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是上苍的匠心一笔,谈笑风生,信手涂鸦。东观阁,好有心得的佳构,许是蓄势已久,铺毫即恢弘豪放,落笔处烟笼雾绕、仙风道骨。否则,烟波之上,怎有鄂东华美一景;浩浩史册,又如何寻觅典雅诗章,这般神采绰绰、惊鸿片片。
甲辰年仲春时节,我早起赶到独山镇东观村。通往湖区道路两旁的村庄一派静谧。狗儿还在安睡,鸡也不见打鸣。湖边雾气慢慢飘散,路旁野草萋萋,草叶上挂满珠露。
太阳欲明还阴,穹隆已然澄明。一群鹤正在水泊放慢悠闲,修长的双腿映照在清波之上。
东观阁位于东观村东部。这里是湖北省最早看到太阳的地方,三面临水,地处高峻,整座建筑一派暖色,富态而华美。登临高楼,只觉得流光溢彩、目不暇接,时而是盛唐建筑、远古风貌,飞檐翘垛,厚重端庄;时而是晋代风潮,雕梁画栋,精简搭配,卓然不群。恍惚中,似乎在唐代的和风细雨里行走,却发现满怀诗情醉倒在晋时岁月深处。徜徉其中,犹疑走进别致的江南,那小桥流水、水乡人家,那幽深园林托举的楼阁,抒发兴盛时代、诗意人生。且行且走,幡然间觉出这是鄂东黄梅的江南,东关头的江南,古色古香,禅韵悠扬,醉了梦中人,放任脚步流连……
东观阁是绝妙的观景台。透过瞭望镜,遥远近在眼前,清晰鲜活。鸟影密密匝匝,仿佛飘忽的树叶,又似飘逸的羽毛,一群群,一层层,忽起忽落。白头鹤、黑鹳、东方白鹳、白鹳,还有大鸨,它们栖息在树林、小岛和湖面,或觅食,或嬉戏,或追逐,自由自在,各具姿态。高大的鹤鸟步态优雅,时而涉过浅水,掠不起半点波纹,时而引颈觅食,收获欢喜。一只野鸭叼起一尾鱼儿,脖子一哽一哽。两只鸟儿在水面奔跑起来,奔跑起来,终于,它们展开翅膀滑跃而起。
东观阁与浩荡的碧水构筑别样的和谐。泛舟湖上,远观该阁如见佳人临水顾影,绰约生辉。登上楼阁,放眼四野,唯见湖光山色、烟波浩渺,穷尽天际,真是阅不尽的野趣盎然、天下奇观。
让史册撤解厚重的封装吧。透过灰蒙蒙的尘土,我们依稀看到唐宋时期东关头曾经的繁忙景象。码头之上,条石码摞的台阶,拴起一艘艘木船。它们收起樯帆,静静停泊。叫卖的打渔人赤脚走在石板,印痕深深。许是渔家的不经意,肥硕的鲶鱼倏忽跑出箩筐,好生威猛,正扭动身躯呢,招惹得行人叫喊。酒香飘散,又起刀俎之声。昨夜今晨,酒家的好厨艺最是沉醉天下客。
浩大的湖水承载天下。纵横交织的湖港河汊,既是果腹去饥的食粮,又是最为便捷的交通驿道。由东关头起帆,出华阳河可通江达海,顺流至九江、南京、镇江,上溯至武汉、重庆。唐代至今,历朝历代,这里是兵家征战之地。与东关阁仅一里之遥,有一个寺庙,名曰庆源寺。庆源寺香烟缭绕,香客繁多。相传遥远的晋代,一个瘦骨嶙峋的男人衣衫褴褛,托钵沿门。他就是寺庙的创始人郎公。怀着佛的信仰,他由广东启程,一路北上。漫长的日子,颠沛流离,且行且觅。后来游学匡庐,与净土宗始祖慧选、大诗人陶渊明谈经论道。这一日,僧人走到东关头,疲累已极,又饥又渴。忽然看到两眼井,甘甜清澈,冒着热气。喝一口,再喝一口,他下了天大的决心,就此定下卓锡之地。野史记载,新四军地下工作者在这里精心构筑交通站。赵辛初、张体学、桂林栖、郭新春、邹一清、蔡琼、梅白等中高级干部穿梭走过这条线路。他们昼伏夜出,出家人打扮,用一条船打世界。新四军的节节胜利有他们写下的不朽一笔。共和国诞生前夜,一群官兵在这里操练渔民,为渡江战役作准备……
非凡的土地,奇特的流传。东关头的隐秘,在于它的神秘色彩。相传距此两里地,有一处山洞名叫神仙洞,洞口怪石嶙峋、恐怖狰狞。寻常日子,没有三五人结伴,绝对不敢深入。就是这个洞口,竟然曲径通幽,直通龙湖底部。相传洞府存有全套金银炊具,包括碗筷、汤匙、锅铲,一应俱全。村庄有穷困者办红白喜事,置办不起炊具的,可前来租借。但人心不足蛇吞象,最初出于虔诚,还能有借有还,天长日久,难免萌生觊觎之心。一旦据为己有,一旦私欲膨胀,公益必然难再。
金色炊具没有了。再后来,有人耳语说洞里的泥土是磷肥,撒在田地,可以茁壮嘉禾,增产增收。这还了得。这怎么了得。消息顷刻不胫而走。人们成群结队,挑箩背筐,专为磷土。此风一刮,洞府难支,今天这里垮塌,明日那里埋没。天长日久,十余里天然石洞,可怜只剩下区区不足数十米……
老迈的渡口,是一部厚重的传奇。据说明末兵部尚书汪可受幼时常在东观码头玩耍。有一年,汪可受的父亲从东观码头乘船过渡,忽然湖面狂风大作,眼看木船将倾。危难时刻,其父连连向上苍叩头,感慨没有让儿子汪可受同行,否则,怎么得了。话音刚落,有人猛然推开船板,大喊一声:“父亲,我来了”,此话一出,湖上顿然风平浪静。有人说,汪可受小名静风,真是造化。后人有诗赞叹:破船摆度神仙过,破网打鱼遇状元。还有一次,汪可受被父亲扛在肩上,登船过渡,被人耻笑,这人稍通文脉,有些轻薄,仓促间出了一上联“子把父当马”,谁料想,七岁的汪可受冲口而出“父望子成龙”,绝妙应对,千古流传。
登楼阁,观大美龙感湖,只觉得天遥地远,遮挡不住滚滚春潮。幽蓝幽蓝的湖水、瓦蓝瓦蓝的穹庐、青幽青幽的植物、数不胜数的多样性生物,构筑了龙感湖美丽的基调。阳光下,醉人的色彩,让人思绪放逐。浩瀚壮阔的豪情扑面而来。
千古大雷池,孕育了生生不息的龙感湖湿地。下新镇原始次生林古树群落是世界剩存不多的秤锤树群落。秤锤树,因其果实如秤锤而得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濒危植物。它的发现竟然是一个机缘。那一天,中国地质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葛继稳一行来到了这里。他们在苍茫的大源湖边行走,竟然发现了它们。一阵狂喜,温文尔雅的人们竟然放浪形骸。
一场保卫古树的战斗就此展开。技术人员来了,顶级专家来了,把脉问诊,各抒己见。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申报的极小种群抢救性保护项目也迅速启动。
湿地保护任重道远。龙感湖湿地管理局争取国家项目资金1.43亿元,修复湿地4万多亩,投入2558万元对28个村庄进行人工湿地修复、植被恢复和村庄环境整治;建立浮岛2000平方米、栽植水生植物4000多亩;通过生物净水坝、太阳能水循环修复、人工浮岛、浮筒截污、岸线生态治理、港道清淤疏浚,确保一渠清水入湖;发展绿色产业和旅游观光产业,打造大港路湿地文化长廊、西隔堤观鸟长廊、秤锤树保护示范园和环大源湖渔乡生态观光园……
沧海桑田,岁月成就了一切。
盛世惠民生。近年来,独山镇东观村构筑美丽乡村蓝图,擦亮“东观日出”“候鸟之乡”品牌,坚持鄂皖边界村庄共同缔造,魅力东观、幸福家园正逐步显现。东观阁正是乡村振兴的浓重一笔。
这一笔绝世孤本,别具风格。在建筑上,东观阁吸取了楚文化的特点,人与自然的融合精神在这里交替出现,淋漓尽致。楼阁相当开敞,楼内外空间流通渗透,透过这一切,你可以探究到设计者对大自然的亲近与追求;造型上运用水平方向的层层屋檐,环绕各层的走廊栏杆,使游者心绪回顾大地;屋面、屋脊、装饰局部的曲线运用规避了僵硬冷峻,使得楼阁优美地镶嵌在大自然中,仿佛每一个局部都是天地的一部分,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追溯风物,人们纷至沓来。
春深似海。东观阁漂浮在氤氲着花草气息的波涛中,仿佛在祝福,祝福岁月静好。
东观阁,湖光山色间的一帧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