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如意的头像

周如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19
分享

那一片洁白的梨花海

文/周如意

1

惊蛰已过,临近春分。阳气上升,气温回暖,万物复苏,一片勃勃生机。

正是中午时分,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湛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白云。透过办公桌旁的落地窗望向远处,这片位于总部基地的办公园区内已呈现出一片盎然的春意。路边的一排柳树已经返青,嫩绿中透着明黄,纤细柔软的柳条在春风的吹拂下飘扬,像是姑娘的长发一般飘逸。几株杏花开满了枝头,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园区里并没有太多的人来往,偶有一辆快递小哥的电动车在园区林立的写字楼之间穿梭。

煦暖的阳光透过洁净的落地窗倾洒在办公桌上。黑色的键盘搭在了显示器的底座上,一个黑色的鼠标也被推到了显示器下方,左手边的桌角处堆放着一摞厚厚的文件,文件前面摆放着一个水晶相框,那是和儿子三年前在通州时的一张合影,那年他刚5岁,还在幼儿园大班,虎头虎脑的样子甚是可爱。

受疫情的影响,我们原来中午吃饭的美食广场暂停营业,最近复工以后午饭基本上都是从家里带。吃了午饭,泡上一杯茶,立刻就弥漫着一股茉莉花茶的清香,蒸腾的水汽袅袅升起,窗外一阵暖风吹过,水汽便慢慢地飘散开来。

一支香槟金色的钢笔静静地躺在一沓尚没有写任何字的稿纸上,阳光照射下,笔尖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端起杯子,吹去漂浮的茶叶,小心地喝了几口。放下茶杯,拿起那只钢笔,把稿纸摊平,开始在那张空白的纸上写点东西。

中午的太阳刚好来到了窗前,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钢笔上,在纸上便投下一个影子。笔尖落在纸上,那影子便也与笔尖接触。笔尖在纸上沙沙地划过,那影子便也随之而舞蹈。

我闲来无事的时候喜欢拿一支钢笔在纸上随意写着,脑子里浮现出什么印象,笔下就写出什么文字来。在这个春日的午后,笔下的碳素墨水散发出淡淡的墨香,茶杯里氤氲着茉莉花茶的清香,放下工作上的琐事,让自己的内心沉静下来,瞬间感到一种悠然的恬静。笔下的字越写越多,这完全是一种记录自己思想活动的好方法,不知不觉自己所思所想在纸上就有了载体。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写过的文字,发现自己刚刚在纸上写下了“驿路梨花”四个字。

不知道自己刚才大脑里灵光乍现般浮现出来什么,怎么就写下这四个字?也许是因为正值春天,亦或是因为窗外有一树白色的杏花恍惚了记忆?“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头脑中浮现出陆游的这一句诗词,进而又想到了初中语文课上曾经学习过彭荆风写的一篇课文叫做《驿路梨花》,讲述的一行人在大山深处的一片正开满梨花的树林里借宿,后来遇见乐于助人的瑶族老人和哈尼小姑娘的故事。特意又搜索了一下那篇课文的原文阅读了一遍,看着眼前的文字,记忆中涌现出一大片一大片洁白的梨花海……

2

那是2014年的春天,我坐上了从北京开往商丘的火车。那时北京到商丘还没有直达的高铁,由于赶时间,我先买了北京到徐州的高铁,然后再从徐州转车到商丘。由于火车晚点,到了徐州,已经接近中午一点,比预计时间晚了半个多小时。紧紧张张吃了一顿午饭之后,回到车站,坐上了开往商丘的火车。

到商丘还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要在火车上度过这段时间。座位是靠窗的,什么也不想做,只是将身体依靠在车窗,静静地望向窗外。这里地处华北平原,铁轨两边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麦苗正在返青拔高,绿油油的麦田一片接着一片,伴随着火车在铁轨上有规律的声音渐渐向身后远去。看着窗外的景色,泪水慢慢地模糊着双眼。

正发着呆,忽然窗外出现了一片洁白。

“快看,梨花!”

邻座的一个小孩兴奋地尖叫了起来,拍打着他的妈妈往窗外望去。我的视野里一直是麦田的绿色,忽然一片梨花的洁白闯入了视线,不禁让我眼前一亮。我提起了精神,擦了擦眼角残留的泪痕,开始欣赏眼前的这一片梨花海。

说是梨花海,一点都不夸张。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看到窗外的景物必定是稍纵即逝,一不留神就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然而窗前那一片梨花海却一直没有消失。火车现在应该到了砀山吧,之前就听说砀山酥梨美名远扬,原来这儿真的有这么广阔的梨树林。这么多年来,我也多次经徐州转车往返于北京和商丘之间,但在这个春天里我还是第一次从这里经过。梨花的花期其实并不长,我也非常有幸在这个时间能够欣赏到这一片洁白的梨花。大概是火车快到下一个站点了,车速慢了下来,眼前的梨花看得也就更清楚了。眼前的梨树林,梨树一行行一排排,种植得非常整齐,梨树都是早就被打了尖的,长得并不高大,但靠近根部的树干非常粗壮,树干不高,再往上就分成了几股粗壮的树杈,一看就是被果农精心修剪管理多年的老梨树。梨花正值盛开期,一簇一簇挤满了枝头,争着抢着竞相开放。一片一片的梨树看样子树龄都在几十年以上,古朴苍劲的树干上顶着朵朵白花,焕发着新的生机。一阵微风吹来,花海上泛起了层层波浪,圣洁的梨花随风点点飘落。

回家前一天的下午得到了消息,当时我还在牛街的一个项目上上班,父亲的电话打来,我的心不禁一阵悸动。父亲很少在我上班时间给我打电话,这么反常的时间必定事出突然。颤抖的手结果电话,果然不是好消息。立刻请假回家收拾东西,路上订了第二天一早回家的车票。

很快到了商丘,下了火车直接打车回家。没有回自己家,而是直接去了奶奶家。奶奶家门口是一个小胡同,刚到胡同口,就看到奶奶家的大门上各贴了一张白纸。我的心一下沉重起来,泪水也跟着来了。快步进了家门,家人都在,一身缟素。没有和他们说话,模糊的双眼望向他们的那一刻算是打过了招呼,径直向摆在堂屋的灵堂走去。泪眼中我看到了摆在灵堂中央的奶奶的照片,看起来是那么安详,那么和蔼。我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痛,扑通一声双膝落地,跪在奶奶的灵前,泣不成声。

“奶奶,你怎么走了?我的奶奶啊……”

哭了良久,小婶从身边把我叫了起来了。从地上站了起来,擦了擦眼泪,又仔细看了看奶奶的相片,我才真正意识到,我那至亲至爱的奶奶,从此再也见不到她老人家了。

3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很大一段时间是由奶奶带大的。因为那时父亲要上班,母亲那几年也要经常去拉砖,我那时就经常被送到奶奶家里。我们堂兄妹一共六个孩子,基本上都是我奶奶看大的。那时候,奶奶家的院子成了我们的乐园。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知道奶奶的腿脚不好,那时我就听大人们说奶奶的膝盖有骨质增生,走起路来会很疼。印象中,有好几次,小叔骑着三轮车带着奶奶去医院看病,每次回来,我都要搀扶着奶奶从三路车上慢慢地下来。那时候,民间有传教的人士,劝说奶奶去信基督教,说是可以驱除疾病,劝人向善。奶奶因为腿疼,就皈依基督,成了圣母玛利亚的一个忠诚的信徒。奶奶自从信奉基督教以后,每周都要去邻村的一户人家里集会,用奶奶的话说,她是要去做礼拜去。我依然很清楚地记得奶奶第一次做礼拜回来后的情景。那次,小叔骑着三轮车带着奶奶去,又带着奶奶回来,回家后奶奶的手里拿着一本小册子。

“小,你过来。”奶奶称呼我们堂兄妹六人都是称作“小”,他一边翻着册子,一边招手让我过去。

“你来教教奶奶,看这上面写的是个啥?”奶奶不识字,仍煞有介事地翻开那个册子,让我读给她听。

我接过奶奶递过来的一个黄皮的小册子,翻开第一页,开始读上面的第一句话。

“信徒到教会来参加聚会和礼拜,……”

一句话没读完,刚读到第一个逗号,奶奶就让我停下来,开始跟我学说这句话。我其实并不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虽然每个字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却不知所云。半句话里面竟有四个词不理解,“聚会”还算听得明白,“信徒”、“教会”和“礼拜”就完全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小,别说那么快,你慢慢说。‘新葡萄’……是不是?”

我噗嗤一声笑了,站在一旁的小叔也笑了。

“什么‘新葡萄’啊?是‘信徒到’。”我不知道该从哪里断句,也不知道这三个字什么意思,只是跟着奶奶说的话加以纠正奶奶的读音。

“哦,信徒到,后面呢?”奶奶疑惑地问。

“教会。”

“教会。”奶奶认真地跟着我学,重复着我说的话。“教会什么?”

“来参加。”我接着往下念。

“来看家?是吗?小?”奶奶问道。

“不是‘来看家’,是‘来参加’,哎呀,奶奶,我不教了。”我已经没有耐心了。

小叔在一旁也看不下去了:“行了行了,我的娘,你也别学了。这么大年纪,你也学不会,你也不用再去了,好好在家看家吧。”

“我咋学不会啊?慢慢学就能学得会。”奶奶一边说着,一边又拿起册子。因为眼睛花又没有戴老花镜,奶奶左手伸长了胳膊拿着册子,右手指着字,对我说道:“小,你给奶奶指指,哪个是‘来参加’。”

我已经躲得远远的了。

奶奶后来还是坚持去做礼拜,刚开始是小叔每周送她过去,后来腿脚好一些,能拄着拐杖走路了,她就和同村的其他几个老太太一起走着去。有时她们也会在奶奶家里集会,也有外村的年轻一点的人过来讲。我那时好奇,有时会悄悄趴在门口看她们干什么。大概就是一个人拿着一本书讲圣经故事,讲天父耶和华,圣母玛利亚,讲耶稣受尽苦难之类云云。讲完之后就是祷告,一群老奶奶面壁下跪,嘴里念念有词。

自从奶奶信了基督教之后,她确实有一定的改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她不再轻易和别人吵架了。之前她和小婶偶尔难免会斗斗嘴抬几句杠,后来就再也不吵了。用奶奶的话说,主不让跟别人生气。偶有堂弟堂妹不小心摔倒,奶奶第一句话就是“感谢主”,然后再去把孩子从地方上扶起来。有时我们生病感冒身体不舒服了,奶奶就会拉着我们的手,让我们站在她的身边,她跪在地上向主祷告,愿能得到主的庇佑。

那时候,我每次去奶奶家,奶奶一有机会,就会拄着拐杖靠在我的身边,微笑着小声跟我商量。

“小,你这会没事吧?没事你教奶奶一首歌呗。”

奶奶所说的歌,就是她们做礼拜时别人给抄下来的一段一段的基督教歌词。我其实很没有耐心一遍一遍教奶奶,但想到之前自己生病时奶奶拉着我的手祈祷,我也就不好推辞,之后硬着头皮去教奶奶。虽然她记性不太好,但也很认真地学。没过多久,她竟然也能背下来十几首,甚至还开始教同村的其他老太太。

4

等我慢慢地长大,上了中学,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小时候还经常在奶奶家玩,等我上了高中就很少再去了。我家在村东头,奶奶家在村中央,中间隔了十几户人家。我不经常去,奶奶有时就会拄着拐杖来我家。虽然离得不远,但对于腿脚不灵便的奶奶来说,走过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很多次,爷爷奶奶两个人傍晚的时候就来到了我家里。

父亲看见他们来了,总是会指责奶奶。

“你怎么过来了?刚下过雨,路上都是泥。”

“我来看看如意,好长时候没见孩子了。”奶奶说道。

“你就不能打个电话,让如意去你家啊?”父亲说道。

“孩子现在作业多,跑过去一趟干啥啊?我又没事,吃过饭过来看看。”

每每这个时候,我总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按说我应该每周至少过去一趟看看奶奶,现在竟然让腿脚不便的奶奶特意来到我家。

“奶奶,你以后不用过来,我每周末就去你家。”我跟奶奶说道。

“你不用去,小,你现在上高中,太忙,过去干啥啊?奶奶过来就行。”奶奶连忙解释,生怕会给我增加负担。

父亲这时候总是会调侃似地说道:“娘啊,要不这样,以后每天我们都去你那里报个道行不?省得你看不到我们心里担心。”

奶奶这时会白一眼父亲:“你看你,说话都不好听,谁让你们天天来报到?”

“你看看你呗,一眼看不见孩子心里都不踏实。”

父亲说得没错,奶奶确实很心疼自己的孩子,也特别担心孩子。现在想想,她也许就是安全感很差,或者有一些轻微的幽闭恐惧症。奶奶不能被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那样她会心很慌。她之前睡觉的时候都要开着门。她还总是对自己的家人有各种不存在的担心。那时候我的小叔做着砖窑厂的生意,经常会在外面有一些应酬,经常回家很晚。小叔自然成了奶奶最为担心的人。每次小叔出去,天黑了还没有回家,她就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

“玉凤,新民怎么还没有回来?”奶奶开始去问小婶。

“我咋知道他为啥不回来?他愿回来就回来,不回来拉倒。”小婶对于小叔晚归也早习以为常,没有好气地跟奶奶说道。

“你给他打个电话呗?问问他啥时候回来。”奶奶说道。

“我不给他打,我才不管他呢。”小婶本来就带着气,说完就做自己的事去了。

奶奶年纪大,不会打电话,更记不住小叔的手机号。每次想跟谁打电话,总是要求助于家人。奶奶看到小婶的态度,一脸无奈,但也不生气。得不到答案总是不会善罢甘休,她又拄着拐杖出了门,来到了我家里。她看到了我姐,把我姐叫住。

“妮儿,你这会有事么?”奶奶和蔼地说着。

“没事,奶奶,干啥?”姐姐回答。

“你能给你小叔打个电话不?问问他啥时候回来?”

“行,奶奶,我去给你打。”

奶奶听到我姐要去打电话,眉头舒展,开心地笑了。拄着拐杖,小心地在堂屋门口的一个凳子上坐了下来。

“打通了,你跟他说,你就说让他早点回来,别在外面喝酒。”

姐姐进屋用座机给小叔打手机,没听见说话,就出来了。

“没有打通,不在服务区。”

听到这个结果,奶奶刚刚舒展开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咋没有打通啊?”奶奶着急地问道。

“不知道,可能信号不好吧。你管他干嘛啊?他该回来自然就会回来了,不该回来你打电话他也不回来。”姐姐跟奶奶解释到。

“不是那样,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小叔,他爱在外面喝酒,一喝多就啥也不知道了,都找不着家门,我最烦他那个样子。”

“奶奶,你啊,就是操心的命。他喝让喝去呗,喝多了有人把他送过来。”

“那可不行,妮儿,让人家送回来还不够给人家添麻烦呢。他自己也不出息,喝酒都管不住自己的嘴,喝起来没个完。”

“那你以后让他戒酒吧。”

“我是叫他戒酒,他不听,你说多气人。”奶奶说到这里,用拐杖使劲地敲着地。“你爸你叔还有你姑他们兄妹六个,最让我不能放心的就是你小叔,出门在外不能让人省心。”

“奶奶,那你要是不放心,等他回来你跟他说,要是不戒酒,以后他出去你就跟着,他走一步你跟一步,看着他。”姐姐开着玩笑跟奶奶说道。

“那也不能总跟着。”奶奶笑着说道,然后又低下声音,用商量的口气跟我姐说道,“妮儿,你再去给你小叔打一个试试,看能打通不?”

姐姐进屋之后,拿起座机电话,按了一下重拨,电话接通了。姐姐刚说是奶奶要打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小叔已经显得有些不耐烦,搪塞几句之后准备要挂电话。

“妮儿,你先别挂,我去跟你小叔说几句话。”奶奶说完,拄着拐杖艰难地站起来,颤巍巍地往屋里走去。

奶奶靠着桌子,拿起电话,开始说道:“新民啊,我跟你说,你早点回来,可不能在外面喝酒啊!”

电话那头已经开始咆哮了:“你还让出门不?还让出门不?哪回出去都打电话,那以后你就找个绳子,把我栓在你身上,天天看着行不?”

奶奶还没有说什么,电话那头已经挂了,传来了“滴滴滴滴”的声音。

“跟你说,你不用给他打,打通了还把你吵一顿。”姐姐说道。

奶奶叹了一口气,把电话放回。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出房间。嘴里说道:

“你小叔说话真气人,竟跟我抬杠。”

5

等我上了大学,离开家乡以后,基本上就少见到奶奶了。去郑州上大学报到的前一天晚上,奶奶又拄着拐杖来到了我的家里。临走前,奶奶从兜里掏出来50块钱,说是让我到学校了买一些吃的。我坚持不要,奶奶却坚持要给,僵持不下只好拿着。

到了大学以后,往家里跟奶奶打电话,电话里说着说着我就听到了奶奶的抽泣声。我安慰着奶奶,说我在学校里各方面都挺好,自己能照顾好自己,让她不用担心。说了好久,她才不哭。大学期间,每次寒暑假回家,我刚到家里,基本上不到半个小时,奶奶一定又从家里拄着拐杖走过来了。

“奶奶,你怎么过来了?我正准备吃了饭去你家看你呢。”好久没有见到过奶奶,感觉头上的白发又多了,似乎又苍老了一些,但奶奶的精神很矍铄,气色也很好。

奶奶基本上是那句话:“奶奶过来不一样吗?你坐火车那么累,刚到家里,该好好歇歇。”

然后就是打量着我,问道:“小,你是不是瘦了?奶奶看你没以前胖了,你在学校里面吃饭能吃饱不?”

听到奶奶的这种问题,父亲总是觉得很可笑:“他还能吃不饱饭啊?又不是五八年,在学校食堂里想吃啥买啥,想吃多少吃多少。”

“哦,我还以为一个人就给打一份饭,孩子正长身体的时候,怕不够吃。”

“奶奶,我们吃饭都是刷卡拿钱买,吃多少买多少,啥菜都有。我瘦是因为我天天跑步锻炼的。”我跟奶奶解释道。

“那就好。俺小长大了,懂事了,不用奶奶操心了。现在在外面,奶奶也不担心了。想起那年你第一回出去,往家打电话,奶奶在电话里听见你说话,就开始扑嗒扑嗒落泪。”奶奶一边说着,眼圈似乎又充盈着泪水。

“不用担心,奶奶,我都这么大了,在外面好好的呢。”

“那就好,乖,那就好。”奶奶一边说着,一边用她围巾的一角,轻轻地擦拭着眼角。

每次放假回家的当天,奶奶基本上会过来。那些寒暑假的日子,我虽然在家呆着,却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天天往奶奶家里跑。不是去找同学玩,就是在家呆着看电视。每次快到开学离家的时候,奶奶又拄着拐杖和爷爷一起,来到了我的家里。

“小,你是不是明天该坐火车走了?”奶奶问道。

我不知道奶奶为什么把我离家的日子记得这么清楚。或许就是前几天某一次跟家人的说话中,我说到了自己买的哪天的火车票,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奶奶已经深深地把这个日子记在了心底。

“是的,奶奶,明天就该回去了。”

“这假期过得真快,你也忙,都没有去奶奶家多坐一会。”

当奶奶今天又一次拄着拐杖如同我刚回来那天一样来到我家时,我才发现,整个假期这么多天,我却并没有去奶奶家几次,每次也没有待多久,也没有好好坐下来陪奶奶说说话。当听到奶奶说我很忙时,我的内心深处忽然泛起一阵愧疚,竟无言以对。只好连忙搀扶着奶奶在沙发上坐下。

奶奶坐下之后,把拐杖放好,一双粗糙的手开始从兜里掏东西。奶奶动作缓慢,好一会,才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百元大钞,递给了我。

“奶奶没啥给你拿,给你一百块钱,你到学校花。”

似乎我每次离家之前,都要与奶奶上演这一幕。

“奶奶,我不要钱,赶紧收起来,我有钱。”我推着奶奶沧桑的手,想让奶奶把钱收起来,但奶奶执意要给我。

“赶紧拿着,你有是你的,这是奶奶给你的。”奶奶说着,就把钱硬塞到了我的兜里。我知道我拗不过奶奶,只好先把钱收下。

“小,奶奶还给你留着月饼和果子呢。你前几天没去,奶奶也没想起来给你。心想着你该走了,就拿到学校去吃吧。”

说着,奶奶让爷爷把揣在怀里的一个红色的塑料袋拿出来,奶奶托在手里,打开塑料袋,里面是两斤用黄纸包裹着上面带着红色标签用纸搓成的绳子扎起来的点心,那是在豫东一带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必带的传统礼品。

“这月饼是你姑带来的,酥皮月饼,还有这果子,是蜜三刀的,都是你爱吃的。”奶奶高兴地说道,眼睛里充满着喜悦的光芒。

我的姐姐,看到了,笑着说道:“奶奶,我发现,你是不是有点偏心眼?好吃的都留给了你大孙子。”

奶奶听了,先是白了我姐一眼,然后又笑着说道:“你个妮儿,你也气我,你去奶奶家,奶奶没有拿给你吃么?如意平时不在家,给他留点还不行?”

“跟你说着玩呢,奶奶。”

6

我家的电脑里存放着很多照片和视频,特别是儿子出生以后,拍的视频更多。经常需要把手机上的视频存到电脑上,因而也越存越多。其实很多视频当初录好了之后,都没有来得及看一遍,就一直沉寂在手机里。手机满了,拷到电脑里,加之平时工作繁忙,还真的没有时间去翻看那些视频,久而久之就忘记了。

当然也不会删除,总想着,或许以后没事了,翻出来看看,还是挺有意义的。前段时间,疫情期间,在家没事,翻出了笔记本,想看一看儿子小时候的视频。主要目的是想让儿子看看小时的自己,让他觉得小时候他是多么乖巧多么听话,而现在到了“七八九气死狗”的年龄,有些行为应该收敛一些。

一个视频接着一个视频看,忽然翻到了2012年国庆节回家时拍的一段。那年儿子出生,借国庆假期回家办儿子的喜宴。视频是在我家的老院里拍的,视频中本是要录一段孩子的视频,录的过程中,坐在一旁的奶奶跟我说话,在奶奶和我说话的时候,我把镜头对准了奶奶。

“小,你明天怎么过来?是让你小叔开车把你们接过来吗?”奶奶坐在小凳子上,一边磕着瓜子,一边问我。那几天,因为我家老院过于潮湿,我们一家三口住在了我姐家的楼房。白天回老院的村里,晚上过去睡觉。

“是的,奶奶,开车过来。”

“你跟你小叔说好了吗?你给你小叔打个电话,让他明天早上过去接你去。开车接你,孩子不冷。”奶奶说道。

“说好了,奶奶。我小叔他明天有事,他把车钥匙都给我了。”

“那你会开不?你带着孩子,可要当心。”奶奶磕着瓜子,叮嘱道。

“哎呀,放心吧,奶奶,我一直都开着呢。我开车比我小叔稳当。”我跟奶奶说道。

“那就行,我以为你不会开呢,我还说让你小叔明天过去接你们三个。”

“会开,会开,放心吧。奶奶。”

“是得开车过来,孩子坐车里,不冷啊,是吧。”

奶奶每次说话的时候,我都把镜头对准她,录下了奶奶晚年一段宝贵的影像。当时录完就忘记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在意,我的电脑里竟然还存着奶奶的视频。视频中她那不厌其烦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啰嗦的千叮嘱万嘱咐,成了留给我的珍贵的财富。

7

那次国庆节之后不久,奶奶就病倒了。也许是到了高龄,那一次生病之后就没有再完全康复。加之之前也有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奶奶身体状态也每况愈下。后来,开始神志不清,有些认不出人了,总是把人认错。2013年冬天,奶奶病重,我回家一趟看望了奶奶。我回到家中过去看她,她躺在床上,那时奶奶已经听力下降,我大声叫着奶奶,她睁开了眼睛看了看我。

“你是谁啊?”

“奶奶,是我,我是如意。”我大声说道,心中期待着奶奶还能认得我。

“你不是如意。”奶奶说完又闭上了眼睛。

小婶在旁边说道:“咋不是啊?你睁开眼好好看看,看是不是?”

“胡扯八诌,如意在北京呢。”奶奶闭着眼睛说道。

“奶奶,是我。”我一直想让奶奶在看看我,希望能唤起她的记忆。

“你再睁眼仔细看看,特意从北京回来看你来了。”小婶说道。

“胡扯八诌。”奶奶眼皮也没有抬,还是这四个字。

“别叫她了,可能累了,让她睡一会吧。她现在也是一会迷,一会清醒。”母亲在一旁说道。

我看着躺在床上的奶奶,心里五味杂陈,又有一些酸楚。那个一直疼爱着我的奶奶,现在到了暮年,却不能认出我来。我后悔早些年没有多回来看望奶奶,后悔以前每次放假回家都未能好好地陪着奶奶说说话,没有好好听她讲圣经上的故事,没有听她唱做礼拜时唱的基督教歌。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真的意识到想要好好回报奶奶的时候,奶奶却已到了暮景残光之时。

那次回家时间非常仓促,我只身一人回去,在家里呆了一天就回去了,我没有等到奶奶神志清醒的时刻,尽管我一直想让奶奶能认出我。回京的路上,我想起奶奶拉着我的手面向墙壁跪下求主祷告的画面,心里一直在默默祈祷,希望我的奶奶病情能好转。心里盘算着,等奶奶病情好转,我再携妻带子一起回家去看望她。

然而,我却没有等来奶奶病情好转的消息。翌年春的一天,当时我还在牛街的一个项目上上班,父亲的电话打来,我的心不禁一阵悸动。回家的火车上,我看到了那一片洁白的梨花海。

8

春天来了,梨花又开了。

清明节快到了,奶奶的忌日也快到了。每每到了这个时候,看着眼前明媚的春光,我的心中总是会浮现出那一片淡洁素雅的梨花海,总是会想起我的奶奶。奶奶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每怀念起她老人家,奶奶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我的眼前,难以抹去。于是撰写此文,寄托给我那至亲至爱的奶奶无尽哀思。

阿门,我亲爱的主啊,愿我的奶奶能得到你的庇佑,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作于二零二零年三月十七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