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俊杰的头像

周俊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4/21
分享

我 的 母 亲

我的母亲刘新英, 1933年9月21日生。在我幼年的记忆里,我和同龄的小伙伴有些不同,人家有一个姥姥家,而我却有两个姥姥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明白个中缘由……。母亲出生在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年幼的时候因姥姥家境贫寒,兄弟姊妹多,很小时从上蔡代家送养到项城刘家。

听母亲回忆说:解放前代庄的姥姥家没有地家里穷,母亲是家中老小,前面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姥爷和姥姥带着它们姊妹五人在孙店镇龚岗给人家当长工,家里缺吃少穿,上顿接不上下顿,代庄村的姥爷没有办法继续抚养她姊妹五人;1937年初冬的一天上午,在孙店镇龚岗后街姥爷领着我的母亲(当时4岁)说给买豆腐吃,在母亲吃完豆腐后却找不到我的姥爷了,汝阳刘的姥爷在豆腐摊前,把我母亲领到他们家中,母亲在汝阳刘村姥姥家生活了十三年。17岁(1950年)时母亲嫁到项城市孙店镇周庄,在和父亲结婚后的第二年,我的奶奶意外去逝(1951年),撇下年幼的两个叔叔一个姑姑(二叔13岁、三叔11岁、姑姑7岁)和常年有病(痨病)的爷爷,而且姑姑身体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1956年3月我的父亲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0562部队服兵役后分配到开封化肥厂参加革命工作。这样,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身上。加之我的爷爷常年有病还得经常吃药,家中生活更加困难。我的母亲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当家中接不上顿时,母亲去捡人家红薯叶蒸着吃、熬着吃……。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我的母亲仍然鼓励和支持两个叔叔坚定信心,坚持读书,希望他们坚持完成学业,为家庭争光。

二叔曾对我说:“你奶奶去世时我才13岁,全家生活无着,家里时常断炊,大嫂常常做饭无米下炊时大哭,在培养教育我和你三叔成长上花费了不少心血”。

清贫的生活,激励了二叔、三叔求学上进的信心。在我的母亲殚精竭虑的操持和抚养教育之下,二叔和三叔勤奋苦读,学习成绩优秀,先后考入当时的省重点高中--淮阳中学。二叔高中毕业后,不负众望,1958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中文系;1962年7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三叔淮阳高中毕业后到开封卫生防疫站参加工作,1962年响应国家支农号召,主动要求返乡支援农业建设。母亲并为两个叔父组建了家庭。

对于我的二叔、三叔来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父亲常年有病,哥哥参军在外,母亲去世较早,几乎自身上的一针一线、缝缝补补都是嫂嫂亲力亲为,抚育教养,成长成人,倾尽心力。对于我的二婶、三婶来说,跟随这样一个妯娌,既学到了勤俭持家,待人接物的本领,也感同身受了如何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对于我的父亲来说,不论是1956年参军服兵役后分配到开封化肥厂,还是1976年调入周口地区汽车配件公司办公室工作,我们家没有这样一个默默奉献,吃苦耐劳的母亲操持,父亲想在外面安心工作,做出成绩,是不可想象的。

从我记事起,爷爷常年有病,在很远就能听到爷爷发出的欧欧……声,因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对待痨病没有很好的医治方法,只有氨茶碱、甘草片两种药缓解出气难的病痛。母亲对待爷爷非常孝顺,端吃端喝,平时爷爷吐的非常厉害,母亲总是默默的进行清扫着,从未嫌弃过,也从未对爷爷有一丝的不敬,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额外给爷爷蒸花卷馍(里面杂面,外面小麦面),我们吃蒸红薯、红薯面锅巴子。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当时的学费7角钱,作业本是用家里喂的鸡生的蛋交换,可想而知,当时家庭困难的程度。

我的母亲亲养育了我们兄弟姊妹五人,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长大,都参加了工作;大哥,笔者,大妹,二妹,小弟。我的母亲并为我们姊妹五人都组建了家庭,对于一个一天学也没上过的农村老太太来说,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呀。

遥望远方,我似乎回到了儿时,当我们生病时是母亲背着就去找医生,当我们学习上碰到困难时是母亲耐心的教导,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是母亲在鼓励。是母亲您抚养我们长大,您为我们付出很多心血,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会呵护着我们,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道出了母亲对孩子无尽的爱,母恩深似海,终生难报还。母亲今年90岁高龄,身体健康,耳聪目明,作为儿女我们无以为报,我们要学会感恩,尽自己可能孝顺您……。

每每想起母亲过去的经历,总是能感受到当时的艰难和不易。母亲是个坚强的人,最艰苦的岁月挺过来了;母亲是我们家的功臣,她一生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敢作敢当,母亲的一生是最伟大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我们后代学习的楷模。

祝您老人家健康长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