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后运的头像

周后运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评论
202408/24
分享

家族的故事与时代的特征

读《多兰香:遇见教育,遇见幸福》,体会那个年代的苦难与深情,看一个家族的发展,感受一个时代的悲喜,我的思想一直随着书的推进而转换。曾文香不愧为一位奇女子,竟然会以如此独特的写作方式将故事描绘得清晰而又深刻。这本书有鲜活的人物、跌宕的情节、深厚的感情、完整的结构、优美的语言,我翻阅着这本书,几乎觉得它无可挑剔,并想要把它推荐给更多的朋友们。我如痴如醉地读完了《多兰香:遇见教育,遇见幸福》最后一页,合上书卷,闭起眼睛,在故事里流连忘返。

一、鲜活的人物与时代的烙印

读完这本书,我感触很深,书中的情节好像就发生在昨天,在我那平静如水的心境中荡起层层波澜,激起圈圈涟漪。在这一本书里,能看到人性的弱点,能看到人生的无奈,能看到生命的价值,更能看到曾文香对时代的感慨与怀念。

书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比如《祖父二三事 忆起犹如昨》中,写到牙齿掉光的祖父教“我”读课文,祖父总把“拍拍手”念成“伯伯手”,“我”跟着念“伯伯手”时,祖父总说“我”读错了,“我”满头雾水,直到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祖父年纪大了,讲话“漏风”。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在天真的年纪里,这样俏皮的事在作者身上发生了不少。

而书中也有许多打动人心的事,引起人的深刻思考。比如《婆婆甚严厉 母以孝为本》一篇,描写祖母一下子没找到铜角子,便指着母亲的鼻子厉声喝问,冤枉母亲拿了钱去顾娘家。作者写道:“我那时实在想不通,对儿孙一向慈眉善目、可亲可爱的祖母,对我母亲为何动不动就是怒目金刚,不打即骂?读书以后我才明白:那是千百年来的封建制度和习惯势力使然。此情此景,六十多年过去了,却仿佛就在昨天——在我幼小的心灵刻下了太深太深的印象!”而“祖母对母亲严厉乃至苛刻,而母亲总是以孝为本,百般忍让”。我不知该怎样评价书中所展现的血肉丰满的人物,而曾文香以她深刻的内涵塑造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是荡气回肠的。读完后,我为祖母的胡乱指责而郁闷,更为母亲的善良而动容。

这本书巧妙地将曾文香的经历作为线索贯穿整部书,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几代人命运的沉浮以及整个时代的特点。比如在《满爷喜吟诗 寿姑爱侄宝》一篇中,写出嫁的寿陀满满并不幸福,姑爷脾气暴躁,还嫌她嫁妆太少。后来寿陀满满产后得了“哑口症”,一个月后就离开了人世,遗下的儿子倒是长大成人了,父子二人相依为命。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浮现在眼前,而我仿佛是他们人生的见证者,见其喜,为其悲。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令人感慨与怀念的东西,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读过不少的书,也有一些情节个性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没有一本像《多兰香:遇见教育,遇见幸福》那么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个个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

二、深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

读完《多兰香:遇见教育,遇见幸福》,心中涌起一股热辣辣的感觉,有时竟禁不住热泪盈眶。我没有资格对它评述,只有被它感动。纵观全书,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而贯穿其中的是亲情、友情、爱情。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时代的奋斗史。

在《离家久思念 国庆齐返家》这一篇中,讲述母亲送“我”去祁东二中上学,来到洪塘坪后,就往家赶了。“我”想起母亲还没吃早餐,连忙拿出大红薯准备给母亲。可母亲一转身就不见身影,“我”又气又急,哭着把大红薯狠狠地摔在地上。曾文香写道:“直至今天,事情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想起那个又大又软、又甜又香的煨红薯,我依然心疼——因为它凝结着母亲对我无比深沉的、无私的爱!同时,我也感到十分后悔,我怎么忍心让母亲饿着肚子、肩挑担子走上八十里路为我送行?!为什么我当初不多追一下,直至追上母亲?母亲一生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后来还积劳成疾,不满五十三岁就早离人世,让我遗憾终生。”这样的亲情怎么可能不具有感染力?我在看这部书时,置身于故事人物中,情绪也久久受故事人物的影响,这也许就是曾文香在用自我的心,或自我的生命去写的缘故吧——她并不是为了赚别人的眼泪,那也是她自我的情不自禁。

在《患难见真情 真情永不泯》中,写“我”和菲春的真挚、纯洁而高尚的友情。六十年来,始终风雨同舟、甘苦与共,无论对方处境是高峰还是低谷、平坦还是坎坷,两人都不离不弃、相扶相携、始终如一。作者在倾诉感情时,常常用细节来打动人。这是一本很厚的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而这段友情也是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亲情、友情、爱情。

除了情感,书中还有很多引人深思的思想,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比如在《混沌蒙昧时 伤害犹铭记》一篇中,写一个女人一声不吭地把“我”的柿子掰开,一半递给她孩子,一半塞回“我”手里,“我”怒火中烧,把手中半个柿子砸在地上。在这一篇里面作者表述了这样的思想:我们应该了解小孩子在身体和心灵上更易受到伤害,因此,成年人要加倍小心地呵护,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而决不可掉以轻心、随意忽视。

在《咫尺卷子口 不知何处有》中,同事把“彪”的读音教成“虎”的读音,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花老虎的虎。”曾文香写道:我们当老师的若不注意自己基本功的训练,以讹传讹,真是误人子弟啊!我们在工作中,首先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尽量不出谬误。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旦出了差错,我们也要有承认错误、纠正错误的勇气。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无损于“师道尊严”,久而久之,反而更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钦敬,因为你是一个实事求是、服从真理、追求真理、认真负责的好老师。这样的思想能够给读者带来许多启发,能够指引我们的生活,避免一些错误。古人说开卷有益,读《多兰香:遇见教育,遇见幸福》,我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三、完美的结构与别致的语言

曾文香在用生活酿造艺术时,既依据生活,又舍弃了无关紧要的情节使结构特征新颖而奇巧,以细节描写为主,进行着生活全景的创造,以人情世态和人物刻画见长。整本书的框架有点像《红楼梦》,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但又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每个小标题都是十个字,使得整个目录如同一首史诗,缓缓地叙述着一个家族和时代的故事。

书中人物的言行、情节的开展、场景的转换,如同现实生活本身一样,读后令人历历在目,难以忘怀。这自然而又纷呈的结构,使全书容纳了大量的生活故事而不显得繁冗,但却不是对生活的简单照抄和单纯的模仿,这显出了曾文香高超而又纯熟的结构艺术,阅读这本书,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其精彩与悬念令我欲罢不能。这不能不说是作者创作的一大成功之处。

书中语言带有口语化特色。比如在《母女齐劳作 红薯喜丰收》一章中,有这样的对话:

“文馨妹仔!你做事专心点,手脚麻利点嘛!”

“好啰,哪个赶得上你挖的快呀?”

“你看我的!”说着,母亲走过来,飞快地择了几个红薯。

“就这样子嘛。我割红薯藤去了!你做事快点嘛!”说完,母亲又去“卷地毯”了。卷了一段,母亲看我快择完了,然后又开始挖薯。

本书语言非常别致,既有文采,又不失朴实。在书中又常常夹带有一些诗歌,使得全书精致典雅。且看《小妹知天命 赋诗表心意》一文:

小妹爱心比观音,

哥姐当作父母敬;

衣食住行全想到,

知冷知热最贴心;

侄儿外甥一大摞,

全都关爱个个疼。

崽崽满满是靠山,

信赖远过父母亲。

曾文香显然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对小说、散文乃至诗词都非常精通,因此将长诗穿插在书中显得与众不同,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达到了强烈的感染效果。通过这样的赋诗,也让我思考:人物的执着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我想,是对幸福的苦苦追求,是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幸福需要勇气,同样也需要一颗坚强的心。

曾文香有自己系统的文学创作观。她在写作时,并不急于下笔,而是经过相当长的一段“孕育”的,她应对文学,有着宗教般的虔诚,写作在她心中就应是神圣的,来不得虚伪、欺诈和装腔作势。也因此,全书语言十分优美。在《带儿进课堂 尴尬终解除》一文中,就有非常优美的段落:“小坪附中原是一座大祠堂,位于秀丽峭拔的狮子山下,校前小桥流水,发源于邻县邵阳的深山萝卜岩,校侧有一个绿草如茵的大操场,周围长着高大的桉树、苦楝子树,临江有一排垂柳树……花坛中有亮丽的美人蕉,地上有卵石、小草、小虫、蚂蚁等,花间有嗡嗡的蜜蜂、翩翩的蝴蝶;青枝绿叶中有飞跃啁啾的小鸟……”比这更优美的段落还有很多,读来如饮甘露,对读者来说是一种享受。

《多兰香:遇见教育,遇见幸福》一书,展现了一位普通而又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奇异而又真实的生活,把栩栩如生的人物置身于整个大时代背景中。她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从孩子、学生、母亲和老师的不同视觉,自觉践行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担当;用实际行动来阐述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这种大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动力,是人世间最高尚的道德情感,更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也说明爱和鼓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这种大爱人生是值得我们用时光和心灵来感受的。

读罢世界教育经典、夏丐尊先生翻译的《爱的教育》和卢梭的《爱弥儿》,我在感动和欣喜中爱上了它。但当我浏览此书后,发现本书以独特的视觉、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漫长而艰难的时代,让读者真实的感情都融进了作者的心血之中。如果可以,我愿意向每一个朋友推荐《多兰香:遇见教育,遇见幸福》这本书,这是一本真正能够打动人的心灵、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巨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