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霏霏,我又一次伫立石家镇关口石刻前,细细端详面前石壁上的那方摩崖石刻。
石壁宽约10米,高约6米,上方一行隶书阴刻的“砥砺廉隅”四个大字笔力雄健,刚劲雄浑。秋雨尚未染尽石壁,那些字迹有些斑驳模糊,“张九章书”的落款却让我的思绪在这斑驳模糊的光影里蹁跹起来。
轻轻拨开近代黔江的历史烟云,100多年前的黔江迎来了新任县令——山西平定州人、光绪九年癸未科进士张九章。这看似一起普通的官员任命,谁也未曾料到,会给中国西南边陲蛮荒之地的黔江带来如此深刻的改变。
史载,彼时黔江县城,册山河与大木溪在城西交汇,每当夏秋,则有洪水暴发,多决堤而冲没良田、房舍,百姓深受其害。张九章刚一到任,便遇山洪暴发,亲见百姓流离失所,于是决心筑堤安民。先是筹款筑堤,不料河水汹汹,旋筑旋冲。继又变卖船田,发动群众以工代赈,历时5年终于筑就了牢固的河堤,缓解了黔城水患。
他体恤人民疾苦,在洪灾袭来、粮食歉收、粮商囤粮涨价时,他开放仓储,低价卖粮,施粥给饥民,并动员米商平价售粮,终于使百姓成功度过劫难。
他热心教育,重视培育人才,常说:“人才乃国家之元气,人才盛则国家元气固,而所以作育栽成,宜不遗余力。”于是兴办墨香书院,拨款整修学舍,捐银200两购买图书、置买学田,并亲自讲学。
他以“修县志为己任”,先以旧志考据欠精,组织人力,补修县志若干篇。旋又自嫌其简陋,聘请36人,并亲自执笔,终于完成了五卷、22个分志、14万余字的《黔江县志》……
秋雨淅沥,缠绵悱恻,浸润了山崖上的林木、坚挺巍峨的山石和我面前的这方石刻。“砥砺廉隅”四个大字经秋雨浸染,渐渐清晰起来。
“廉”本指房屋的边,“隅”本指房屋的角,摘自苏东坡诗词的这一词语意即通过修炼使品行端正。张九章把这四个大字刻于石壁上,意义是很明了的,即警诫自己,也教育世人要做一个有节操、重品行的人。
细看关口,真地如其名:东西两侧被两座巍峨高山紧紧夹峙,东边山势尤险,一面若刀劈斧削般的石壁岿然矗立,壁高千尺,望之心寒。一条旧时官路,顺着东边山根由南向北蜿蜒而上,是通往旧时火石垭衙门的必经之路。想当初,南来北往的贩夫走卒、官员小吏、文人墨客、学子农夫,或匆匆疾忙步行,或乘坐“滑竿”悠悠而来,行至石刻前的小坝子,已是腿软脚酸,汗流浃背,或立或坐于石刻前作片刻休憩。一边揩去额头的汗水,一边仰望面前的石刻,或扑扇着手中的汗帕抬手兴奋地一指:看,张大人写的!或轻摇手中的扇子,捻着胡须,轻声品咂“砥砺廉隅”的意味与内涵,回首转身与同伴细说语出何处及作何解,甚或对张公之为人、政绩又是一番品评和褒扬。
秋雨淅沥,轻敲慢击丛丛绿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某些话语。回望山崖,缕缕云雾自谷底缓缓升腾,仿若白纱,白纱层叠,渐似白绸,且愈加厚重,终于形成一片汪洋,淹没了树木、岩石。山顶在汪洋中若隐若现,仿佛小岛,载浮载沉。
却看那旧时官路,隐逸于山岚雾气中,湮灭于荒草丛和路畔乔木斜枝横柯的遮蔽下,只偶尔显露出几方光滑的垫脚石来,其通行功能早被对面半山的挂壁公路所取代,只偶尔留下些微荒野走兽或农家牛羊觅食穿行的痕迹。
山风拂来,云雾渐消,复见林木葱郁,山石峥嵘。再看那壁上石刻,霏霏细雨已将它滋润得黑黝黝的,那些字迹在雨水浇淋之下,显得更加生动与真切,在微微的天光下,散溢出幽幽的光来。在这幽幽的历史光芒中,张公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质朴情怀宛若眼前。
想那张公所处时代,正是满清王权大厦即将倾覆,内忧外患不断叠加的时节。放眼神州,官吏腐败,狼烟并起,民不聊生,国将不国。而地瘠、人贫的黔江竟然有这么一位清官、好官,实在是黔江万千黔首的大幸!张公主持修建的黔城河堤,一次又一次阻挡了泛滥的洪水,至今福泽黔城百姓;他主持修编的《黔江县志》仍是我们了解和研究黔江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他主持兴建的墨香书院,以及在此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学校,成为黔江境内学校之翘楚,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为国家、民族奋斗的栋梁之才……
我并不知道张公的仕途在那荒芜的年代里最终怎样,我只知道,张九章奉旨离京赴任黔江,祭先祖时曾誓言:“此行倘受一文枉法钱,先灵殛之……”我也知道,张九章以“卓异”的考察结果从黔江调任四川屏山县令后,调防军,督团练,剿抚兼施,几个月就使民族杂居、相互仇杀的县境转为平安。我还知道,100多年后,修建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的设计人员在张九章编修的《屏山县续志》中查阅到该地历史洪水重现期可考证至1813年的珍贵资料,而根据该水文资料做出的设计,为项目节约了1000多万的经费……
一个封建末期边陲小县的县令,百多年光阴过去了,其政绩依旧福荫后人,治地人民依旧对其感恩戴德,不就因为其“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廉洁品质和一心为民的质朴情怀吗?
一个地方官员,只有始终把人民装在心中,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地为人民服务,人民才不会忘记他,历史的星空才会留下他的一抹亮光。
回想前些天,在镇干部带领下,我们参观的那一口口泛着天光的水产养殖池塘;一串串碧绿滚圆的瓜蒌;一株株勃勃生长的无花果苗;一头头摇头晃脑嚼食草料的肉牛……我当然知道,这些石家镇今后发展的希望,全赖那一张张黝黑的脸庞、一双双粗糙而温暖的双手去持续不断地创造。
关口石刻,为石家这个黔江西南边陲小镇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石家干部也正在新时代里用自己的作为践行“砥砺廉隅”这四个大字,并赋予它新的历史内涵。我相信,经年之后,后人检视这段历史,必定有着更加丰富的收获。
风歇雨住,空气清新,沁人心脾,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那一方摩崖石刻,又仔仔细细地端详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