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静华的头像

周静华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7/07
分享

映日荷花别样红 ——再读家军(一)连载

周静华

我与家军有缘。

与之相识,纯属机缘巧合,偶遇场景,至今难忘。

南开大学的张铁荣教授是我仰慕已久的学者,为了让即将出国深造的女儿感受一下教授的博学与儒雅,享受一下入室弟子的特殊礼遇,九月(2015年)中旬的一个下午,我带着女儿特去南开大学拜访。

聊兴正酣时,略带一点孩子气、身材适中、健康结实、气爽神清的段家军敲门而入。这时候,先生自然会把家军介绍给我。军人、作家、机关干部、文秘……太多的标签,总会有漏掉的,仅接住这么几个。

当先生言及家军除了上班、写作之外,还喜欢耕地播种时,我恍然大悟:原来他就是那个微信群里只知其名,不见其人,喜桑麻之乐,经常晒粮种菜,在我想象中已经退休的那个老先生“周瑜”。

消除了陌生感,话题自然会很多。不管说到哪,总能被他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意境拉回来;无论扯多远,也一定可以还原到他悠哉乐哉的田园生活中去。他越说得沉醉,我们越听得神往。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或许内心向往过分强烈,或许心存愿望急需兑现。两天后,在家军的安排下,与教授同行,和作家为伍,与医生相伴的文化乡村之旅就真的启程了。

家军带我们步入乡村的枣林摘红枣,进入田野掰苞米,踏进农家吃大锅熬鱼、炸蚂蚱,品宫廷小窝头……

半天下来,就让我们充分呼吸到了乡野林间所散发出来的自由与清新的养分,感悟到了土地的醇厚与民风民情不再是美丽的传说。

有了这次一起出游的经历,我和家军之间原本的陌生感不仅烟消云散,就连彼此之间的客套也变得多余了。博古通今、才华横溢,思维敏捷、博闻强记、个性十足、激情四射、精力充沛是家军留给我最初的印象,在日后的交往中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当家军活生生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才能感到他真实性的存在着,每当走进他的文字却总觉得恍惚。他文字里所描述的情景离他现在的生活太遥远,可那种活灵活现的描述却使我时常感到奇异。

我隐约感到家军就是一本厚重的书,一时间让人读不完;书中的故事充满了无尽的传奇,吸引着让人看不够。好奇心常常作祟,它驱使我一定要读读他,他的书我要看,我一定要认真看。

“认识一个写作的人,最好去读他的文字。因为文如其人。”此话为家军所言,真的一点不假。一部好书,一篇好文,常常在静默中等待着一个爱它懂它的人去解;一个智者,一个读者,也常常在苦苦追寻中期待着能遇见一本属于自己的好书进行心灵的对话。

我和家军似乎就是对方寻找的那个彼此。

落雪无声,歌如岁月;过风痕无,岁月如歌。

当一切都成往事,唯有童年那些趣事,仍然历历在目,成了今生无法抹去的记忆……叩开记忆的大门,多少童年的趣事,就象家乡门前的那条九曲十八弯的白马河,缓缓流淌,源源不绝。

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调皮捣蛋的性格,除了家军,我想别人很难有如此快乐美好的童年。他对故乡的深情,可以用多角度,多方位去抒发,可以用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语调去表述,可谓畅快淋漓,痛快至极。

家军是个身负使命的作家,其使命就是在于他不断地精神还乡,生斯养斯的那片神奇的土地常常使家军眼中饱含泪水。

对家乡的深情回望也是家军作品一贯的题材。他对乡土总是怀着浓烈的感情,他对乡村、乡亲、乡情、乡音、乡景、乡俗总是那么痴迷、沉醉。其常言:乡俗是一杯酽茶,又涩又苦的茶中有一个清亮而悠远的故乡魂灵;乡俗是一杯烈酒,又醇又辣的酒里有一片炽热而执拗的游子赤诚。

白马河是一个神奇的村落,人名起的多与外界不同,整个村子的男女老少,都在家军的掌控之中。应该说,白马河是家军一手创建的独立与自由的精神王国。这个神小子哪家的事情都晓得,东打听西打听,而且村里都是他的“眼线”。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步一景、一痴一恋,还有那里的风土语言无不体现了家军的人文气息。

虽然身已离开家乡多年,但家军的心却一刻未离故土,在他脑海里始终萦绕着剪不断的冀中情丝,胸腔内总是凝聚着释不开的白马河情结。家军对故乡刻骨铭心的爱恋就像一罐陈年老酒,历久弥香,情感的闸门一旦打开,那封尘和冻结的乡思乡愁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

儿时,看电影对于家军和故乡人来说,是特美好的一件事儿,即使一部电影看了二十多遍,男女老少还是要十里八村的追逐着放映队,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追,那欢乐的场景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看电影》就是家军近来的一篇得意之作,所描写的是农村放电影的点滴故事。在这片散文里,家军恍惚间就像打开了话匣子,简直和说书的一样,其语言风格能使人笑掉大牙。车把式接放映队的同时,村里的大喇叭就开始响了。村广播员李圆秃先会沙哑着嗓子东拉西扯地白话一些不相干的事儿:哎,这个……社员们注意了,社员们注意了,先说个事儿,村西头儿老李家丢了个草帽子,有谁拾着了,就交到大队部来,小学生都晓得拾金不昧,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是吧。咱大人们更应该晓得这个道道儿。大热的个天儿,草帽子没了,你说下地干活给人热个好歹的咋办哎。人热病了,要瞅病去不是,一瞅病就要耽误队里的生产了,耽误了队里的生产,就耽误了地里的收成,地里的收成减了,到了大秋就要少给国家交公粮。公粮那是个嘛哎,公粮能少交一颗么,咱不能让城里的工人老大哥饿着肚子做工,更不能让解放军饿着肚子给咱保边疆,是不是……

动静有致,声色交融。一个破草帽子的丢失,好家伙,找不着的麻烦真不小,竟延伸到了五讲四美三热爱的道德水准及国家公粮和解放军保家卫国的高度,使人读来不得不钦佩他的神鬼之笔。

好一个“散文里有小说,小说里融入散文的绝妙之笔”。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三折令人回味无穷。

家军这个俗子真的是让人望尘莫及,高不可攀。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