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人和他的金色秋天
周火雄
那真是醉美的秋天。
天晴得很好,山色愈发明朗,水波潋滟。
在柴下,我见到最美的秋色,最湛蓝的天空,最明净的流水,最诱人的果实。山是绿的,水是澄净的,果色是金黄的,流淌着韵律,就连空气里的橘香也带着环保的味道。秋天的柴下,仿佛水彩大家的画笔,绽放最鲜亮美丽的七彩,美轮美奂,爱不释手。
柴下村采摘园。老板周白如微笑着,迎接我们。这位70出头的退休干部身上依然带着创业的激情和冲劲。
三年前,他在这里走过来走过去,他很想有一片土地,这片土地由自己打理,可以种果、种菜、种杂粮。在阳光下劳作,那是一种自由的幸福。
远在深圳经商的儿子看透了父亲的心思,出手三十万元买下了这片果园。
于是,这个名叫周白如的老人在这里住下来,开荒,种果,打发属于自己的退休生活。
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周白如退休后生活安定,身体健康,儿子在深圳事业有成。周白如总是深情眷恋这片土地,念念不忘要为家乡脱贫致富做一点事情。揣着这个想法,他带着资料,请来柑橘专家到柴下实地考察。
柑橘,尤其是温州蜜桔对气候温度和土壤土质要求十分苛刻,温差要大,要求冬天有微冰,冰层厚了不行,没有也不行;土壤要求呈轻度酸性,直观就是红壤。就我国而言,只有北纬30°长江沿线的气温和酸性红壤符合这两个条件,适宜柑橘的生长。而柴下村的山地正符合这些条件。考察专家捏起一把红壤揉了揉,瞧了瞧,凭经验,他断定这里将是我国柑橘的理想生长地。将土壤拿回实验室一化验,果然,结论被专家经验推测证实。
一旦定下来,周白如就大胆投资,把柑橘作为一个项目来做,让它惠及农村农民。他将农户零散土地收下来,农户除依据土地从果园分得经营收入以外,还可到果园打工获得收入。
他背起水壶戴上草帽,每天带着农工踩着露水的草地,在这片桔园里劳作。苍天高远,太阳静静地落在原野。野草散漫地发出温暖的气息。鸟儿被他的脚步惊起,它们忽地飞起,翅膀在阳光下翻卷着黑白相间的花纹。忽高忽低,忽高忽低。空气里混合花的芬芳。看到这一切,他非常满足。
为什么前人在这里经营艰难,我认为是费用高,现在人工贵,一个劳动力劳动一天,最便宜也得百十元,如果把路修到山顶,把喷灌设施修到山顶,运送肥料用车辆,那不是要节约许多劳动力?
这样一想,他竟然投入了。十余万元投下去,路通了,水通了,电也通了。
第一年, 他竟然赚了8万元。
这真是意外的喜悦。他信心十足,舍得在这片土地花力气
走,我带你去看看园子。他说。我拔起一根狗尾草,它的肥硕的叶子让我想到这个季节的丰腴。一匹狗自由地慢跑,见到我,似犹豫了一霎,终于不再回头,花白的尾巴在草叶里招摇。河水絮絮叨叨。絮絮叨叨。如果有性灵,它该认识我。
少年时,我曾经在这里读书,我在这里劳动,我在这里接受教育。小小年纪的我们开垦,然后种上粮食。秋天,我们收获了许多,是许多的红薯的根茎。贫瘠的沙土能够生长出什么?我们无话可说。我们经常到农村,给生产队割稻,然后就着一勺辣酱把大碗的米饭吃完。现在,当时光过去了差不多四十年,我依然记得泥土的味道。
清凌凌的河水,依然跳跃着向前,在前进中唱着那一曲久违的歌谣。
你好,柴下。
一脚跨过记忆,我沉浸在多彩的秋里,心潮浮荡。
果园,大片大片的果园。是柑橘园。阳光照着密层层的果子,发出金黄金黄的色泽。妇女星散在柑橘园里,采摘果子。整篮整篮的橘子在她们手里沉甸甸叫人欣悦。剥开橘子,一股子甜香味。
篮子满了,箩里,筐里也渐渐满了。柑橘堆起,堆成诱惑和富态。
曾经枯瘦的黄土地,数百年来被弯弯扭扭的松树霸占的黄土地,在一夜间苏醒,伴随开发的脚步,全然被种上柑橘。啊,蓝幽幽的植物让黄土地美丽富裕起来。
山川富丽,大地流韵,人民殷实,这里的每一点变化都叫人欣喜。
朋友们都上山去了,他们在山上采摘,笑着,絮絮叨叨。我坐在凉棚里,慢慢喝茶。
这时候,我听到动人的歌声:
我从小父母双亡苦受尽,
遇二妹才得到人间欢欣。
割麦子你为我送茶送饭,
车秧水你为我打伞遮荫。
大清早你为我煮荷包蛋,
油灯下你为我缝补衣襟……
我忽然迈不动我的步子,在劳动的旋律中听到黄梅戏《於老四和张二女》,真是好极,我的一颗飘摇的心飞扬起来。
秋到柴下,我的一支笔有了不尽的话题。在古角垂钓,那鱼线拖拽的吱吱,和肥壮的鱼儿出水的浪花,鲜活了昨日的记忆;在柴下,柑橘的金色这般动人,这秋日阳光的果色让人心旷神怡,不能自己;在南冲,无边的竹海和野茶园仿佛艺术品吸引我的目光......
周白如,这个七十岁的老人在指指点点,一脸豪气。走在秋日的柴下,我忽然发现自己正走在画廊,思绪如潮地已然变成了画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