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心里有了爬山的准备,但是从紫霄宫到南岩再到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一路沿忽陡忽缓的石梯攀爬过来,一行人已是累得气喘吁吁,两腿酸痛,凤妹子更是买了个拐杖,还喝了一瓶红牛,拽着我一步一步向金顶登去。
休息片刻,望着群山高耸万仞,重峦叠嶂,郁郁葱葱,我们宛如走进大山的褶皱里。一道道石阶沿着山崖笔直而上,台阶旁随处都是参天古树和密密麻麻的灌木、藤萝,真不知古人是怎么开出这条山路的,而且是用极其笨重的青石板铺就的。一路上见那宫观有的建于高山险峻之间,有的镶嵌在悬崖绝壁之内,重檐飞角,碧瓦丹墙,雕梁画栋,雄伟壮观。据说是明朝修建故宫的30万工匠按照故宫的皇家规格来这里修建的,有着“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之说。
走走停停,经太和宫过南天门,一路直到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之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见八百里武当青山绵延,群峰莽莽,奔腾而来,浩瀚如海,大气磅礴。群山之上蓝天白云,云影徘徊,灿烂的阳光照在铜铸鎏金的金殿上光芒耀眼。金殿是明朝修建的,用3000多个金属铸件,共3万公斤纯铜和几十公斤黄金仿榫卯结构共同拼接而成,历经600年风雨雷电侵袭,依然金光耀眼,完好如初。屋顶采用皇家专用的重檐庑殿式,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形制相同,我仔细观看了这种重檐庑殿的屋顶样式,确实在一般古建筑中很难见到,可见武当山皇家建筑规格之高。金殿内有一长明灯,600年不灭,据说是金殿3000多个金属构件拼装得严丝合缝,丝毫不漏风,可见当年工匠技艺之精湛。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相传两千多年前就有道士在此传道,历经唐、宋、元朝在此大修宫观,至明朝最为鼎盛,成为皇家道场,据说当时每个宫观的主持道长都是皇家六品官衔。太子坡、紫霄宫、玉虚宫、净乐宫、麿针井等整个建筑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而设,这些建筑群或依山傍崖占峰踞险,或背山面水抱阴负阳,不削山填壑,与自然融为一体,云雾之中,如仙山琼阁,充分体现了道家尊重自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
相传明初张三丰在此修炼,并创下了武当派功夫,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更是把张三丰列为武当派掌门,后有“北尊少林,南崇武当”之说。在一些宫观中随处可见身着道袍的道士,其中可能就有武当派高手哦。据说明朝皇帝多次派人来寻张三丰,不知是道家清静无为的修身观念,还是甘心做闲云野鹤的念头,总之张三丰云深不知处,皇家遍访不见。
当一座山被赋予了道家文化的色彩,它就成了一座道家文化之山;当一座山被皇家建筑所覆盖,它就成了一座皇家建筑之山;当一座山被一种武功派别所命名,它就成了一座武术之山;当一座山被传说所传唱,它就成了一座传说之山。道是无形的,然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却是有形的。有形的建筑、山水、一招一式,无形的思想、文化、传说故事,有形的山无形的道在武当山高度合一,使武当山成为集道家、建筑、文化、武术之天下名山。
武当:道是无形却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