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钟文标的头像

钟文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3/02
分享

千年布惊粽

相传一千多年前,中原战乱,民生凋敝,客家人的祖先举家南迁至海陆丰的偏远山区。由于长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瘟疟盛行,许多人伤病缠身,哀哀待毙。渐渐地,人们发现了一种枝叶鲜嫩且能散发出阵阵芳香的植物具有独特功效,遂将其采摘并作成汤药服用。顿觉神清气畅,瘟疟消除。在这战祸连年、民不聊生之际,得此良药的人们大喜过望,称之为“布惊”(客家话意谓“不惊”,即此物可保平安)。自此,“布惊”就与客家人有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勤劳聪慧的客家人还将布惊与糯米作成了端午粽,竟有清热解暑,健胃消食的作用。这便是我们家乡的独具特色的端午粽——那浓浓的乡味穿越了千年时空。

自我能记事时起,全村各家各户每一年都要上山把布惊割回来,提前准备端午粽。因此,家乡的端午粽,是村民们必备的佳节美食,为了敬奉神灵也用来招待宾客。

那用丝线切割成块状的金黄色的粽粄,在晶莹透亮的白糖的映衬下,散发出阵阵诱人芳香,令人垂涎欲滴。夹一块轻轻地送入口中,那柔软可口的粽粄滋味与清新淡雅的布惊香气立即触动着我们敏感的味蕾——真是美妙极了!这浓郁的家乡味道,竟让我们终生难忘。

前年,海丰县举办“首届民俗文化活动”。为了进一步传承家乡的民俗文化,我们家特意制作了一道家乡的端午粽。

年逾七旬的父母亲欣然接受任务。尽管腿脚不太方便,父亲依然像往年一样上山割布惊。父亲把布惊挑回家后,又将布惊枝叶放在一口大铁锅里烧酥。“这燃烧的灰烬要慢慢地变成洁白的布惊酥才好,可是需要等上一整夜。”父亲认真地说。那天夜里,父亲好几次起来搅动铁锅里未完全燃烧的灰烬。

第二天,父亲和母亲很早就起来了。他们将布惊酥加水烧开后,倒在之前准备的干净谷糠上,过滤出了半钵子绿得透明的布惊酥水。两位老人兴致盎然,配合默契。这布惊酥水和着十多斤的糯米粉相互搓揉成糊状的粉浆之后,被倒进一敞口陶钵里。父亲和母亲合力将这个陶钵端入大锅用柴火蒸煮。

母亲仔细计算着时间,十多个钟头后,锅里终于飘出端午粽的香气。母亲说:“这就是家乡的老传统,我就担心今后的年青人会把它们丢了呀!”我笑着说:“怎么会呢?如今将它带到全县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去展示,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喜爱并一起来传承这个老传统的!”

家乡的端午粽,承载着我们共同的乡土记忆。千百年来,正是这浓郁的乡味,烙进了我们灵魂深处,时时都在触发着我们内心淡淡的乡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