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言尘的头像

言尘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19
分享

日出嵩山

夏天到了,清晨的时候天已大亮,我早早的起床,站在老家的阳台上,只见日出冉冉升起。望着东方,我就想到了位于老家小教场村东边的邻村嵩山村。这嵩山村原叫大教场村,嵩山村的名称因村后的六横第二高峰嵩山道而得名,看着日出嵩山的壮美,勾起了我故地重游的兴趣,我迎着霞光出发。

嵩山村位于浙江普陀六横的西南部,全岛闻名高峰嵩山道(山)的南麓,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是田野,向外延伸是大海,交通便利,这里和小教场村一样曾成为了反清复明军队操练的场所。原来的嵩山村由东岙、西岙二个自然村组成,现在小教场村和半塘村也并入了其中。我穿过小教场村的村口大门,沿着宽阔的马路,没有几分钟就到了嵩山村的西岙。

站在嵩山村的西口,熟悉的山水、陌生的道路和漂亮的建筑出现在了我的面前。碧绿苍翠的山峦下,远远的看到了水库的堤坝,堤坝下一条溪流直通而下,在我的面前汩汩流淌,流入了路下的一口大水井。多么熟悉的场景,多么熟悉的地方,曾经多少次我途经这里去嵩山小学附中、六横中学上学,这里走过了我的少年,走过了我的青年,留下了我多少稚嫩的步履,留下了我多少青春的脚印。那些步履和脚印已经消失在这陌生的宽敞整洁的马路上,当我串起这些步履和脚印时,那长长的印记就渐渐的清晰。

带着这逐渐清晰起来的印记,我站在那里,不远处,一处漂亮的、宽敞、大气的建筑矗立在我记忆中的水田上面,我走了过去,走近一看,是嵩山村礼堂。在礼堂外面的宣传窗中,我看到了嵩山村简单介绍的一张图片,这图片显示了嵩山村全景上面的一部分,看着看着,我忽然发觉这就如一个美丽少女的脸庞:高高耸立的山峰仿佛少女盘起的发髻,两个碧绿湛蓝的水库犹如少女清澈水汪的眼睛,一座隆起的山丘就像那少女高挺丰满的鼻梁,这少女正头枕着嵩山道,脚踩着肥沃的土地,露出她甜美的微笑。我不禁为自己这个美丽的发现感到欣喜,看着那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瞧着那一座座漂亮大气的住房,望着那青翠欲滴的山林,听着那村民爽朗开心的欢笑,嵩山村这个古老的村落在新的时代不正焕发着新的活力吗?不就像美丽的少女般又充满了青春的气息了吗?

出了礼堂,回到了宽阔的大路上,清晰的记忆又让我想起:站着的道路原来只是一条不很宽的路,两边都是水田,只不过在路的北面是零散的,在路的南边的下面是一片片肥沃的水田,大片的水田被一条条田间小路分割得方方正正。我曾走在这些小路上唱着“校园的早晨”开心的来到了学校,唱着“乡间的小路”高兴的回家。油菜花飘香的季节,这里充满了“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的诱惑,春耕播种的时节,这里出现了“出水秧苗渐露针,棵棵挺拔绿满畦”的美好,秋收收获的季节,这里到处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喜悦。嵩山村的村民依靠着这些肥美的水田和山地过着富足的生活。而现在我眼望的地方,代之的是一座座漂亮的别墅群,这里成了石柱头村的安置小区,嵩山村的村民又靠着这些水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走在路的中央,看着曾经熟悉又陌生的村庄,来到了嵩山村村部的旧址,这里相比旁边的建筑,已经显得破旧,这是在80年代初建起来的一座大礼堂,这样的大礼堂当时在六横为数不多,见证了嵩山村曾经的辉煌。在这里,我曾看过一部当时流行的电影《小花》,大礼堂内是水泄不通,那种热闹的场面无法忘怀,电影主题曲《绒花》传唱至今,“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那时嵩山村的山水、学校、老师、同学就像美丽的绒花,在我的记忆中吐着青春的芳华,散发着满身的芳香。

穿行在嵩山村的村中的小路,不由得我来到了嵩山道的脚下,一条水泥路延伸到了嵩山道山脚,在山脚下,我看到了一座寺庙:洪泉寺。洪泉寺的来历我不得而知,但它和“东岳宫”一样成为了嵩山村民美好生活的寄托,在这里飘散着村民们对生活的良好祈盼。我望向山顶,青年时从嵩山村登临嵩山道顶后的情景浮现了出来,那是我高一时候的一个秋天的下午,学校组织野炊活动,那时没有这样的水泥路,我们艰难的穿越一排排树林后才爬到了山顶,登上以后,由远及近,我看到了蔚蓝的大海,白色的棉花,绿色的河流,金黄的稻田,山下的嵩山村就如一艘靠岸的巨轮,停泊在五光十色变幻的海洋之中,宁静而又俊美。

从嵩山道山脚下,沿着一块山地的小路下来,我又看到了一条长长的溪流,这溪流沿着围墙曲折而下,溪水最终也汇入了一口井。沿路我看到了有妇女在水池中洗衣服,这样的场景我看到过好几次,一开始还不在意,看的次数多了,我就在思考这个现象的背后,原来是为了保护村里水库中的水源,同时又为了兼顾农村妇女洗衣服的方便,在村里的东、中、西弄了几个水池作为洗衣服的场所,我不由的为村干部的务实为民的情怀点赞。顺着溪流而下,到了溪流的尽头,我发现这里原来是嵩山小学的旧址,然而,嵩山小学的痕迹已经无处可寻,唯一能唤起我记忆的就是这变了样的溪流,记忆中的嵩山小学就在这溪流的旁边,溪流上面还有一条石桥,我就是在这里读完了初中一年级的课程。就是在这一年,我从少年懵懂的世界里走了出来,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就是在这一年,嵩山村老师的倾情点拨,点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也就是在这一年,我的心中开始了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感的萌芽。嵩山村的人就像嵩山村山水那么的让我心仪。

走过嵩山小学的旧址,迎面看到了一块牌匾,抬头一看,“东岳宫”三个字映入了眼帘。东岳宫建于嘉庆十八年,祀黄飞虎,2009年一场大火后重建。此宫香火旺盛,在六横颇负盛名,每到中考、高考时节求拜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在它的前面是六横中学的所在,在这里求学的高中学子及其父母,经常出入在这里。从初建时,这里就配置了二条黄龙,名曰太平龙,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底或正月初,从这里出发,舞遍六横的各村各庙,祈求六横人民在东岳大帝神灵的保佑下风调雨顺、太平安康。值得一提的是国民党统治期间,这里曾设有国民党六横区分部和“土地陈报”办公室。为反对国民党的残暴统治,以暴制暴,1930年农历正月初一发生了一起六横万余名农渔民参与的“暴动”事件,嵩山村民亲眼目睹了这一事件,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后来在东岳宫的附近修建了座“永安桥”,或许表达了村民们希望国泰民安,村庄永远安定的良好愿望。

我在东岳宫内拜了几拜,随后出来,到了前面的六横中学,此刻的六横中学同我就学时期相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校园面积扩大了不少,高楼大厦一幢一幢,塑胶跑道操场环绕,杨柳依依小河边上,师生规模与日俱增。六横中学创建于1956年9月,60多年来已培养初中毕业生1690名,高中毕业生7000余名,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已为高等院校输送新生1911名。不少从六横中学走出去的学子,成了栋梁之材。

在六横中学上高中的时候,因为我住的小教场离嵩山村很近,平时都是走读的,没有寄宿,现在想来,我多么羡慕那些寄宿的同学,因为很多的趣闻轶事都发生在课堂外,同学的友情很多都是在夜晚的促膝谈心中产生,很多甜蜜的感情都是在夜幕中催生,我只能在道听途说中感受,在同学的添油加醋中体会,在同学的洋洋得意中遗憾。更值得回忆的是,八九十年代,六横中学高考的升学率名列舟山农村高中的前茅,特别是考入高中中专的人很多,虽然说现在已经没有了高中中专这类招生考试,但当时的高中中专可与现在的二本、三本相媲美。因此,舟山那些落榜的学子,都寻求到六横中学复读,复读的人多了,学校没有多余的房子,来自舟山各地的学子只能租赁嵩山村农家的房子进行学习,这时,嵩山村从东头到西头都洋溢着青春的面孔,从山林到田野都飘荡着年轻的欢笑,甚至在屋前到房后留下了才子佳人的美谈。嵩山村的村民间接的为国家输送合格有用的人才做出了贡献。

日出嵩山坳,晨读惊飞鸟,六横中学内那朗朗的晨读声伴随着日出,飘向那田野,飘向那海洋,飘向那远方。那冉冉升起的日出,照耀着嵩山村,给嵩山村铺上了一层金辉,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迎来了万丈的霞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