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如意的头像

周如意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6/20
分享

生日究竟哪天过

文/周如意


今天是2018年12月12日,阴历十一月初六,是我的生日,无论是按阳历算还是按阴历算,今天都是我的生日。这样的年份并不多,我竟然翻着万年历从今年往前查一直查了38年,除了1980年我出生那年,只有今年我的阳历生日和阴历生日在同一天,所以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关于生日到底是按阳历过还是按阴历过,我发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还真是不太一样。我小时候,我只知道我的生日是阴历十一月初六。我爸我妈和我奶奶都是这么跟我说的,并且我们家里所有的人过生日都是按照阴历过,我理所当然地认为生日都是按阴历过。后来我上了高中,有一次问班里的一个同学她的生日。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啊?”

“十二月二号”。

我当时很好奇地问她:“你的生日为什么不说十二月初二,而说十二月二号?”

她笑着说:“阴历才说初二,阳历都是二号啊?”

我当时疑惑了:“难道生日不是过阴历吗?”

她听了以后竟然笑了:“生日当然都是按阳历过啊?难道不是吗?”

当时真的把我说懵了。然后我又问了别的其他同学,问了好几个人,他们说的都是阳历。因为那时我的高中是在市里上的,周边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城市长大的孩子,我家在郊区属于农村,我那时已经凭着自己的智慧做出了一个关于生日是按阴历过还是阳历过的推论:在农村都是过阴历生日,而城市里都是过阳历生日。

农村的家里需要种地,要经常了解天气的变化,时刻关注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施肥,什么时间收割。春耕、夏种、秋收、冬藏都需要时刻关注气候的变化。古代人真的很聪明,他们年复一年地观察气候的变化,总结出了一套规律,编制出了二十四节气,而一般日历表上二十四节气都是写在阴历的位置上。“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这是我小学就会背的二十四节气歌,我爸在我小时候也经常说起节气,我自然也教会了我儿子,以至于周星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能把二十四节气按顺序一字不差的背下来。我家里小时候种地,需要关注气候,大概家人都是按照阴历来记日子的。还有一个因素,农村人只是种地,也不去上班,记录日期基本上是从过年开始,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延续,以此为标杆,婚丧嫁娶等重大节日都是看阴历日期,孩子出生那天的日期也就自然记录为阴历。我出生是在家里生的,是被我们村里的接生婆徐大娘给接生的,也没有现在医院里的出生证明。小时候报户口还都是手写的,报户口时家里人说多少出生,户口簿上也就手写上了几月几号,所以我户口薄上的生日自然就按照我妈当时说的阴历十一月初六给记录下来了。

那时候城市里出生的孩子,家里大多是干部或者工人出身。那个年代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家庭出身的标签,我记得中考、高考、入团、入党的时候就填过很多重要的表格,里面就有家庭成分这么一栏。不明白啊,老师就给说写农民、工人、干部什么的,我只记得我问过老师之后那一栏填写的是贫农。那时候同学们会看别人的表,因为高中的时候班里大多数都是城市的孩子,我家那儿的郊区农村的孩子大多数都考不上那所全市唯一的重点高中,因此写贫农的非常少。就有别的同学看到我填写的家庭成份一栏后,就捂着嘴笑,转而还会跟前后桌的同学说。

“他家是贫农,他家是贫农。”一边说一边笑,还重复两遍说。

“贫农怎么啦?关你什么事。”我生气地说道。我不理解我那时候为什么有这么一个无聊的同学。

当时我那颗脆弱的玻璃心就受到了严重地打击,以至于后来再填什么表格都是自己用手捂着写,从不让别人看。城市里的孩子家长一般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企工厂里工作,孩子也都是在医院出生的,平时工作的时间也都是按照阳历来看,自然孩子的出生日期也都是按照阳历写的。

当我那时做出这个结论的时候,我就明白了为什么我说我都是过阴历生日的时候他们会笑。也许那时候的人们多多少少有些看不起农民的潜意识,以至于如果一个农村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户口迁到城市,那几乎成了全家人光宗耀祖的事情。别人见了这个孩子的家长会夸赞一番。

“你们家孩子真有出息,以后就吃国家皇粮了,你们就跟着享福吧。”

或者会说:“你们家孩子这是跳出农门了啊。”

家长听了一般会谦虚的说:“哎呀,也不知道以后能咋样呢。”其实脸上的笑容溢于言表,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了。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每年夏天收割了麦子之后是要缴公粮的。其实现在看就是农业税,早几年温家宝总理在任期间已经全面取消了,现在农民还有了种粮补贴。但那时候农民确确实实要给国家交钱的,不过农民家里哪有钱啊?都是拿粮食交。到了麦收的季节,一家一户的农民用人力板车拉着十几袋麦子,自己拉着送到类似于粮食局的地方去缴。十里八村的人都集中去缴,自然排起了大长队,有时候从早上等到下午不见得能缴上。收公粮的人会拿这一个长长的锥子一样的东西插进袋子里,再抽出来。那个细长的锥子其实是个前面尖的圆筒,抽出来之后圆筒里面就有麦子。检验员会仔细看,拿出几粒在嘴里嚼着,碰上不好的麦子,会说道。

“你这麦子可不行啊,这么秕,还这么湿,拉回去吧。”

“这还算秕啊,老天爷。还说湿,这可都是已经晒过一遍了,收了吧。”

“不行不行,拉走吧,下一个”。

“你就行行好,收了吧,这么远的路还得再拉回去。”印象中这种哀求声在缴公粮的现场时有发生。

我小时候是跟着家里一起去缴过公粮的,年幼的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自己家辛辛苦苦种的粮食要拉这么远送到这么一个地方。给你们送过去你们还挑三拣四,只要好的,差一点的都不收。那时候看到村里人拉着空的板车回来,基本上都是这么打招呼的。

“缴上了啊?”问的人眼睛里带着一种羡慕的目光。

“缴上了,缴上了。”回答的人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喜悦的目光。

后来我明白了,农民种的地是国家的,是集体的,不是自己的,你在国家的地上种的粮食就要交给国家一部分。而那些城市出身的家庭是没有地的,他们就不需要那么辛苦地种地,也不用去缴公粮。人人都知道农民种地辛苦,但自己决定不了自己的出身,所以我从小就被父母输灌一种思想,就是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了才能跳出农门,找到城市里的好工作。正是这么一种认识上的偏见,年幼的我无形中形成了自己农民出身的一个小小的自卑心理。也正是因为这么一种心理,我找机会查了同学家里的万年历,那个万年历可以查询好多年之前的日历。我查到了1980年阴历十一月初六那一天,对应的阳历是12月12日。原来我的生日是12月12日,非常好记,与西安事变是同一天,只是没成想到若干年后竟然成了一年中 “双十一”之后的另一个购物狂欢节。所以从那天查了万年历之后,再有同学问我生日,我就会说这个阳历的生日,心里想着这样同学们也许就不会再心里嘲笑我是农村的了。

后来我上了大学,在入学报到的第一天晚上,宿舍的同学都到齐了,就开始按年龄排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每个人都说了自己的生日,我说了我的生日是12月12日,宿舍的一室友就说:

“哦,腊月十二”。

我忙解释:“不是腊月十二,是十二月十二日。”

室友疑惑了:“你说的是按阴历还是阳历?”

“阳历啊?”

“阳历?你过生日怎么按阳历?”室友不解。

“是啊,我查的万年历。”我解释到。

“那你阴历多少?”

“阴历十一月初六。”我回答。

“那你排老七。我头回听说生日按阳历过的。”

“是啊,你可真逗,我们都是说的阴历啊。”关键是不止那一个室友,其他室友说的都是阴历。

这下让我再一次彻底懵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难道我的这些室友都是农村出来的?其实后来证实,我高中时关于生日过阴历还是阳历来判断家庭出身的推论并不可靠,只能说一定意义上有点道理,但并不具有普遍性。

后来,我还是按阳历过了好几年的生日。自从上大学离开父母以后,确实很少有机会知道每天阴历是几月初几。电脑上的时间是阳历,学校开学日期是阳历,火车票上的开车日期是阳历,生活中看到的大部分日期都是阳历,如果按照阴历过生日恐怕会很容易地错过。另外,我觉得,阳历生日比较准确,也就是去年生日过完了再过365天肯定又过生日了。阴历生日就不够精准,如果赶上某一年有个闰月,可能今年生日距离去年生日就已过去了13个月。我上了大学以后直到参加工作的前几年,我确实曾经把阳历生日那天当成自己的生日过。其实也谈不上过,自己孤身一人,到外面找个饭店吃一碗牛肉面就算过生日了,但每年的阴历十一月初六那天,我还是会接到我妈的电话。所以即便我过阳历生日,阴历那天的生日还是有人提醒我的。

“如意,今天是你的生日,你还记得不?”

“妈,是今天啊?我都不知道今天几号啦。”

“今天是十一月初六了,你自己吃点好吃的。我妈已经习惯了用阴历计算日子。

“我知道了,妈。我等会出去吃点。”

“你们学校食堂有饺子吗?吃顿饺子。”

“食堂没有饺子。妈,你别管了,我去吃我爱吃的。”

我姐接过电话:“如意,你今天18岁了,你去食堂买18个鸡蛋吃吧。”

“我嘞个姐啊,你这是想撑死我是不?”。

我小的时候老家就是这样,给小孩过生日,过几岁生日就煮几个鸡蛋,还染成红颜色。家里如果有小孩出生,是要办喜宴的,按照习俗那天会煮好多的红鸡蛋,所有来吃喜宴的亲戚在走的时候,主人都会往客人藤条编的巴斗里面都会放几个红鸡蛋带回去,图个喜庆吉利。孩子大了就是过几岁生日吃几个红鸡蛋。后来长大以后,过生日红鸡蛋是不怎么煮了,但饺子倒是经常吃。在我父母心里,吃顿饺子就是对生日最隆重的庆祝。我还在家里上中学的时候,记得不管有谁过生日,基本上都会包一次饺子。类似的事情以至于我南方的媳妇对此甚为不解,每次过节都问。

“在你们北方,元旦、春节、二月二、冬至吃饺子也就算了,过个生日也包饺子,你们是不是是个节就要吃饺子是吗?”

我总是回答我媳妇:“小时候家里穷,吃不上什么好吃的东西,一年到头就指着过年的时候吃顿饺子呢。后来生活好了,能吃上一顿饺子那就相当于过了一次年一样。”

“你们端午节、中秋节也吃饺子吗?”

“你别说,我妈还真包过。”

“我也是彻底无语了。”

转眼间,从出生到现在已经过去38年了,从一个懵懂少年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接近中年的大龄青年。现在的我,还是习惯于过自己的阴历生日,因为不管是我在外面有多忙,不管我知不知道阴历的日期,我的阴历生日总不会错过去。因为我妈总打电话提醒我。我知道,我的生命是我妈给予的,我妈习惯于过阴历,那我的生日就按阴历过。早几年,快过生日的时候我会查电子万年历,确定好了自己的阴历生日之后,那一天我会赶在我妈打电话之前先给我妈打过去,跟她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会说出“儿的生日妈的苦日”这样的话,我能感觉到电话那头妈妈有点语无伦次的喜悦。

38年过去了,我已经接近中年,妈妈也年过花甲,头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身体也不如以前那么好了。自从98年上大学之后就好长时间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好在2012年儿子出生,父母来北京帮我们带孩子,和我们一起生活了3年。2016年初的时候我姐又生了老二,父母就回老家带外甥女去了。近几年,都是每年我姐放暑假的时候,他们才会来北京住两个月。父母已经年迈,现在感觉就是每年陪父母的时间不多,工作的原因不能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只好每周末微信视频一会,好让她们感觉到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老家,她的子女就一直生活在她的身边。其实,作为子女,不管是过阳历生日还是过阴历生日,这一天一定要记得自己的生命是母亲给的,一定要给和母亲一起过,身在远方的游子一定要在生日那天给目前打个电话,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今天上午,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手机又响了,是妈妈打过来的。

“如意,今天是你的生日,你还记得不?”

“妈,我知道,今天是初六。”

“你们上班那儿的食堂有饺子吗?吃顿饺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