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后运的头像

周后运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2406/24
分享

他是黄埔教育长--“惠州三杰”之碧血丹心邓演达

2024年6月17日,在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中共中央向黄埔军校同学会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海内外黄埔同学及其亲属致以诚挚问候。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黄埔军校同学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联系海内外黄埔同学及其亲属的爱国群众团体,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宗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为扩大两岸交流合作、反对“台独”分裂、推进祖国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

珠水悠悠,百年巍巍。回顾黄埔军校的百年历史,始终都有惠州人的身影。正如人们所说,“广东革命史,半部在东江。东江革命史,重心在惠州”。在东江革命史上,惠州人可谓璨若星河,例如广东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高恬波,艰难走过长征路的廖承志、廖似光等等,可谓不胜枚举。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人物,被冠以“惠州三杰”的美誉。分别是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黄埔慈母”的廖仲恺;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鹿颈村人,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的邓演达;惠州市惠阳区周田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由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组成骨干组成,被称为“铁军”的“叶挺独立团”创始人、领导者叶挺。“惠州三杰”的英勇故事彪炳史册,被人传颂,不仅深深地影响着惠州人,鼓舞着惠州人,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革命史。

从“黄埔慈母”廖仲恺到黄埔军校教育长邓演达再到黄埔学生组成的叶挺独立团团长叶挺,可以说“惠州三杰”与黄埔军校有着绵延一脉的不解之缘。黄埔军校被称为“将帅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共和国的五位元帅、三位大将、十位上将,以及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那段烽火岁月,他们为中国革命、民族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其中“惠州三杰”居功至伟。

我作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广东邓演达研究会会员,与邓演达格外有缘,为了讲好他的故事,发扬他的精神,我先后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行程十万余里,从他的家乡惠城区三栋镇鹿颈村出发,到广州的黄埔军校,再到潮汕、武汉、欧美,从文献到实地,追寻邓演达的足迹,直至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东侧的邓演达墓前,为之撰写四十余万字的《碧血丹心——邓演达传》将这位“黄埔军校教育长”的峥嵘人生路展现在大众视野。

筹备黄埔,早慧的参谋长。

邓演达1895年3月1日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永湖乡(今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鹿颈村)一个耕读之家。父亲邓镜人,是家乡永湖圩鹿颈村的秀才,曾任崇雅学堂学监,人称“好好先生”,为人处事为乡人称道,他交友广泛,与当时的革命家邓铿等都是至交,他思想开明,支持革命。这从邓镜人对于两个儿子的起名就能看出,受到了严复翻译《天演论》影响,大儿子演存,字竞生;小儿子演达,字择生。

邓镜人对邓演达幼年成长影响较大。。1909年秋,邓演达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第4期,时年14岁,是最小的学员,时人校长便是他父亲邓镜人的好友,粤军创始人邓铿。陆军小学堂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开学,前后共办5期,每期学生100余人。著名学生有唐生智、贺耀组、刘兴、戴岳、陈浴新、陶峙岳,虽然是清廷举办,但是这些学生和老师,大多后来成为推翻清朝的“掘墓人”。

1911年邓演达加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年龄最小的会员。此后他身经百战,先后参入了粤军的一系列战斗,辗转进军南京、徐州等地,接受战争洗礼。并且先后就读于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与叶挺同为工兵科同学,两人关系极好。这期间邓铿也一直将邓演达视为后辈,爱护有加,邓演达也与孙中山多次见面,二人真正有深交,在1921年12月份。邓铿派邓演达作为卫士队队长陪同徐树铮(段祺瑞的代表)去广西桂林桂王府北伐军大本营,与孙中山磋商国家大计。途中与徐树铮谈话时,邓演达指出:必须贯彻孙中山的革命建国主张,才能使国家获得统一与独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跻于富强之域。到桂林后,邓演达向孙中山建议:应即乘广西胜利的势头,迅速出师北伐,并随北伐军事的发展,来培养革命干部,扩大革命军队,发展革命势力。这一见解得到孙中山的赞许。

此后孙中山格外关注邓演达的成长,1923年6月,孙中山授予邓演达少将参谋职务,并题赠半身照片一帧,对联一副,联曰:“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去贪生之性根”,时年28岁。孙中山还称赞说:“干革命,有两达”(指张民达、邓演达),革命有希望。1923年11月,随粤军第一师赴肇庆整补,兼任肇庆西江讲武堂特约教官,负责政治教育,主讲《三民主义》《吾人今日谋生之道路及其方针》等课程。这为他参入创建黄埔军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5年孙中山决定成立黄埔军校,在广州南堤设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处,筹备处分设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五部办事,邓演达代李济深任教练部临时主任。1924年3月27日,邓演达与王柏龄、林振雄、俞飞鹏协助蒋介石制订《陆军军官学校章程》。此后黄埔军校在上海设立考场,邓演达任主考官。回到广州进行复试,又亲自临考场监考。可以说从筹备校址、制定章程、遴选学生,邓演达始终在黄埔一线。

壮大黄埔,黄埔的教育长

经过紧锣密鼓地筹备,1925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宋庆龄、鲍罗廷等出席,孙中山发表演说,意气风发的邓演达担任阅兵指挥官。

此时,邓演达刚满三十岁,恰逢黄埔军校成立,他作为阅兵指挥官,自然成为全校师生的焦点所在。三十而立,这也预示着邓演达的一生,注定绕不开黄埔军校。

参加完阅兵仪式的第二天,即1925年6月17日,邓演达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此后,随着黄埔军校日渐兴起,分身乏术的邓演达正式辞去粤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职务,全力负责好黄埔军校的教学事宜。

1926年1月8日,三十一岁的邓演达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教育长,统筹管理军校的日常教学事务。期间邓演达大力支持中共广东区委提出的关于在军校设置政治科的建议,他与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并肩合作,一再强调革命的三民主义的实现,必须与三大政策相结合,而搞好国共合作则是贯彻三大政策的重要关键。

在黄埔军校,邓演达坚持每周向全校师生作一次国内形势报告,报告中经常强调唯物的人生观,论述怎样做一个革命军人,讲述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的重要意义。联共(布)中央委员布勃洛夫率领一个代表团到校参观,由邓演达介绍经验。布勃洛夫事后对人说:邓教育长了不起,是个人才。

1926年1月19日,被军事委员会任命为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改组委员会七名委员之一,全面领导黄埔军校的改组工作,为壮大黄埔,贡献力量。

坚守黄埔,殉志的革命家

1926年3月21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在黄埔军校和第一军里掀起一股逮捕共产党人的浪潮。邓演达坚定奉行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坚持与共产党人紧密合作的立场。同年4月11日被蒋介石借故调离黄埔军校,前往潮州分军校任教育长兼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

虽然备受蒋介石的打压,但是邓演达在民族大义面前始终坚持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北伐时他冲在一线,中流弹时说:“人生总有一死,如何死法,也是碰机会,不过我愿意战死沙场,不愿意象岳飞那样死。”以实际行动,践行孙中山“养成乐死之志气,革去贪生之性根”,为黄埔学子做榜样,光大大黄埔精神。

随着蒋介石反革命行径日益显现,邓演达与他在对待联俄联共问题上的分歧日趋扩大,双方渐行渐远,最终走向决裂。1926年12月22日,蒋介石认为邓演达主张的政治部有明显的亲共色彩,对之特别警惕,“如此反宣传,对于本军、个人乃黄埔为害尚小,对于革命前途影响殊大”!电令邓演达严厉整饬。尤其到1927年1月,蒋介石在南昌建立中央党部,意欲与武汉联席会议分庭抗礼之后,蒋介石、邓演达矛盾开始急剧恶化。

这期间作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邓演达于1927年在武昌建立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聘请毛泽东任讲习所副所长。以至多年以后毛泽东还回忆说:“大革命期间搞农民运动,陈独秀、彭述之不与我合作,倒是邓演达肯同我合作。”农讲所举行开学典礼,邓演达作为大会主席发表了讲话,号召道:“农所学生们不是为求官而来,不是为求学而来,要练习革命的能力技术,农民向来还是回到农间去,我们要穿着破衣服脏衣服,带着虱子去斗争,以求卸去我们的脏破衣服,得到我们的一切。”

1927年11月,邓演达、宋庆龄等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名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公开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获得了众多黄埔军校学生的支持,并迅速发展壮大。1930年8月9日,邓演达在上海创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党前身),确立了“解放中国民族、建立平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成为重要的反蒋力量。

1931年8月17日,在上海愚园路为干部训练班作结业讲话,因叛徒告密,被上海租界巡捕逮捕,随后押解到南京,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时年仅36岁。当时举国震惊,宋庆龄强烈谴责蒋介石的卑鄙行径,指出"中国国民党早已丧失其革命集团之地位,至今已成为不可掩蔽之事实。亡国民党者,非其党外之敌人,而为其党内之领袖"。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曾评价邓演达“以身殉志,不亦伟乎”邓演达用生命坚守着黄埔人的精神。虽然他已经牺牲,但是他的革命理想不灭,最终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迎来的解放。

他所创立的农工党,而今是以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教育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有党员19.2万余人。致力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推动改革发展、助力社会和谐、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演达正是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黄埔精神和黄埔理想。

作为一名邓演达的研究者,退役军人和作家,我也会以自己的方式,勇担时代重任,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