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学校的操场上有时会放露天电影,一听到广播里有通知今晚放电影,吃过晚饭,大家早早地就把家里的凳子拿到操场上占位子,这时,白色的幕布已在两根灰色的电线杆之间挂了起来,放映机已架好,电影还没开始,荧幕前已摆好一排排各式各样的小凳子、小椅子。等到天黑下来,电影快开映了,小凳子、小椅子上就坐满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们,有聊天的、有摇着蒲扇赶蚊子的、有呼儿唤女的、有小孩还在打打闹闹的、有去抓萤火虫的等等,只有等到放映机将一束光投到幕布上电影的声音随之响起,大家才能安静下来。
有时,附近的部队也过来看电影,操场的右侧就留了一块空地给他们,电影快开始时,只见士兵们穿着绿色的军装,列队走着整齐的步子,手里各拿着一把折叠的凳子,在军官的指挥下来到空地上整齐地站好,随着军官一声“坐下”,每个士兵一下就坐了下来,整齐的动作,挺直的军姿,让大家既新奇又新鲜地看着。
那时的国产电影都是集中了当时国内优秀的编剧、导演、演员等拍摄制作的,现在看来每部都是经典,影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战争片记得有《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地道战》《林海雪原》《董存瑞》《小兵张嘎》等等,敌特片有《羊城暗哨》《国庆十点钟》《古刹钟声》《英雄虎胆》等等,戏曲片有《十五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追鱼》等等,生活片有《今天我休息》《瞧这一家子》《小字辈》等等。国外的影片有南斯拉夫的《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苏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朝鲜的《火车司机的儿子》,还有印度、巴勒斯坦载歌载舞的电影等等。每场电影总让人看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中间机器换片时,大家都着急地看着放映员在一个小灯泡的照亮下,动作娴熟地换片子,虽然只有一、两分钟,但感觉停顿了好久似的。等到电影放完,大家才意犹未尽地边拿起板凳,边说着故事的情节,边往家走。
许多电影都会有些金句流出,成为经典语句,让人记忆犹新。如《南征北战》中“张军长,看着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平原游击队》中“鬼子就像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了”、《董存瑞》中“为了新中国,前进”、《红色娘子军》中“党代表”、《今天我休息》中“没关系,今天我休息”、《平原游击队》中“高!高!实在是高”、《七品芝麻官》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等等。
许多电影也集中了当时优秀的曲作者、词作家创作的电影音乐,由当时著名的歌唱家演唱,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一经电影放映,迅速唱遍大江南北,至今还能哼唱两句。如《上甘岭》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条大河波浪宽…”“英雄猛跳出战壕…”,《闪闪的红星》中的“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小小竹排江中流…”,《洪湖赤卫队》中的“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红色娘子军》中的“万泉河水清又清…”“向前进,向前进…”,《雷锋》中的“学习雷锋好榜样…”,《黑三角》中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铁道游击队》中的“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马路天使》中的“春季到来柳丝长…”、《天仙配》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女附马》中的“中状元、着红袍…”等等。外国电影的歌曲如南斯拉夫《桥》中的“啊朋友再见…”等也流传久远。
现在想来,小时露天观看电影,虽然没有现在的影院舒适,而那时观看的都是集中了当时无数优秀的编剧、导演、演员、场工、词曲作者等等艺术工作者的才华,精心创作的经典之作,每一个形象、每一句台词、每一首插曲都久久地沉淀在几代人的记忆中,历久弥新,让人深受感染心生力量,这足以让我们向经典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