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引得人们对扬州充满了美丽暇思,而瘦西湖则成了扬州的代称,成了人们去扬州必定观赏的旅游胜地。
“垂扬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接残芜。也是销金一窝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历来人们总爱把瘦西湖比作清秀婀娜的少女,而区别于丰腴妩媚的西湖;瘦西湖的美主要在于蜿蜒曲折,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葱郁,园林建筑古朴多姿。泛舟湖上,景随水移,不断变换,引人入胜。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驻兰桡。”这是古人对虹桥的赞美。虹桥横跨瘦西湖之上,原建于明末崇祯年间,位于瘦西湖公园南门之外,原来的栏杆是红色,故名“红桥。吴绮在《鼓吹词序》中描写虹桥说:“彩虹卧波,丹蛟截水,不足以喻,而荷香柳色,雕楹曲槛,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诚一郡之丽观也。”因桥形似彩虹卧波,遂将“红桥”改为“虹桥”。
“青山隐隐水超超,江南秋尽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这首诗曾引起了历代多少文人雅士对扬州的向往,读着古诗,恍如置身于盛唐的烟雨中,那个“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女孩在否?是否如诗一般“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古老的诗句在千年的古卷中散着幽香,今日二十四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散发着一种诗意的美,早少了姜夔 《扬州慢》中的“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的萧瑟了。
如果把瘦西湖比作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的华美腰带,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己有200多年的五亭桥至今尤如玉带静卧在湖上,又好似有恰似一朵硕大而美丽的莲花妖娆着古老的芳姿;它造型秀美,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张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可以想象到在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波荡漾,月影争辉,那是怎样的一种摄人心魂的美丽。
“二十四桥月如约,黄花开遍瘦西湖;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这是长期旅居国外的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来游览瘦西湖后发出的感叹。瘦西湖之美美就美在构思诗情画意,布局柳暗花明,构筑巧夺天工,再加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它更加妩媚多姿。
瘦西湖的秀美风光引得历代名人笔墨留痕,湖边题刻着数不清赞美瘦西湖的名言佳句。起予的《江都竹枝词》写道“邗沟春水碧如油,到处春风足逗留。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 。韦庄曾写出:“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现今流唱的《烟花三月》更唱出了无穷魅力:“牵着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
瘦西湖是诗意的湖,画舫碧波、隋炀风流、杜郎俊赏、豆蔻词工、白塔垂钓、莲桥玲珑……这些古韵旧痕在历史的长廊中散发幽香,它留给世人的思念真的比西湖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