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忠友的头像

魏忠友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24
分享

喜看我家粮囤新变化

魏忠友

喜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变化最大的还是我家的粮囤。

小时候家里的粮囤是用柳条编的,一直放在奶奶睡觉的床头,里面糊着一层厚厚的泥巴,但很少盛玉米和小麦,都是盛生产队里分给的地瓜干。听奶奶说,粮囤是爷爷年轻时编的,只能盛四五百斤粮食,可从来没有装满过。为此,奶奶还跟爷爷呕气,说编这么大的囤,看你哪个猴年马月能装满。直到 1977 年去世,爷爷还记住这句话,他临去世时拉着奶奶的手说:“我是看不到墙角的囤满了,你肯定能看到它满满的,领着一家人好好过!”

  1979年夏天,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一个麦收,我家在村西碾了自家的麦场,7 亩责任田的收获装满23只口袋,用大木秤一称,整整2400斤!刨除公粮 390斤,还有2000斤呢。入囤那天,奶奶望着金灿灿的麦粒把我家的老囤装得满满的,激动得泪流满面……

   农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都想着法子增产。上个世纪 80年代中期,我家小麦亩产六七百斤,7亩小麦去掉公粮也有 4500斤,40多条大口袋排放在屋里非常气派。

  1992年,父亲和我二哥在堂屋里用砖垒了一个长 3米、宽 1.5米、高 1.8米的粮囤,里面刷了一层厚厚的水泥,这个气派的粮囤足足能装5000斤粮食。
   时间跨入了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国家惠民政策一个接着一个,农民们不但依法彻底免除了农业税,而且还享受到各种农业补贴。农民种粮国家不但不要农业税,还给补贴,这一政策父亲没想到,奶奶更是没有听说过。
    2008年麦收,我家收了7500斤小麦,领了 650元小麦补贴金。奶奶说,咱一家都赶上从前一个生产队的收获了,这么多麦子,往那放呢,还要垒囤啊。父亲到镇上买回来个新粮仓,对奶奶说:“娘,现在又流行新粮囤了,铁皮做的,一层一层的,跟蒸馍的笼一样,舀麦子时只要在这个口里放就行!”说着,父亲就打开了粮仓下面的一个闸门。奶奶看着,嘴上笑着,心里乐着... ...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农机合作社、种植合作社争相开放。我家7亩责任田3亩流转了蔬菜种植合作社,4亩田托管给了镇上的“专业种植合作社”,播种、管理、收获全托管,种了一辈子田地的父亲彻底成了“甩手掌柜”,只参与分红和领取粮食单子,老农民彻底扬眉吐气了。

特别是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为新农村绘就了美丽蓝图。随着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托管、兑换一体化服务,我家的粮食直接存放在镇上的合作社仓库里,可以兑换面粉、馒头、大米等,也可变为现金,我家的粮囤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随着大数据、网路服务的精细化服务,我家的田地收益变成了数字存在了手机上,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购买生活用品,粮食成为了数字,再不怕虫咬鼠盗,乡村农业收益纷纷变为电商产品,正通过网络飞翔世界,农业正成为一道最靓丽的朝阳产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