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朝的头像

周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24
分享

拜谒李斯墓

自上蔡县城向西南大约6公里,有一个很不显眼的村庄,它的名字叫李七楼。如果你不去特意探究这个村名,你决不会想到这个看上去极普通的小村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鼻祖秦丞相李斯故里。

今天,我走过一路风尘,肩披绵绵秋阳,终于来到了这个魂牵梦绕我多年的地方。然而,当我真真切切地要叩击她的门扉时,除了发现村头有一个很漂亮的门前写着“李斯楼道班”字样的院落外,再也找不到有关的哪怕是一个字的说明。我怀疑弄错了,急忙摊开地图,不错,就是这个地图上被叫做李七楼的地方,明确地标识着李斯墓的所在。

我不免有几分失望,其实这李七楼乃李斯楼谐音也。相传李斯祖籍为上蔡县城东南郊区九彩要村,至李斯,观此地东傍芒岗,西滨汝河,气势奇异,修建楼房依居,名曰李斯楼。

当然,在泱泱典籍里,有足够的文字证明此即李斯故里。

而我一路望穿秋水,竟没有发现“李斯故里”之类的片言。被村干部刚迎进村落,我便迫不及待地徒步向一公里以外的李斯墓地急急赶去。

李斯,生于公元前280年,楚国上蔡人,年少时作过郡县小吏,并随荀卿学习帝王之术,后西入事秦,辅助秦王赢政吞诸侯并六国,竟并天下,位至丞相。为助秦王巩固政权,他力排众议,废分封行郡县,焚《诗》《书》,禁私学,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在文化领域,其名篇《谏逐客书》文辞瑰丽,音韵谐美,为汉赋的兴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难怪其享有“千古一相”“秦之文章,秦丞相李斯一人而已”之誉。

公元前208年,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赵高篡权后又施展阴谋,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灭三族。

李斯一直是个颇被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功比周召,是千古一相;有人说他贪图名位,是势利小人。“千秋功过一抔土”,今天,我们再转过身来回望李斯,能够给我们启迪的还是他的丰功伟业,不过,李斯所折射的价值,还有另一面,就是让我们以之为鉴,思齐改过。

拐过村角,我的面前豁然开朗起来,大约150米远处,一个大大的土丘闯入我的视野,土丘周围两圈围墙泛着灰白色的光,在深秋的阳光下显得单调而沉重。走至近处,迎面是几级水泥台阶,大约50米宽,拾级而上是一个小平台。站在平台上仰望,墓前中间一块墓碑上,刻着“秦丞相李斯之墓”几个大字,两边各有一石碑,左边为《重修秦丞相李斯墓记》碑,右边为《秦丞相李斯墓志》碑。

我仔细一看,碑立于1994年,我顿然又一次惊诧:这仅有的三尊石碑历史竟如此新鲜,难道在1994年前连一个文字都没有?

我心存疑惑搜遍墓地,一无所获。当我粘满了泥土的双脚重新回到这几近坍塌的平台上,看着平台上破败砖缝里在秋风中摇曳的枯草,看着墓地歪斜塌陷的残垣断壁,看着芜杂丛生、分明已经荒颓的墓冢,我的内心无比凄凉,或为曾经盛极一时的李斯,亦或为匆匆而往不可轮回的历史。

忧忧的思绪带着几分苦涩肆意地缠绕我、折磨我、抽打我,我默默地把千年悲哀洒进这气势奇异的芦岗之原,洒进这钟灵毓秀的汝河之滨……

是的,我们所景仰的文学家、书法家鼻祖就在这苍茫的地下沉睡着,他睡得那么安静,那么悲壮,那么让人充满遐想,任凭风雨侵蚀身边的岁月,任凭年代淹没曾经的悲欢。而今天,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仿佛听到了一位老人在暗淡的历史断层里低缓而忧怨的长吟,这声音,穿越战车和兵器的交响,穿越两千多年的日月风尘,穿越结满了文化灵光的宫帏,轻轻地融进了沉沉夕阳。

踏着缓慢而沉重的脚步离开这曾诱引我多年的地方,复还来路,我再一次用生满了哀伤的双目回望这夕阳下的一丘荒冢时,忽然想起《诗经•灵台》里的诗句——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呜呼!庶民攻之……

1998.10.15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