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森林的头像

周森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05
分享

崖山怀古

周森林

庚子年中秋时节,闲游在南粤大地。一个艳阳天的秋日,与家人一起从江门市出发,在驱车前往珠海的途中顺便转道新会的古井镇官冲村,探访了宋代王朝的最后终结之地—崖山。

宋代是古代中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三项诞生于宋,如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中国古代的“唐宋散文八大家”除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之外,其中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六人都是生活在宋朝。以致于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对宋朝有如此极高的评价:“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由此可见,宋朝文化的兴盛、文章的绝胜、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数千年的古代王朝中难有能出其右。故此,我常为赵宋王朝因崖山之战的惨烈谢幕而惋惜,并萦怀于心……

车沿着S270省道一路前行,虽时序中秋,南粤大地仍然是一派郁郁葱葱,满眼绿色。约莫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就抵达崖山,岁月悠悠、往事已矣,昔日的古战场已经建成了“宋元崖门海战文化旅游区”。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耸立的仿宋战船式巨型门楼,独特的船体建筑外观系由木质材料构成,经年累月的风雨浸蚀,已经通体显得乌黑斑驳,门楼上方一面面五彩旌旗迎风猎猎。如此别出心裁的门楼设计,这是要告诉人们:此处就是宋元崖山海战之地。

船型门楼的正中豁开一个正方形的门洞,作为景区的出入通道。进入景区,拾级不远就是“浩气广场”。广场的入口处有一对威武的守护神兽;广场的背景则是一面大型的“九龙浮雕壁”;四周有6条高8米长方粗大的图腾石柱环立;正中央矗立着一枚巨型以海浪涌托起的龙顶传国玉玺的雕塑,它用红翡玉石砌成,呈淡红色,高5米,边长各3米。据史料记载:1279年南宋王朝与元军在新会崖海上演了一场震古烁今的大海战,南宋王朝失势,宋军十万将士忠烈殉国,血染江海,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殉国,而传国玉玺也随着落入崖海,至今仍深藏崖海海底。“浩气广场”的这组群雕的主题喻意是“崖门祭玺”,它似乎在诉说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与国破家亡之间的一段历史钩沉。

别过“浩气广场”,照着景区介绍的线路指南,按图索骥沿着左侧的绿道前行,景区绿树浓荫,步道两侧南粤的绿色植物遮天蔽日。前行到了“崖山诗墙”景点,古代诗文碑刻众多,尽显忠烈之风尚,其中毛泽东手书文天祥《过零丁洋》的书法作品分外引人注目:“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时无论是品读千百年来的忠烈名诗;还是欣赏挥洒自如、龙飞凤舞的毛体草书书法作品,在诗墙前令人肃立、感叹与起敬!还有一面诗墙雕刻的是:1962年田汉先生在崖山凭吊时题下的诗作《崖门怀古》:“云低岭暗水苍茫,此是崖门古战场。帆影依稀张鹄鹞,涛声仿佛斗豺狼。艰难未就中兴业,慷慨犹增百代光。二十万人齐殉国,银湖今日有余香。”是一首少有的现代名家在此留下的凭吊感怀之作。当行走在诗墙廊坊,透过碑墙镌刻的文字、不禁使人由然而生一种千百年的时空穿越感……

继续前行就是崖山祠,崖山祠一带原本应是南宋王朝最后的一座行宫故址。1278年南宋流亡的少皇帝赵昺,在枢密使张世杰、丞相陆秀夫等人的拥立之下来到了崖山,当时的崖山与其西面隔海相望的汤瓶山,阔仅里许,对峙如门,故称之为崖门。崖门内形成天然的避风港,在他们看来,此地进可乘潮而战,退可据险而守,完全可以建成一个根据地。于是命兵士在崖山造行宫三十间,建军屋三千间,准备作长期据守的打算,图谋宋朝大业东山再起。虽然当时南宋流亡的小王朝仍然拥有军民近20万人,各类战船1600余艘、征用民船1000余艘,但由于将帅指挥失误,元军在兵力不及的情况下,仍然赢得这场海战的胜利。据载,战罢,“浮尸出海十余万人”宋军将士全部尽忠殉国,血染江海。

从崖海之战宋代灭亡到明成化年间,这里曾荒草连天,人迹罕至。在明代著名的理学家陈献章的倡议下并获得当时朝廷批准,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在此修建了大忠祠。随后又修建了牌坊、慈元庙、义士祠、正气亭、白鹇亭、望崖楼等祠宇。崖山祠是该处所有建筑的总称。

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雨,崖山祠因战乱兵燹等原因,曾经历了三次彻底的毁坏和荒废:明嘉靖九年(1530)年被拆至新会圭峰山;清康熙元年(1662年)因“迁海移界令”遭毁弃;1943年遭侵华日军毁坏成废墟。但却屡废屡兴,且越兴越旺,先后经历了七次较大规模的重建、修葺、扩建,其中尤以新会县(市)人民政府自1956年至1995年,对毁成废墟的崖山祠进了持续多次、分步实施的大规模抢救性重建与扩建,使崖山祠延续至今。五百多年来它曾有过多种名称,于1995年,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崖山祠”匾额,自此崖山祠才正式定名。崖山祠建筑群记录了宋朝君臣忠心保国的浩然正气,是华夏千古忠义之地,它吸引了众多的人们前来瞻仰圣贤、缅怀忠烈和访史凭吊。

崖山祠依山就势而建,建筑群均为宫廷式,红墙黄瓦、斗拱飞檐、富丽堂皇,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地从山脚延向崖山顶。

沿着花冈岩筑成的石阶拾级而上,首先是正门“牌坊”,由汉白玉石雕砌而成,为三道开门,中间门略显阔大,被岁月风雨的侵蚀已显得灰暗而具沧桑。牌坊的后面即崖山祠的主体建筑。三个流金大字“崖山祠”匾额下侧是“一代兴亡史,千秋节概风”的门联。祠内史迹陈列、一桩桩过往的事件把人带入历史尘烟……

慈元庙:又称国母殿或全节庙。供奉着南宋度宗皇帝之淑妃杨氏,宋端宗之母杨太后。当崖海之战宋少帝赵昺投海殉国之后,杨太后也以不输须眉之气概,刚烈地为宋朝投海尽节了。

大忠祠:大忠祠又叫"三忠祠",是奉祀南宋重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祠宇,由朝廷赐额,陈献章先生撰联:“宇宙万年无此事,春秋一例仿诸公”以祠千古英烈大忠。内立三位英烈塑像,三人神情肃穆,威风凛凛。

义士祠:原叫"忠义坊",纪念崖海之战而牺牲的南宋军士和勤王志士。中堂嵌有崖海之战大型的彩塑壁画,将崖海之战的壮观与惨烈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一件件名垂青史的历史事件,一场旷古烁今崖山海战的历史云烟,催促着加快登山的脚步,以期一览古战场的真实面目。于是绕过祠宇,沿着褐色的石阶一步步向山顶攀登,很快到达了崖山之顶的“望崖楼”。“望崖楼”为三层亭台楼阁,整个楼体下阔上窄,楼顶呈倒扣的钵头,又俗称为“钵头亭”。每层楼面四周有回廊、赤柱玉栅,翘角雕甍、飞阁流丹。当登上三层顶楼时,四周俯瞰无遗,山川江海尽收眼底。当时的崖山为宋军驻地,应是四面环江濒海,然而时光千百载,沧海桑田,如今已不见濒海危崖的旧貌。崖山除西面可远眺江海之外,其余三面已经成为陆地,远山近景绿树葱茏,周边楼舍星罗棋布。环顾旧时的古战场,不由感慨万千……

宋太祖赵匡胤行武出身,于公元960年因“陈桥兵变”篡位登基,建立宋朝,至1279年宋元崖海之战宋朝灭亡,宋代持续了320年。赵匡胤称帝后推行了“文武制衡”、“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他曾言“五代方镇残虐,人民深受其害。我让选干练的儒臣百余人,分治大藩,即便都贪浊,也抵不上一个武人。”他曾对属下将帅“杯酒释兵权”,实行中央集权制。大力推行科举考试,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让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科举文人治政。宋朝历代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根据“太祖誓碑”中的“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宋代文人无死罪。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曾因“乌台诗案”入狱大牢面临杀身之祸,而后又能免死改为贬谪,据说与太祖誓约不无关系。也许其因,才导致了宋代文化几百年极其兴盛,堪与唐朝媲美,甚至能出其右。然而,军事弱化,在两宋时期没有一位拥重兵,有兵权又能战的将帅。从而导致了“靖康之耻”,南宋偏安一隅于临安(今杭州)。临安失守后,宋恭帝与全太后与宫妃、外戚、宗室、大臣等数千人被元军押解元大都(今北京),历史似乎又重演了“靖康之耻”的那一梦幕。南宋流亡的小朝廷浪迹于东南沿海地区,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崖山之战之惨烈,旷世之有。在宋代“生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思想支配下,宋军十万将士忠烈殉国,血染江海,演绎了一曲气场宏大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被后人惊叹!儿皇帝赵昺与丞相陆秀夫也一起跳海自尽,从此彻底宣告宋灭元立,完成了一代王朝的更迭。

纵观两宋的历史,宋王朝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强大过,时常有外敌入侵之虞。然而,宋代的文化、艺术、思想、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可圈可点,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甚至是辉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