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言尘的头像

言尘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10
分享

狮象岙里的桃花源

大寒刚过,我去了一趟里岙村,沿着半塘村过去的宽阔马路,我就到了里岙村的村口,通过因疫情需要设置的防疫检查口后,一路行走在村口干净宽阔的水泥路上,路旁一颗颗樟树的树叶在微微的拂动,似乎正列队欢迎着村外的客人,我抬头远望,只见里岙村的整个村落夹在二座大山之中,一座叫狮子山,一座叫白象山,山下绿树成荫,村中小河潺潺,村前绿野一片,且可一眼望到积峙村边的大海,站在那里,我就像是置身在一个藏在海岛中的桃花源里,心情悠然,看着“狮子”跃然、“白象”安卧,我在想,这里岙村不就是一处狮象岙里的桃花源吗?

里岙村位于浙江六横岛的西北部,也曾被叫做和润村,虽是一个小山村,但绿化总面积达到了2万平方米,看上去真的感觉是一个和风迎面来、润绿翠无声的村落。里岙村在充分挖掘当地农耕文化、生态环境发展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打造生态健康特色旅游村。曾被列为舟山市生态示范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乡村记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经过里岙村的文化大礼堂时,我发现这礼堂和我以前见过的其它村的大礼堂有点不一样,但到底哪里不一样,我似乎又说不上来,只是觉得这礼堂的外形格调多了一些厚重,又好像有点灵动,也许蕴含了里岙村积淀下来的文化特色也未可知。走到侧门,见大门洞开,进去一看,有一间书屋,门关着,我透过窗户一看,里面藏书不少,我想这应该是村里的文化书屋吧,我记得,很多年前,政府曾倡导乡村书屋的建设,很多村庄都建立了书屋,但现在去看,很多的乡村书屋已经找不到了,而里岙村的文化书屋却依然还在,还在正常的运作中,我觉得难能可贵,从中也折射出了里岙村村民的文化素养。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广场边上,一看是百蕾广场,广场周围低矮的绿树环绕,一看到这个“百蕾”,我顿时联想起了“春蕾钢锯厂”,一家从里岙村走出去的一个成功的邬氏企业,曾名扬舟山,我不知道这百蕾广场和春蕾钢锯公司是否有联系,但是里岙村曾经走出过一家优秀的企业却是不争的事实。

里岙村以前地处偏僻,虽然和我所在的村庄只有一狮子山之隔,但我去的次数连同这次只有二次,这村庄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因此勾起了我探究的兴趣,更何况这里有一个民俗风物馆,我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身,找了一下一时找不到,问过热情的村民后,才知道了民俗风物馆的方位,我沿着一条小河边的水泥路走了过去,还未到民俗风物馆,就被这条小河吸引住了:只见绿树依依小河边,河面纯净无杂物,偶尔鱼儿跃水面,村民垂钓在跟前。到了民俗风物馆前小河边突出的观光台上,和几个垂钓的村民攀谈了几句,从他们的口中感觉到了对绿色家园的自豪感。

攀谈后,我进入了民俗风物馆的大门,很遗憾的是,那天虽然民俗风物馆的大门开着,但里面的门都关着,我吃了个闭门羹。不过也没关系,实物虽然看不到了,但是对民俗风物馆的介绍却是详详细细的。我不停的移动在民俗风物馆的外面,眼中看到的是一件件民俗物品的一行行介绍文字和一张张图片,脑中浮现的是小时候曾看到过、现在已经找不到的一些古色古香的夜桶柜、红漆大眠床等物件,心中涌动的是一种对民俗风物馆的创建人俞老师的钦佩之心,一个退休老师,穷其几十年的心血,只为寻觅海岛历史文化的根基,只为保护六横的民俗风情,这种情怀唯有大胸怀的人才会有。

里岙民俗风物馆于2004年3月创办,馆内收藏了六横甚至舟山渔、农、工文化有关实物,如渔农民在旧社会穿过的各类服饰,用过的生产、生活各类用具,手工业者的各类工具等,有夏布衫、麻丝箍,有打麻油的小车、碾米的木龙等等;还有北宋末年的“清明上河图”,清代顺治到现在的各类花瓶和硬币,各类票证、手迹字画和贝类、藻类、船模及六横历代战争情况的记载,各类展品达500余种,展品1000多件,还在不断的增加。

站在这民俗风物馆的面前,我突然想到了曾叫做六横走书,现在称为滃州走说的传统曲艺,这个传统曲艺在六横的发扬光大不也是得益于它的第二代传人-里岙人沃阿来吗?沃阿来识文化,对一代传人由绍兴莲花落改编后的唱腔进行了改革创新,发展成了唱大书,被后人誉为了“六横走书”,在六横、镇海、郭巨一带演唱流传,把六横山的名号逐渐在周边打响。俞老师创立的里岙民俗风物馆、沃老前辈发扬光大的滃州走书,邬姓企业家创办的名扬舟山的春蕾公司,都创造了六横的传奇故事,在这三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的身上我看到了里岙村人狮子般勇敢、执着、拼搏又充满着力量的精神,把六横人的雄狮般的形象跃过了象山港洋面,定格在了人们的心里。

走出民俗风物馆,还在垂钓的村民告诉我,这里还有一个象鼻城,说也是俞老师在世的时候弄的,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之心,我赶紧出来后,穿过漂亮整洁的休闲公园,朝象鼻城的方向快步走了过去。在一座残垣断壁上我看到了“象鼻城”三个字,看这三个字,应该就是后来写上去的,还不算太旧,但看着周围的残垣断壁,感觉有了年代感。望着这些,我仿佛看到了里岙村的先民们在这里古老的生活场景,我不由的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里岙村久远以前应该不叫里岙村,因为他们靠山而居的这座山,很像白象,先民们因为生活在这个“白象”的鼻子下,因此有了“象鼻城”的说法。

带着对“象鼻城”先民生活的想象,我环顾四周,发现了一个绝好的地方,只见在我站立的南边的小山上面似乎有一座亭子,我走到亭子的入口处,看到了一级级干净的石阶沿山而上,我也就拾阶而上,登临山顶,看到了一个石质的六角型亭子立在了我的面前,一对石刻对联赫然醒目:面临大海雄狮跃宫,背靠青山白象安卧。据说这亭子于2009年7月建成,叫白象亭,所在的山是白象山前面的岐山,现在被称为了象鼻山。

我来到亭子里面,微风吹拂,视野开阔,只见东面的狮子山披绿带一点红,雄伟之中带着喜庆,望着这狮子山,我又浮现了童年时在狮子山上玩耍的情景:爬上里岙村和小教场村交界的小教场岭,就到了狮子山的背上,朝东前行,就可一直爬上狮子山的头顶,我和童年的小伙伴们在这山上摘映山红、捉迷藏甚至于搭“匪窝”,在这雄狮的头顶上朝西南眺望,是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物随星移,现在成了一片绿色田野的蔬菜基地,一大批小麦刚刚露出了嫩绿的尖尖角,一垄垄的,看上去仿佛是一片片绿色的波浪在轻轻的翻涌,远眺南面,蓝色的大海肉眼可见,确实是一幅正狮跃大海、欢喜闹腾的景象。在这狮子山下的一大片沃野里已经建造成了600亩的绿色蔬菜基地,农业观光蔬菜大棚,蔬菜基地沟渠纵横交错,采用无公害的栽培技术,用五星水库的淤泥来改善土质,化肥使用量大幅减少,尽量避免了喷洒农药,成为了六横市民颇受欢迎的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望着眼下的田野,我可以想象的是,一年四季,在这里该是一幅怎样的丰收喜悦的庆“贺”场面,“邬(乌)”黑冒油的“沃”野下,给了里岙村村民富“俞(余)”的生活,繁衍着贺家、邬家、沃家、俞家等后代的子孙,延续着村庄的繁荣和生生不息。

在这亭子上,我又向西北方向望去,只见白象山下一排排漂亮的房屋掩映绿树丛中,静谧中偶尔传来鸟鸣,喧叫后又回归平静,整个村庄笼罩在太平吉祥的气氛之中,就如白象安卧,一片宁静祥和。

站在这白象亭内,在观赏着里岙村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还有别有韵味的建筑的同时,我梳理着里岙村的前世今生,深切的感受到了这小山村里始终蕴藏的那种狮子般勇敢突破的精神,又深深的体会到了这象鼻之城白象般的厚重和安宁,这个如桃花源的村庄正如白象亭中石刻的对联所写一样:面向大海,时而像一头雄狮跃龙宫;依山傍水,时而像一头白象卧青山。

俯看着广袤的田野,眺望着辽阔的大海,凝望着美丽的村庄,我想里岙村一定会继续走在富裕幸福的道路上,前景如大海般广阔,未来如沃野般肥美,村落如狮象般吉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