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海陆丰地区的客家人更是将其发挥到极致——擂咸茶、米粥茶、炒菜茶、油茶……变着法儿把艰苦朴素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缘于不同的地域和习惯,关于茶的咸或淡、丰或俭,每个地方的做法和吃法也不尽相同。可是不管其花样如何变化,但凡都离不开这几样材料:茶叶、芝麻、炒米、花生、食盐。当然,除了食盐要到市场上购买,其它的都可以通过勤劳双手自给自足。
过去,人们总是把茶树栽在山上。就像茶仔园、茶园峒、茶树坳、茶园排……这些地方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茶树,可仿佛还在散发着浓郁的茶香。那时候,只要采茶的男女一上山,那诙谐而动听的客家山歌随即就在山野之间轻盈地飘荡起来:
“摘茶阿妹真系倩\心灵手巧笑声甜\阿哥有心同妹聊\盼望阿妹唔好嫌
涯爱专心摘山茶\你就唔好口恁花\你若花心只想聊\身边有条大牛麽
阿妹恁倩恁迷人\怎么出口就骂人\恁晓骂人真唔好\莫给你妈骂走神
涯本冇心来骂你\自家花心想歪理\劝你掌牛专心滴\牛吃禾苗也唔知
阿妹歌声恁有情\黄牛听了都动心\哪有心思偷禾食\望你山歌唱不停
你正恁闲唱山歌\山歌越唱话越多\行路唱歌唔看路\看你几时跌落河
涯正唔晓跌落河\边行路来边唱歌\你的山歌唔会少\阿哥阿妹歌驳歌
你讲驳歌就驳歌\涯唔同你恁啰嗦\摘好茶叶涯就转\正不等你来驳歌
摘好茶叶转屋家\送你一朵山茶花\阿哥有情妹有意\日日等你来摘茶
唔使日日来此等\缘分到时自然成\男子丈夫有大志\事业有成正系真
……”
美妙动人的歌声,使人们迅速忘记了忧愁和疲劳,也给枯燥乏味的农村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茶叶摘回家后,炒茶自然就成了人们闲暇时光的一门功课。从自己家里柴火灶中炒出来的茶叶,一律带着浓重的烟火味道。虽然比不上市面上那些天价的高档茶叶,但它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调味品。而那些所谓的“清前茶”、“白露茶”、“布惊茶”等等,无一不是充满着生活的智慧。因为人们早已悟出依据不同时间节令炒出的茶叶,往往具有着不同的食用功效。
后来,人们就在自家菜园的一角栽上茶树,山上的茶园也日渐荒废。那淳朴、俏皮的客家山歌自然就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炒米,我们当地方言叫“米仔”。严格一点来说,用粘米炒的叫“米仔”,而用糯米炒的则叫“米干”。炒米的工作比较复杂,得经过“煮谷”“晾晒”“过盐水”“煮米”等几个步骤。先将粘谷或糯谷倒入柴火锅加上水煮至七八成熟后,再用冷水浸泡一天,之后再加水煮至谷壳全部开裂。这便是“煮谷”。煮好的谷粒经过晾晒、脱壳,还得在柴火锅里过一遍盐水。过了盐水的米,在柴火锅里慢慢地炒干水分,叫“煮米” ,这就可以炒米了。只有这样,炒出来的“米仔”才会又大粒又松脆,否则就变得干硬磕牙。
以前的人家炒米仔,一般到河里采来干净的细沙。让细沙在柴火锅里均匀受热,抓一把煮米撒下去,再用那长长鲁机草茎条扎成的锅把轻轻搅动,煮米受热立刻膨胀,随即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这时候,用敞口的竹筛迅速将炒米从锅里舀起来。尽管炒米的工作十分复杂,但是心灵手巧的妇女们,总能保证家庭全年炒米的供给。
黑芝麻和花生,那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不同的功效作用,使其成为客家茶水的灵魂。我的家乡地处穷乡僻壤,人们鲜有闲情逸致泡功夫茶。可是繁忙的工作之余,为了解渴和填饱肚子,大家不仅自己种茶、炒茶,还种花生和芝麻,真正做到了自给自足、其乐融融。
擂咸茶
擂咸茶,亦称咸茶。每户人家,但凡有一茶钵、一擂茶杵(槌),便可以擂咸茶。许多人家,每天上、下午必定吃咸茶,雷打不动。于是,咸茶成了人们每天的点心。每逢招待客人,家里擂咸茶是必不可少的。
家乡的擂咸茶讲究的是清淡。直接摘下的鲜嫩茶叶擂出来的是“生(青)茶”。味道甘美,清热解毒,吃后口齿留香。不过,由于它过于寒凉的缘故,年轻人不宜多吃。所以,擂咸茶一般选用自家炒的茶叶或者是市场上的普通绿茶。
擂咸茶的时候,先将茶钵清洗干净,放适量的茶叶,用擂茶杵在钵内不停的旋转捣碎。接着,加入黑芝麻一起捣碎。最后,往茶钵倒入适量食盐和开水,一钵咸茶便大功告成。
这样的茶水,清香、淡雅,既解渴解乏又开胃消食。对于田间地头耕作的农人来说,是一种经济实惠的功能饮料。繁重的劳作之余,吃上几碗配上炒米和花生的咸茶,不仅疲惫顿消而且充满着甜蜜的生活情趣。每当农忙时节,家人用咸茶做点心,挑至田间地头,呼朋唤友,好不惬意。
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某个夏日的午后,有位中年男子从村口的禾町边走过。他走得步履匆匆、汗流浃背。此时,正坐在檐边缠草的一位中年妇女连忙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还让他进屋歇脚、喝茶。待他进了屋之后,妇女立即擂了一钵咸茶待客。男子十分感动,攀谈之间,他毫不掩饰今天所行的目的。原来,有人在隔壁村为他女儿介绍一门亲事,此时相完亲的他正赶着回家呢!
或许是咸茶消解了暑气,又或者是感激于妇女的盛情招待。男子当即表示,愿意结为儿女亲家。于是,这位中年男子就成了我的外公,而这位妇女则顺理成章地成为我的奶奶。
许多年以后,母亲说:你外公不傻,他虽然跟你奶奶素不相识,但从奶奶身上已经看到了整个家族的希望。你想,奶奶在那么艰苦的年代就有咸茶、炒米、花生热情待客,这肯定就是一个能过日的好家庭呀!一碗咸茶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一时间在当地传为美谈。
我的奶奶爱喝咸茶,这是全村公认的事实。她早年丧夫,终身守寡,硬是靠着单薄的身子将四个孩子拉扯成人,还辅助他们各自成家立业。奶奶一生勤俭节约,咸茶从不间断,可她从来就没有生过什么大病。活了一百岁的奶奶,就如一棵大树,历经百年风雨之后,渐渐地枯萎凋谢。或许,在过去的艰难岁月里正是那碗咸茶延续了奶奶的百年光阴吧?
米粥茶
米粥茶做法简单,只需将擂好的茶叶和黑芝麻掺入熬好的米粥即可食用。当然,吃的时候还得配上炒米和花生。有些人家也加入黑豆、赤豆、豌豆等豆类与米粥一起熬煮,这样吃起来的口感更好些。过去,许多家庭的一日三餐里,必定会有一顿米粥茶。因此,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对于米粥茶依然是记忆犹新的。
每年六、七月,是一年中的工作最为繁忙的时候。暴雨、烈日和酷暑轮番考验着下地劳作的人们。为了赶得上耕作的节气,人们往往都顾不上吃饭。中午回到家,煮上一锅米粥茶,简简单单地就解决了一顿午餐。
我很小就学会了煮米粥茶。每当父母亲下地干活,我便会煮好一锅米粥茶等待他们回来。待到父母亲干完活回到家时,早已饥肠辘辘,可发现饭桌上摆放着早已煮好的一钵热气腾腾的米粥茶,顿时便喜笑颜开、赞不绝口。这时,我心里就感到美滋滋的,甭提有多高兴了。那时候,一碗米粥茶不仅是我们艰苦朴素生活的见证,更是一种爱的接力。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我们也吃米粥茶,但更多的却是出于怀旧的情感。
菜茶
按我们家乡的习俗,大年初七必定得吃一顿菜茶。村民有俗语:初七吃菜茶,吃了捡银又捡金。我们的菜茶也很简单,只要凑足七样菜就行。比如芹、蒜、葱、生菜、卷心菜、菠菜、荷兰豆等等,所有的菜都是从自家菜园采摘的。将这些菜炒好,配上咸茶、炒米和花生就可以吃了。当然,如果添加一些瘦肉、虾仁、米线、腊肠以及骨头汤的话,那味道就更妙了。
自然,春节一连几天都吃腻了大鱼大肉,来一顿清淡饮食,这是极富生活智慧的事情。
尔后,便是正月十六的菜茶。这是来源于古老神秘而浪漫的“偷青”习俗。十六日晚,青年男女们悄悄地摸索到人家菜地,摘一些青菜回来。据说,受到园子主人的诅咒越刻毒就会越兴旺。而不同的菜也包蕴着不同寓意。如葱寓“聪明”,蒜寓“会计算”,萝卜寓"彩头",生菜则寓“生财”等等。人们悄悄地将偷回来的各种青菜,煮成菜茶。篝火下,大家一边吃着菜茶,一边欢聚畅谈、互表衷情,好不欢畅。
虽然“偷”来的菜并不是光彩的事情,但在过去人们都是这样一直不断地跟穷苦命运作抗争,也从未停止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
很多地方元宵节前的“开灯日”都有请客人吃菜茶的习俗。但是很可惜,我们这一带的村子,很久以来都不过元宵节,就没有所谓的“开灯日”。相传很久以前的一个元宵节,村里的孩子们因为争抢敲锣打鼓而引发出人命大事,族长于是当众发誓以后再也不过元宵节。今天看来,这样做未免有点“因噎废食”之嫌,但是在过去也足以体现了老一辈人那种息事宁人、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
油茶
在田地里劳作的人们,长期跟山野间的各种植物打交道,自然就对各种青草、野菜了如指掌。于是,人们突发奇想。根据各种植物不同的作用与功效,将它们鲜嫩叶子采摘回来,再加上新鲜茶叶一起搅碎成酱糊样,制成了翠绿的油茶。这是一种来自纯天自然的绿色食品,苦中带着甘甜,并且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家乡的油茶吃法简单,只需将搅好的油茶冲泡开水,加入炒米、花生或者是其它煮熟的豆类、米丝等便可以食用。它具有消食解腻、滋补养颜、强身健体等功效,所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如今,家乡的油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在乡镇的各个街道,油茶店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张起来。乡亲们紧紧地把握住这个时代所带来的商机,在历史的传承中也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人们还能根据顾客的需求制作出不同特色的油茶膏,并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到全国各个地方。这样,对于那些思乡心切的游子们来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如愿品尝到久违的家乡油茶。
一碗浓香翠绿油茶,饱含着家的味道,也寄托着浓浓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