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往新郑。
新郑之于我,早已是一方生长诗思灵气的甘美的水土,她独具的文化魅力敦促着我时刻想走进她,并呼吸到她的的真实。
新世纪的第一个夏天,我终于觅得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踏着洒然的风声和酷暑的艰辛,由绿城郑州一路南下,以无比激越的心情,投入了新郑——这个浸润着数千年文明的故都怀抱。
2
今天,天气十分的晴好,这是我——一个游人最初的愿望和心态。虽然,我知道,此时,在这个城市之外,在起起伏伏的田畴里,辛苦的农民也许正为干涸的土地而焦灼,并以十分的虔城和勤劳搏击旱魔的侵袭。我是咀嚼着乡村的泥土长大的,至今,在我的骨子里仍然旺盛地生长着家乡的田际里新翻泥土的芳香。此时,我便想起父辈们在纵横的阡陌里匆忙的背影,想起镰刀和锄头,想起玉米和高梁……
现在,就在我的视野之内,不远处,很多建筑工人正在默默地工作着,他们将喂养过自己的农田交给单薄的妻子和儿女,然后,肩负着朴素的意志和精神来到这异乡,走进这远离亲情、温情和友情的高楼大厦的缝隙,用自己粗糙的双手为这座城市创造着数千年以后的又一座座古建筑物。到那时,当我们的子孙后代站在这些被历史的风雨侵蚀得面目全非的古建筑物旁时,有谁会想起那些勤劳朴实的先祖们呢?有谁能从斑驳里解释出先祖们曾以怎样的意志和毅力堆砌着一层层丰富的历史呢?正如我,现在,轻轻地走在被流行色包装得骄气十足的街衢里,或者坐在拥有某些现代文明的房间里,翻读着曾经风起云涌的那本《诗经》,用虔城的心思品味着一页页古代文化的琼浆,聆听着瑰丽幻化的风歌,我飘扬的思绪离这远古的乐声不是若即若离,而是愈来愈远了……
是的,应该是这样——当我们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态诵读着这闪耀着古代文化灵光的足迹时,我便努力地说服自己,用肤浅的洞察力牵引自己穿透身后的代代王朝,穿透沧海风烟、雾雨桑田,寻找出那点点滴滴在历史的骨髓里被称作文化的东西。
我从熙熙攘攘的人流里钻出来,漫步进巍巍始祖的律韵,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混沌初开的世界,在广袤无垠的新郑大地上,一个勇猛强悍的氏族部落日渐强盛起来,它的名字叫有熊。
这个有熊部落的领袖带着自己的臣民率先跨入了以原始农业为基础的古代文明社会,也从此拓开了华夏文明的先河。历史的车轮吱吱嘎嘎地走到了公元前27世纪的门槛,有熊部落的领袖从嵩洛地区的有娇氏族娶来了两位艳丽的女子,一个附宝,一个叫安登。不久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后在轩辕丘生子,取名黄帝。黄帝在原来有熊部落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最后打败了南迁陈丘的炎帝,平定蚩尤作乱,并征服了大大小小上万个部落,建立了有熊国,定都新郑,完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第一个泱泱王朝的伟大创举,新郑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都城。
我有幸在数千年后,携带着向往与惊奇漫步在轩辕故里,拜谒这里散发着灵气和智慧的山水树木,我犹如徜徉在浓郁的中华人文精神喧腾的长河里,我被这蕴籍厚重的精典的文字与氤氲浇灌得如此肺腑清爽,如此心旷神怡。
我迈步来到轩辕丘,用心阅读着茫茫衰草背后的泥土,这哪里是泥土?这分明是浩繁的华夏历史文化的结晶。当我用寻索的双手抚摸着屈武先生题写的古朴苍劲的“轩辕丘”碑刻时,我的眼前如同横空而过一道鲜艳的光芒,各种喧嚣顿然消失,猛然,我听到了一种叱咤风云的昂扬的呼唤,这声音,起起伏伏,哺育人类的阳光和绿色。我被这亘古的声音牵引着,飘过芳香的姬水,少典祠过去了,轩辕庙过去了,幽胜宫过去了……我站在具茨山的峰巅,随往来的行人一起朝圣这灵山秀水,立刻就有一种被拍打着的温暖和关怀遍及全身,三国时代伟大诗人曹植浑厚的声音一阵阵破空而来——
少典之子,神明圣咨。
士得承火,赤帝是灭。
服牛乘马,衣裳是制。
氏云名官,功冠无列。
我被这渺远的声音簇拥着,沐着夕阳的余辉一步步、一点点感受着这奇异土地上升腾起的文化光芒。
我想起来时一路可见的“郑韩故城”的字样。在春秋战国时期,郑韩两国先后在新郑建都达535年之久,以后历代均在此设立郡县。此地物华天空,文物荟萃。近年出土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余件,“郑韩故城”属国务院公布的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长达四十五华里,蜿蜒起伏,巍巍壮观,被誉为中华第一古都。还有裴李岗文化遗址、华阳古城、后周皇陵、乐天故里、欧坟烟雨、洧水塔影等数十处人文景观,更及其地灵人杰、名人辈出,名相子产、思想家邓析、水利专家郑国、改革家韩非、诗人白居易、建筑学家李诫、理学家许衡、明朝首辅阁老高拱等均出生于此地。大自然的造化,人民的创造,历史的结晶,使新郑的秀水青山独具着无与伦比的风姿。
今天,我终于能真真切切地啜饮这魂牵梦绕我多年的古文化发祥地的滋养,深入这亘世不衰的文明渊薮,我对中华人文精神的博大精深做浅薄的注释似显单调,似显力不从心,我的努力的表述终不能还原这山水的本色。透过茫茫夜色,我只能尽力伸出枝柯去寻找新郑大地上闪烁的灵光。
3
我苦苦地跋涉在求索的途中,漫过曾经葱笼过唐诗汉赋的历史土壤,我跌进几千年前的一个仲春之月,举目四望,春秋的风云飘来了古郑国的祥和之音,我驻足在古老郑国纯朴的大地上,这里百花齐放,万木峥嵘,柴扉连绵,鸡犬相闻,牛羊结伴出篱,村夫谈笑风生。
我又来到了一个宽敞的地带,这里聚集着穿戴花花绿绿的少男少女,或放声唱和歌诵,或低眉窃窃私语,或嘻戏笑骂追逐,我正为这奇特的场面惊诧不已时,又仿佛看见一株树后,一对手执兰草的妙龄男女似倾诉又似问询,而远方那条阡陌的小路上一个手执木铎、衣冠飘带官员模样者,其渐近的歌声,最终使我如痴如醉。
我猛然记起,这不正是我日夜翻读的《诗经》中《溱洧》一诗的影像吗?借助千丝万缕的灯光,我的思绪陡转直下,飘落在今夜的桌面。
是的,今夜,我就端坐在这古老郑国的河面上,端坐在回荡着古老民歌的房间里,翻动着古朴书页,就着文字墨香,用自己焦渴的心灵去体味这数千年文化琼浆深刻的内涵。
大约在公元前八世纪,郑武公在黄河岸边新郑一带建立起郑国,并很快发展成为春秋初期最强大的诸侯国,这里地处黄河中下游一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历为商贾云集之地,为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因。特别在古文化方面,郑国可以说在华夏古文化的典籍里书写了极为辉煌的一页,《诗经》便是极好的证明。圣贤孔子先生编订的《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共计305篇,而郑风就独占了21篇,可见,作为华夏的发源地——中原,不能不说其文化含量非同寻常,而郑风流传地带又以新郑为中心,尤以溱洧流域为主,这就足以看出新郑在古文化史中确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贡献。在这里,我们不妨从另一首风歌中再一次体味古郑国的文化风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有学者这样意译:
青春的你的衣襟随风飘扬,我心忧忧孤独悲伤,纵然我没机会去见你,难道你就音信茫茫?青春的你的衣带随风飘摆,我心悠悠装满情爱,纵然我没机会去见你,难道你就永不再来?走来走去我心中不安,登上城楼望了千万遍,一天不见你的面,像过了仨月那漫长的时间。
当然这种解释很多地方不合乎古汉浯的规范,但诗中女主人公带着情爱、带着相思、带着忧愁大胆而热烈的情怀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一页沉醉的风景?这种情真意切具有着开放意识的爱情表达方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古郑国的昌达与兴盛。
明代高拱的话很耐人寻味,“雅为古调,郑为新声,新声人多悦之,故能乱雅”。这连本不喜欢“郑风之乱雅乐”的孔老夫子在编订《诗经》时,也不可思议地走进了一个难解的谜面,《诗经》中,以男女情歌为主的郑风独占21篇,这与孔老先生显然有点格格不入,但我敢肯定,这绝对是郑风民歌所独具的文化魅力使然,绝对是中原大地浩瀚的文化风情使然。
由此可知,古郑国当时社会进步,经济发达,思想开放,到处呈现出一派国富民安的繁荣景象,因此,文化便在古郑国的大地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
4
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我被阵阵破空而来的卡拉OK乐音紧紧地拥围着,仿佛数千年前郑国民歌的再现,我的不倦的思绪飞奔在明丽欢快的夜潮里,我看见了被古代文化哺育得丰厚富足的郑韩故城——新郑,正在弹奏着一曲曲翔舞的世纪新歌,阔步走在四季的征途上,其矫健的身影正如我今天的遐想,用平生的执着飞奔进古色古香的诗行里,随着一个个文字跳跃起来,长袖飘带,手振木铎,经风经雨,跨过千年万年,咿呀如歌: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瞬间。于是,我的身边,古老的郑风,再一次云蒸霞蔚。
199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