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丽娟的头像

周丽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05
分享

我心中的那座“桥”

在江南水乡长大的我,见桥也是司空见惯,我父母家附近的古运河上就架起了5座桥,几乎是“百米”一桥。江南地区公园里的景点桥更是不胜枚举,如鼋头渚公园的长春桥、杭州西湖的断桥、南京夫子庙的状元桥等。然而,我心中的那座“桥”,既不是架在水上便于人们通行的建筑物,也不是承载公铁路交通的桥梁,更不是名胜古迹的景点,而是青岛百年地标——栈桥。

栈桥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更多是城市的一个符号、一张名片。曾经几何,无论阜内、阜外人游青岛,不可不游栈桥。栈桥对于老青岛,如同北京的长城、西安的兵马俑、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是人们旅游的首选去处,感受海浪、海风和沙滩,欣赏这张名片,正所谓慕名而来、倾心于此啊!

依稀记得第一次游览栈桥的情景,那时的我刚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在北海舰队某医疗机构工作。去部队报到、办手续等安顿好后,约三五战友一起外出游玩,从鲁迅公园一路来到慕名已久的栈桥,走近一看,原来它不是水陆运输、行人的桥,而像一条长龙劈波斩浪横卧于碧海银波,从桥身直线延伸望到回澜阁。漫步栈桥之上,可尽收青岛湾的如画美景,海天相连、山峰隐现、赤色礁岩、红瓦绿树、飞阁回澜……

在栈桥上远望,小青岛小巧如螺,岛上树影婆娑、绿荫浓浓,一座白色灯塔亭亭玉立。湾东侧和北侧,红瓦绿树交相辉映,各式建筑参差错落地分布在海岬坡地之上,湾西侧的现代化高层建筑紧靠海岸拔地而起,壮丽恢宏。

在栈桥上近观,沿岸的防波堤由花岗岩垒砌,高出水面10余米,海水拍打着堤岸,激起簇簇雪白浪花,两侧是赭色岩礁和金色沙滩,刹是好看。循桥渐入,仿佛走进大海的怀抱;伫立回澜阁畔,层层巨浪澎湃涌来,拍打堤坝,击起万千碎玉;进入阁内,沿螺旋楼梯登入,观看历史资料和图片,仿佛看到了青岛栈桥的前世今生。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已有百年的历史,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它曾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历史的变迁,见证了青岛从一个小渔村蜕变为国际大都市的历程,它身上既记录了青岛的沧桑岁月,也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岛的建设与发展。就桥本身而言,一百年多年,它能在海浪的冲击和海水的侵蚀下依然屹立于海中,可见造桥工艺之高,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术水平。

往后,我便在青岛扎根落户,而且居住地也离栈桥不远。每到双休日,我常与家人一起漫步栈桥,感受海风拂面,聆听海浪拍打声,享受着惬意与美好。在一年四季中,我尤其喜欢秋冬季的栈桥,那漫天飞舞的海鸥,感受到独特的浪漫与惊喜。

每到秋天涨潮时,尤以西部岸堤景色最佳,海浪拍岸,激起数十米巨浪,轰然作响,蔚为壮观,退潮后,海水后退一百米,礁岩沙滩上满是赶海挖蛤蜊的游人。

每到秋冬风平浪静时,成千上万只海欧在湾内低飞回翔,与蔚蓝的天,远处的回澜阁、近处观景赏海的人们构成一幅和谐生态画卷。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与栈桥联系愈加密切。每当心情烦闷或想放空自我时,都会独自来到栈桥。在海风中漫步,看海鸥飞翔、听海浪拍岸、感受海的气息,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瞬间烟消云散。

栈桥,见证了青岛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蜕变。从最初的青春年少,到如今的成熟稳重;从一名军医,到如今的公务员,这座“桥”始终陪伴着我,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如今,栈桥在我心中早已不仅仅是一座“桥”,它更是一座精神的象征,连接着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承载着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也承载着我心中对未来的期盼。我坚信,无论我走到哪里,这座“桥”都会永远地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