、橘子、柚子等水果。他特意把小儿子叫到面前,拿了一个大个的枳子和一个小个的橘子,要与季蟠分享,并说父亲是大人,应该吃大的,季蟠不由分说挑大的吃,结果让枳子酸苦地哭鼻子。范蠡剥了一个自己的橘子递给儿子,甜甜的让季蟠破涕为笑。范蠡说:贪占便宜的人最终得到的是苦果,个大不一定就最好!这时,范蠡又拿了一个带伤的大红枣和一个小红山楂,问儿子要那个,季蟠眨巴眨巴眼睛说:“父亲大人自然要大的,我要小的。”结果山楂一入口还是不好吃,范蠡把红枣让小儿子吃,季蟠觉得甜脆可口。范蠡说:做人不要耍诡计。占眼前的便宜,要吃身后的亏!最后范蠡拿出一颗又红又大的枣,和一个小小的红枣,和蔼的问儿子要哪一个,这次季蟠没有抢先,还说:“请父亲大人先选!”范蠡拿起了小红枣,季蟠吃着大红枣笑了。范蠡教导说:不要贪占便宜,做人礼节更要放在第一位!

这是范蠡教子的一个小故事。《史记•货殖列传》曾意问深长地写到,范蠡“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具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这正是范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然结果啊!

范蠡为啥要隐名埋姓呢?一定有很多理由,大概率怕寻仇吧。范蠡明白,辅助越国复兴,得罪了多少人,多少人因他而死。春秋多义士,他的二儿子就死于复仇。伯嚭被勾践杀死后,伯嚭的家仆迁罪范蠡,多方觅仇到陶地,以做生意的名义做诱饵诓骗范蠡,结果二儿子仲蟠代父到楚国贸易。仲蟠进入楚地后识破阴谋,逃跑中杀人被捕。范蠡力救不成,爱子被杀于市。这也正是范蠡此次出游的目的——消忧。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儿子被弃于市,对范蠡的伤害无以复加。

范蠡第一次变换姓名,鸱夷子皮。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

司马贞索隐:“范蠡自谓也。盖以吴王杀子胥而盛以鸱夷,今蠡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韦昭曰:‘鸱夷,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

《汉书·货殖传》:“﹝范蠡﹞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

颜师古注:“自号鸱夷者,言若盛酒之鸱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怀,与时张弛也。鸱夷,皮之所为,故曰子皮。”

我认为颜师古所注,应该很符合范蠡取号鸱夷子皮的理由。颜师古(581年~645年),名籀,字师古。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

第二次变换姓名,陶朱公。朱色,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的国色,自古华夏民族尊贵、庄重、吉祥的颜色。朱雀,四象之一镇守南方,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神兽。火在八卦为离,在五行主火。范蠡本身精通阴阳八卦,而离、蠡、邸夷子皮,都主虚。在陶地,所以叫陶朱公。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陶器胎体呈紫褐色和砖红色。当时制漆也很发达,1978年湖北云梦珍珠坡1号楚墓中出土了整套的漆彩鼎、敦、高足壶、豆等陶器,出土的漆衣陶和漆彩陶用漆以黑、红为主色调。把陶器涂画成红色,是商贾制陶和经营陶器的机智。范蠡制作经营陶器,称陶朱公便为顺理成章的事。第三个理由,传说范蠡泛五湖携西施到过宜兴,现在宜兴陶业供奉范蠡为制陶业祖师爷!

1930年《工商半月刊》第二卷第二期里有《宜兴之陶业调查》一文,就是这样说的:“宜兴之陶业,相传为春秋时范蠡所创造。蜀山之西有地名蠡墅者,即为范蠡别墅之故址。昔范蠡居此,见近旁泥土有耐火性,且粘力甚强,察其可制陶器,因制为各种器皿,筑窑以烧之,始为陶业之权舆也。今蠡墅附近有地名蠡匠(墙)围者,尚有古窑十余座。”

言归正传,范蠡此次出行,只带了几个贴身的仆人。他们一行人过了北街在人多的南街找了个客栈住下,看看天色尚早,范蠡便带着儿子走出客栈。这是一个小小的集市,街道两旁数间茅草屋参差,叫卖声粗犷亲切。青山映翠,绿树环合,流水声盈耳。这样的环境让范蠡既陌生又似曾相识,虽没有陶地的繁华热闹,但多了无限静美。夕阳柔和,山上农夫荷犁驱牛而归,湖里渔夫靠岸出鱼,各类皮毛、山货摆满了商铺,各种小吃香气扑鼻。范蠡找了一棵大树歇息,让季蟠前去问询此地衣食住行的物品价格,货物来源,销售对象,产量多少等行情。他随便和身旁的商贩攀谈起这里的风俗、节日、集市日、祭祀等人情风俗,以及四季物产和水旱灾情等。

回到客栈,父子交流了所见所闻。原来这里叫莘川,大禹导雒时留下了这方圆数里的湖泊。当地盛产核桃、木耳、山珍野味、皮毛、药材,缺少食盐、葛麻布衣等日用杂货。

晚上,范蠡不能入眠,披衣走到湖边散步。月明星繁,鸡犬时鸣,蛙声盈怀。看到此地崇山峻岭,碧水如镜,远离喧嚣恍若隔世,二儿子仲蟠死去的悲哀消弭掉大半,想到大儿子孟蟠生意已经上路,可以独当一面,顿生些许安慰。小儿子季蟠人生尚需锤炼,自己年事已高,也应该趁早有所安排。

第二天,范蠡依旧让季蟠继续了解市场,自己带着西施和仆人观赏游览一下此地的风景,顺便祭拜祭拜自己仰慕的大禹!

大禹治水,北一斧破三门,南一斧导雒水,洪水东流,神龟出而献书,大禹依书划定天下九州,百姓从此安泰。大禹导雒的摩崖石刻副本现在立于三河口。“雒”字遒劲透壁,大禹手迹依稀可辨。清,卢氏人李宣义《舟行山河口号》写到“两山环抱如锁口,洛水从中直奔走。”“悬崖之上留禹迹,蝌蚪仿露敛锋芒。”

山里的早晨,阳光灿烂,鸡犬相闻,鸟语花香。鱼跃浪花,渔樵对唱。山峰竞秀,林木披锦。松苞竹茂,桑叶绿望。西施对流整鬓,若耶溪浣纱的情景涌上心头。而今郑姐已逝,想起二人照水映美的嬉闹,不觉一声叹息,一丝愁容挂上眉梢。范蠡紧挽西施素手说到:“娘子勿忧,小儿能有立身之本,我们当回归故里!”范蠡谈了自己欲在此地培养小儿的想法,西施颔首赞同。

来到大禹摩崖石刻下,仆人摆好祭品,二人拈香虔诚叩拜,范蠡默默祈祷大禹神灵保佑他们父子在此地经商平安!

祭拜完大禹,二人回到客栈,小儿子也兴冲冲地从门外回来。这次季蟠迫不及待地向父亲介绍了此地一个刘姓掌柜。刘掌柜经商不欺童叟,货真价实,邻里街坊赞口不绝,店面不大却生意红火,谈吐儒雅不是等闲之辈。父子一合计,此地山货可居,正可与陶地互补,水陆交通便利,货物运输畅通,是个绝佳的商贸之地,决定重操旧业。范蠡经过与刘掌柜接触、考察,首先确定刘掌柜符合自己的择人之道,诚实纯朴,见地独特,还知道刘掌柜本小利薄,缺乏资金和长远发展的谋划眼光,虽然诚信已足,然而商道浅陋。经过几番倾心交谈,刘掌柜听了范蠡的经营之道,茅塞顿开。对于“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等商术,刘掌柜虽不能大彻大悟,但直觉告诉他所遇乃山外高人,不禁内心欢喜,五体投地。听到范蠡“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而不会营运,则蚕食易尽,必须放生经商,庶可获利,为资身策也。”,“竞求强取,致有丧身失德”,刘掌柜啧啧赞同,更加心悦诚服。两人一拍即合,随即达成口头协议:范蠡父子提供资金、渠道,出谋划策,刘掌柜负责协调实施,大事共谋小事自决,扩大经营规模,利润四六分成,刘老板六成,年结季算,账目日清月报,货物明码标价等。

范蠡明白商机如战机“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父子一合计,说干就干。他们按照协议,通过刘老板先买了一块土地,盖了一座大商铺,取名“陶朱公商号”。由刘掌柜出面雇佣了几个当地贩卖各类山货的行家里手,又买了几头骡马先行收购,并让季蟠跟随刘掌柜经营,千万叮嘱要虚心学习。

收购时,范蠡要求刘掌柜遵照“务完物”,以质论价,而且比以往的收购价要略高,让利卖主。收购回来的货物挑拣分类,“腐败而食之货,无敢居贵”尽快出手不可待价而售。销售时,范蠡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各地商贾需求用船舶骡马运往各地。返回时捎带购回食盐、葛麻布等日用杂货,范蠡授意刘掌柜买出时要低于以往价格。第一趟下来,刘掌柜盘算一下,一出一进获利超乎预想,增强了信心,对范蠡父子更加敬重。范蠡叮嘱,对待顾客商贾,态度要温和,粗暴蛮横则失去商机。这正是现代的销售理念“顾客中心主义”,也即美国著名的经营管理学家多拉卡的“创造顾客”。想像一下范蠡与多拉卡相隔2400多年,经营之道不谋而合,我们能不对商祖范蠡顶礼膜拜吗?

经过一段时间经营,大家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远近方圆商贾,听说“陶朱公商号”的信誉,纷至沓来。范蠡指导刘掌柜,对供货的商贾,大宗货物要高于市场价让利,对大宗购货的商贾要低于市场价让利,对于小商小贩可参照便机处理。附近商号来讨教经营之方,范蠡不但尽心指点,而且货物赊欠只要清楚对方经营情况,经商才能,口碑良好也酌情赊欠。

范蠡的民本思想、互利共赢理念,已体现在陶地帮助猗顿从一个穷士,十年经营而成巨富,现在又助刘掌柜走向经营的巨大成功。

当地的山民,纷纷效仿,当地的商贾生意日渐兴隆,外地的客商四方云集,码头船只繁忙,大集市已呈雏形。

陶朱公商号成了名片,生意日盛。范蠡成立了船队,马帮,又利用当地山林条件,制作木船、木筏、牛皮粮袋,加快水陆转运。放筏的水运习惯,解放后依然沿用。一些外地的马帮加盟,一些外地的船运商加盟,莘川沸腾了。挣了钱的小街商家开始扒掉茅草屋盖成瓦舍楼房,客栈、商铺四面延伸发展,大集市已初具规模。

时间一久,西施难免思家,范蠡就想到按照南方的建筑为自己的所爱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许多人都知道范蠡是一个军事家,一位商圣,其实他也是一位建筑家。

古代的军事家,建筑可是必修课程。

越王勾践被吴王放归后,决心弃旧都建新都。范蠡提议“不处平易之都,据四达之地,將焉立霸主之业”,自公元490年开始,在龙山范蠡精心设计了一座周长二里二十三步的小城,又在小城以东兴建了一座周围二十里七十二步的大城。大小城互通成为越国首都大越城。今天绍兴市城区位置,基本是大越城的位置。越国古都现存的大禹陵、禹庙、吼山等,都有范蠡建造的遗迹。

范蠡设计改造了莘川的十字水街,建筑格调自然融入了南北建筑样式,并依洛河南岸建造了完全的南方风情的顺河街,对一些住户店家建筑资金不足的,辄先行垫付。在采风研讨会上的几位老者,回忆讲述了老街的盛况,尤其那临河街的南方阁楼构造别具一格,可惜故县水库建设,移民,老街已不复存在。

范蠡看到当地有制陶传统,他就把自己在陶地创新的制陶技术悉数教给山民,看到渔民捕鱼,就传授自己在齐地总结的养鱼经。西施看到范蠡帮贫助困,自己也不闲着。看到莘川漫山遍野的桑树,她就把自己养蚕、缫丝、浣纱之艺教给邻里,又把自己做豆腐的方法传给街坊。现在祁玉平书记的渔庄,就有一道菜“西施豆腐”,味道古朴。“西施酒”是西施“耕于海畔”时把家乡的酿酒技术改良后的创新,也手把手教给当地百姓。现在卢氏地区的家酿酒,享誉方圆百里,人称“小五粮液”恐怕也与西施有源。这次采风也竟然看到街上有“西施酒坊”,只是不知道酒家老板可是采用西施古法!

我想西施传下来的手艺有待挖掘,做鱼的厨艺恐怕要多一些哦,有兴趣的朋友可到祁书记渔庄去品味远古西施的烹饪绝活。

转眼几年过去了,范蠡看到刘掌柜已经掌握了自己的经商理念,当地的街市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当地百姓富裕了,当地的商贸氛围也已成熟稳定,想到自己已耄耋之年,便“尽散其财”,留小儿子继续与刘掌柜合作,与西施回归定陶。终年八十八岁。当时听说陶朱公要离开,送行的人群有几百号人,送鸡送鸭送特产,范蠡一一谢过,有的竟然抽咽起来,范蠡抱手作礼,西施也感动地流下热泪。夫妻二人站立船头,洛河的风吹拂着范蠡的面颊,他慢慢抬起右手,挥别这里热情的邻里朋友,这里的山水湖泊,还有凝结在这里的深深的感情。刘掌柜强忍离情别绪,告诉大家,陶朱公的真实姓名叫范蠡,就是帮助越王灭掉吴国的上将军!

卢氏县令得到这一消息,为了纪念范蠡,就把莘川改名“范蠡村”,大水湖改名“范蠡湖”。老人们回忆,镇上刘家大院规模最大,雕梁画栋,范蠡塑像,高大祥和。

史书记载范蠡,十九年三迁而三致千金,没提卢氏,有的资料甚至附会把范蠡助越破吴竟作为一迁,很不合逻辑。其实三迁三致千金三掷千金的第三次应该发生在卢氏,卢氏的范蠡村。

因为史书比如《史记》、《国语》、《越绝书》等,记载范蠡佐助勾践复国的事迹多,泛五湖而去的记载少之又少,于是很多稗史对范蠡三致千金这段演绎就多,谬传也多。这次范蠡村组织的采风活动的意义可谓重大。

采风结束,已是下午五点左右,天已放晴。回程的路上,夕阳的余晖闪烁在峰峦叠嶂中,给翠峰镶上曜目的金边。想到范蠡新村矗立的高楼,范蠡新街林立的商铺,雄伟霸气的“亚洲第一高墩大桥”洛河大桥,我心里由然生起一团喜悦。想到祁玉平书记致富不忘乡邻,“富而好德”勇挑重担,投身乡村建设的急流洪波,乘党的农村新政之东风,带领一班志同道合的党员干部宵衣旰食,经过十七年的努力,把一个名不见经不传,贫穷落后的山村建成数项指标位居卢氏县第一的美丽乡村,不由衷心赞叹:商圣范蠡,遗风浩荡啊!反观祁书记之道,不就是商圣范蠡“行止利百姓,富家恵一方”之道吗?祁书记之风,不正是一个老党员不忘初心,鞠躬尽瘁的精神风貌吗?祝愿范蠡村像那只金凤凰,奋翅翱翔!

附诗词各一首:

一、七律•颂范里村

千年商祖垂洪范,

我辈研习海测蠡。

龙岗雄盘形势伟,

虎头傲踞地文奇。

洛河横穿筏老镇,

凤凰欲飞女丽姬。

宝地灵光藏老玉,

平安仁富继钵衣。

注:1、丽姬即西施。

2、嵌名诗,范蠡,玉平(祁玉平)范蠡村书记。

二、念奴娇•范蠡村怀古

夏朝帝禹,举开山巨臂,洛水东去。洪范九畴龟负献,雒字钩沉千古。神女宓妃,明眸皓齿,罗袜生尘处。山峦争势,雨云飞绕峰柱。

遥想商祖当年,千金再致,水街何其富。水旱码头天下货,瓦肆勾栏歌舞。南北东西,顺河五街,云集瞿塘贾。抚今怀古,范蠡商道如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