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超的头像

周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03
分享

黄河一桥越百年

沿着兰州黄河边漫步,就可见到有着“黄河第一桥”之称的兰州黄河铁桥,这座桥建成于清末宣统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了,可算是一座文物桥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代已久,为了更好地保护它,它现在已禁止车辆通行,改为步行桥了。

虽然铁桥已是耄耋之年,现在只能让行人通过,但是你见它铁身横跨黄河,凌空飞架于巨流狂澜之上,依然是雄伟壮观,气干云霄。水中四个桥墩饱经沧桑,历经百年,充满着厚重的历史感,依然是中流砥柱,在滚滚黄河中坚如磐石。五个拱状的钢梁架在桥墩之上,连成波浪,飞架南北,气势如虹。

100多年前,德国一家公司承担了此桥的建造任务。当时清政府积弱积贫,洋务运动初兴,工业制造、桥梁建设等都远落后于西洋国家,铁桥建设所需要的钢材、水泥甚至油漆等物资本国不能供给,全由德国进口,由海船从德国运至天津,再经北京、郑州、西安运至兰州。当时,火车只至郑州,郑州后,全由马车、骡车等运输,货重路长,翻山越岭,极为艰难,全部材料运至兰州竟用了两年时间。建造桥梁的工程师也是德国、美国的工程师。现在尽管没有影像资料见到当时施工的场景,但我作为一名从事建桥事业的大桥人,仍可想象100多年前,四个巨大的钢沉井沉于波涛汹涌的黄河之中,沉井里抽干水后,工人再下去挖基础,立钢筋、树模板,灌注混凝土。等墩身浇筑完成,再一根一根拼架钢梁,场面当为壮观。当时没有现在的大型起重设备、运输设备,大多靠人力搬运,仿佛能听见黄河边上、黄河之上成百上千的华工搬运设备、材料那低沉洪亮的号子声。

铁桥建成后,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大桥南北两端原有牌厦,牌厦上各题着“第一桥”的牌匾。今天,铁桥桥头还有一只巨大的石龟驮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刻“黄河第一桥”五个大字。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大桥改名为中山桥,现在可见大桥钢梁上正面立着的三个金色大字“中山桥”。

百年沧桑,时代巨变。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之中国,翻看新中国成立后的桥梁建设史,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学会”、南京长江大桥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到如今在海洋上建桥,到国外去建桥。从南京长江大桥的“争气钢”到现在中国制造的各种建材广泛运用,各种建设技术突飞猛进,各类桥梁工程师多如繁星。据统计,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悬索桥和斜拉桥的前十名,中国已分别占6席和7席。高速铁路公铁两用桥梁的跨越能力已经达到千米级,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公路桥梁的跨越能力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一批跨海大桥也影响深远,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建桥大国、建桥强国,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见证着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