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如意的头像

周如意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15
分享

豫剧

文/周如意


豫剧在河南人中间广为传唱,深受欢迎。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出门在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往往会拎着一个收音机,播放着受人喜爱的豫剧名家名段,嘴里也一起跟着哼唱。下到幼儿园孩子,也能张口来上一段《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一招一式有板有眼,颇有大家风范。豫剧之所以在河南有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除了各大豫剧团里名角的演出剧目传播深远之外,在河南农村民间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唱豫剧的戏班子,他们经常活跃在村头巷尾的戏园子里或者定期举行的集市上。他们深入群众内部,表演精彩,唱功扎实,所演出的豫剧节目贴近百姓生活,深受群众喜爱。

在我小学的时候,与我们村相邻的西保湾村,每到春节过后,总会在村南头的临时戏园子里搭台唱戏。他们村算是比较富裕一些的,村里牵头拉来赞助,请一帮戏班子的人来唱戏。戏园子一般是从正月初三开戏,一直唱到正月十五,每天上下午两场,免费给附近的群众演出。那个时候,每到春节,听说西保湾要唱戏了,节前半个月这么一个天大的喜讯就已经不胫而走,传遍了周边十里八村的每一个角落。在我的家乡,春节过后是从初二开始走亲戚,初三那天是要上坟烧纸的,只要谁家三年之内有人去世才会在这一天很忙,大多数人家初三是没事的。戏班子选在这一天开戏,便会有更多的人前去捧场。初二走亲戚时,讨论的话题自然也离不开唱戏。

“明天西保湾唱戏,去看吗?”

“行啊,也没事,一起过去热闹热闹呗。”

“多带几个小板凳,早点去占个好位置。”

“那就说好了,明天戏园子里见。”

到了初三开戏那一天,早上刚八点多钟,戏园子里面已经有了不少人。这个戏园子是围墙围起来的一片荒地,地面上长满了枯萎的干草,靠近一侧围墙处戏台子早已经搭好。戏还没有开始唱,台下的观众已经一个挨着一个坐好了。抢在前面看戏的往往以老年人为主,他们是真正的戏迷,也是最能坐得住听得进的。他们往往一早就从家里出发,老头骑着一辆脚踏的三轮车,车斗里一位老太太坐在小马扎上,头上裹着绿色的围巾,双手抄在棉布花袄的袖筒里。到了戏园子,把三轮车往外面一停,拎着折叠的马扎,走进了戏台前面。先找找有没有熟人来,碰上认识的,便走过去,挨着坐下,一边聊天,一边等着开戏。

我们小孩子也是非常乐意去戏园子的,但我们并不是为了看戏,纯粹是过去凑热闹。那台上唱得什么也听不懂,最吸引我们的还是戏园子四周的小摊,那场面和如今的庙会如出一辙。戏园子外围是一圈围墙,贴着围墙便是一圈商贩,他们大多都推着活动的小车,在唱戏期间卖各种小吃和玩具。有卖糖葫芦的,有卖豌豆糕的,有卖焦酥大麻花的,还有拉一车甘蔗现削皮现卖的。中午饿了完全不用回去,那边有推着炉子卖吊炉烧饼的,这边有拉着平底锅卖水煎包的,还有摆上小方桌和小板凳卖胡辣汤的。这边还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有用烙铁烫画的葫芦,有“琉璃砰砰”,是由特别薄的琉璃吹塑而成,嘴巴一吹一吸底部就能发出“砰砰”的声响,还有木头雕刻涂上五彩染料做成的各种刀枪剑戟,很受男孩的喜欢。刚过了春节收了压岁钱,孩子们大抵是可以在这里自作主张买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而不至于受到父母责怪的。

开戏了,村干部会先上台致辞,讲几句话。下面的观众似乎没几个人听,基本上都在交头接耳聊着天,等村干部下台,戏班子伴奏声响起,人们瞬间精神了起来,一个个盯着台上,等待着身穿华丽戏服的演员粉墨登场。有武打的戏最精彩,等到打的时候,伴奏往往会连续不断快速地敲着梆子,然后就不断有人从后台跑上来,连着几个后手翻之后,被对方拿红缨枪那么一挑,紧接着就是一个后空翻,稳稳地站在台上,顿时台下便爆发出一阵欢呼叫好声。

我们这些小孩子跑戏园子没几个真正看戏的,也只有出现武打戏的时候,才会往台上看个新鲜。这时,那些卖吃喝的摊贩,也会暂时停下来手里的生意,睁大了眼睛往台上翘首以望。一番精彩的武打戏结束,武生退下,老旦上场,我们便不想看了,耍着木头剑,吹着“琉璃砰砰”,走向下一个摊位去寻摸更好玩的玩具。那些卖小吃的商贩,也对老旦的唱腔没了兴趣,继续忙活手里的生意,一边把一个圆形的烧饼坯子用手背小心地贴在吊炉内,一边吆喝道:

“烧饼,热嘞~~”

那个时候,除了春节期间搭台唱戏之外,在农村的结婚生子庆典或者给老人祝八十大寿上,有的人家也会请来戏班子唱戏助兴。能请得起戏班子的,往往是有一定家底的大户人家,他们请戏班子在家里大唱三天,邀请乡邻前来观看,图个热闹有人气,也彰显自己的人缘颇好。这种到家里唱戏的戏班子一边不会太多人,五六个人为多,坐在一张方桌上。东家烟酒糖茶摆上,戏班子根据庆典活动的进程随时插上一段表演。这种小型的戏班子一般不化妆,唱戏的主角一般是两个人,一男一女,伴奏的一般四个人。唱戏一般会唱三天,庆典活动前一天晚上,东家一般会在家里宴请村里来帮忙的人,会在家里摆上十几桌宴席。这个晚上,是戏班子唱戏最热闹的时候。

宴席开始,戏班子便会开始唱一些豫剧传统曲目的选段,经常唱的曲目有《打金枝》、《穆伟英挂帅》、《花木兰》、《收姜维》、《七品芝麻官》、《小包公》、《卷席筒》等等。每一个曲目中都有那么一段最有名的唱段,在河南几乎是家喻户晓,每一个人都能哼上几句。戏班子往往会选这些小段,总能迎来在座宾客的阵阵喝彩。一曲唱罢,主角总是需要喝水休息一会的,这个时候往往还会穿插着一些唢呐表演。最出名的要数唢呐曲《百鸟朝凤》了,里面有一段是白鸟和鸣的声音,一个小小的唢呐被模拟出来各种鸟的鸣叫,时而是啁啾的燕雀,时而是清脆的百灵,莺歌燕舞,鸟语花香,一片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仿佛浮现在面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席到了高潮。借着薄酒助兴,有人便大声喊着要点戏。点戏的话,一般是需要单独给戏班子钱的,钱的多少随意,主要是图个热闹。宴席里便有人把钱给了问事儿的,问事儿的是一种职业,相当于现在的司仪,是东家请来专门主持庆典活动的人,一般是村里德高望重见过世面能说会道嗓门又大而响亮的人担当。问事儿的拿着钱走到戏班子旁边,给大家说道:

“各位老少爷们,这是咱们村里的老周,他出钱给大家点一段戏,他点的戏是现代戏《沙家浜》里的一个最有名的选段,叫什么?”问事儿的故意把手放在耳边,听着观众的回答。

“智斗~~”宴席中传来了回答。

“对,智斗,咱们请戏班子的两个角儿给咱们表演这段智斗,给东家明天的婚礼助助兴,来,大家掌声欢迎!”

宴席里传来了雷鸣般的掌声,锣鼓声响起,一段精彩的豫剧名段开始了。豫剧中的现代戏也有很多经典的剧目,相比传统剧目,我的父母他们则是更喜欢看现代戏。父亲最喜欢听的戏除了《沙家浜》之外,听的最多的便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而我的母亲则更喜欢反映农村生活的剧目,最具代表性的是《朝阳沟》,最经典的一段当属戏中银环的妈妈来到拴保家之后和拴娘的一段对话。

“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句知心话啊,中~~~亲家母咱都坐下,咱们随便拉一拉。……”

这一段唱词在河南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广为传唱。除此之外,母亲还爱看的一部豫剧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任洪恩先生的代表剧目《倒霉大叔的婚事》,这部戏诙谐幽默,每次母亲看得都是眼里闪烁出泪花来。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地方电视台流行一种电视节目,叫做点歌台。这个节目是接受广大电视观众点歌,根据观众需要,在电视太播放所点歌曲的MTV,荧屏上会打出字幕,左边是点歌者的姓名,右侧是送给某某人以及一句简短的祝福语。在那个流行歌曲大爆炸的年代,各种音乐电视MTV开始流行,于是电视上经常播放各种流行音乐的MTV视频。电视台推出了这个节目,既传播了流行歌曲,丰富了电视节目,又可以增加一部分创收。最初,我家那儿的电视台推出点歌台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要看。最初点播的歌曲还是以流行歌曲为主,有父母给孩子过生日点周华健的《亲亲我的宝贝》,有丈夫给妻子点任静和付笛生的《知心爱人》,还有朋友之间点播孙悦的《祝你平安》或者吴奇隆的《祝你一路顺风》。当这个节目越做越火,知名度越来越高,点歌的人也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个节目的风格也在悄然发生了变化。

后来,除了流行歌曲之外,开始有人点戏,当然是豫剧。点播的人大多是子女给老人点的,多是家里老人过生日,老人爱听戏,做儿女的便在电视台点一段老人爱听的戏。因为电视台播放的节目覆盖全市,你若是点上一个节目,自己的名字会被打上字幕出现在电视上,被亲朋好友看到之后,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优越感。再后来,电视台又提高了服务标准,不仅仅是可以打上字幕,电视台工作人员还可以扛着摄像机去家里拍一段录像,在播放所点歌曲的同时插播进去。于是,这个节目点歌的越来越少,点戏的却与日俱增,并且在戏曲中播放家庭录像的也逐渐增多,一个点歌台逐渐变成了点戏台。那时,到了节目的播放时间,一打开电视,播放最多的便是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老师演唱的《穆桂英挂帅》选段。

“辕门外那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保国臣,头戴金冠压双鬓,当年的铁甲我又披上了身,帅字旗飘如云,斗大的穆字震乾坤……”

这一段戏因为深受观众喜欢,被高频率点播,以至于我也跟着学会了。偶尔会跟着电视上唱上一段,被父亲打趣说我要是想唱不如把我送到豫剧团拜师学艺去。

电视画面上切换成了家庭录像,是一家人给老人祝寿的场面。电视左侧的字幕上打上了三个儿子的姓名,三个儿媳的姓名,三个女儿的姓名,三个女婿的姓名,下面孙子孙女的人名若干,满满地遮住了小半个电视屏幕。那画面上的老人满面荣光,想必也一定是一位豫剧戏迷,最喜欢听的大概就是这段《穆桂英挂帅》吧。

河南电视台有一档非常受欢迎的戏曲节目叫做《梨园春》,这档节目从1994年开播以来至今已经延续26年仍在继续播出。此档节目在河南的收视率很高,在全国戏曲节目中也算是做的颇有名气。节目也会经常邀请一些豫剧名家到场,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大师就曾参加,还有豫剧表演艺术家小香玉也多次光临,给观众带来了经典的唱段。《梨园春》节目的主要环节还是进行戏迷之间的擂台赛,那些喜欢豫剧的戏迷朋友都可以参加节目进行打擂,这让广大喜爱豫剧和戏曲的朋友走了电视荧屏展示自己的才艺,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戏曲文化,是非常受欢迎的一档王牌电视节目。

我的父母当然也不例外,每到周日的晚上七点半,他们雷打不动地准时锁定河南卫视,观看这档《梨园春》节目。参加打擂的戏迷来自各行各业,有退休干部,有工人,有农民,有个体户卖菜的,有在校的中学生,还有幼儿园的小朋友,虽然他们年龄职业身份相差很大,但他们都热爱豫剧,痴迷戏曲,并且每一个人在戏曲方便都有着不可小觑的才艺。参加节目的攻擂手都是普通人,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参加电视节目,演唱之前介绍自己时难免都会很紧张,但一开口演唱便立刻让人拍案叫绝,整个节目看起来非常真实,比赛也很激烈,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那时节目的主持人是河南电视台著名的主持人倪宝泽老师和庞晓戈老师,两位黄金搭档主持风格一庄一谐,幽默风趣,也为节目的收视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豫剧在河南有非常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且这档节目立足中原,辐射全国,观众参与节目的热情高涨,这也是这档节目二十多年经久不衰的原因。

那时的我,和父母的爱好还不太一样,说实话,自己并不是特别爱豫剧,相比之下则是更喜欢港台的歌星,什么四大天王啊,情歌王子啊,听的都是他们演唱的流行歌曲。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两代人本就有代沟,兴趣不同也无可厚非,但是关键时刻,因为喜好不同还是会跟父母发生矛盾的。记得大概是九十年代末的某一年,我已读大学,春节回家过年。那一年的除夕晚上,梨园春节目要现场直播一场盛大的年度擂主总决赛。年前好多天节目就已经开始狂轰滥炸似地宣传,这次总决赛上的攻擂手都是之前擂主,总决赛是把所有唱得好的擂主汇聚一堂再进行一次终极比赛,可谓强者云集,高手对决。况且节目设置的奖品丰厚,总冠军将会得到小轿车一辆。那个年代家庭轿车还没有普及,这么一个奖品绝对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总冠军究竟花落谁家,谁能把这辆小轿车开走,让这场除夕之夜的总决赛备受期待。

还没有到除夕那天,父亲便跟我商量除夕的晚上看什么节目。我主张看中央台的春节晚会,父亲则主张看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其实两档节目第二天都会重播,争抢的焦点在于除夕晚上现场直播看什么,最后决定举手表决。我姐倾向于看央视春晚,被我拉拢到一个战线。母亲刚开始弃权不表态,后来被父亲怂恿了举手要看《梨园春》。二比二平难分胜负,最后的结果是穿插着轮流看,一家人在反反复复争抢一个遥控器中度过了一个欢快的除夕。

第二天出门拜年访友,他们见面讨论的话题竟然全是昨天梨园春总决赛的事情,不仅是父辈那些人,跟我同龄的年轻人竟然也都在热议昨晚某某选手唱得是多么多么好,当他们都在热议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自己跟他们竟如此格格不入,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一个真正的河南人。后来因为父母经常看,我也会跟着他们一起看,看多了也慢慢地对豫剧喜欢起来。

前两年的一个夏天跟同事一起去郑州出差,晚上吃了饭之后没事,就去附近的一个文化广场遛弯散步。除了全国统一的广场舞之外,广场的一角还聚集了几个热爱唱戏的市民。他们中四五个人带着乐器伴奏,两三人轮流走上前去演唱,唱的剧目也基本上是经常听到的豫剧名段。唱功很好,引来了很多围观的市民。我驻足听了一会,为他们精彩的表演叫好,心想,唱得这么好,想必是准备参加《梨园春》打擂的吧。

豫剧作为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韵味醇美,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广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今后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豫剧,热爱戏曲,让豫剧这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原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让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也为那些把毕生奉献给戏曲艺术的老一辈豫剧表演艺术家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作于二零二零年九月十五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