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森林的头像

周森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19
分享

东坡赤壁随笔


 今年国庆黄金周我又去了一趟黄州的东坡赤壁,印象中这次应该是我第三次游东坡赤壁了。记得八十年代中期去过一次,那一次去的时候同伴很多,大家匆匆忙忙一游,几十年过去,留下来的印象有点淡漠了。世纪之交左右也去过一次,当时恰逢东坡赤壁正在修葺,有些景点不能进去,也只能草草一游就离开了。今年国庆长假就再一次携家人驱车前住。

 从武汉市出发,东行一小时左右就到达目的地。通过手机导航直接进入东坡赤壁景区的停车场,来的车辆不少,但也不像那些热门景区拥堵不堪,较容易地找到停车位。购票进入园区,游人熙熙攘攘。借助导游图逐步深入游览。

 多次来游东坡赤壁,只缘,一是距离不远;二是曾读过一些苏东坡先生名垂千古的词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特别是脍炙人口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干古风流人物……”从年轻时就爱吟颂,到迟暮之年颂之更具感慨。赤壁二赋读来更是被其高山仰止的文笔、写景、叙事、抒怀的行文艺术构思,情韵深致、高雅、心怀达观、理意透辟、天然佳句迭出的古今绝唱之作令人倾倒!并因而深深地契入我的内心深处,化作了一种膜拜的情结。这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较高历史地位,并成就了三篇千古名作之地,时常令人神往。因而驱使我多次前游,以探究其催生不朽之作的历史遗迹。

 进入赤壁公园,眺望赤壁山,古朴典雅风格的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丛中。山脚下,一片开阔地,绿树、修竹、荷塘、小石桥、草地、花圃、廊道设计别致,铺陈有序。中间有一个小型广场,一尊红色大理石底座、汉白玉雕塑的东坡先生雕像耸立在广场中央。他那昂首挺立、极目远视的姿容透射出圣哲鸿儒洞明、旷达、睿哲、致远的神情。绕过东坡先生的雕像,后面是赤壁山,有一条登山的褐色石阶小路蜿蜒向上,靠山一侧是赭石峭壁,另一侧是灰白色石砌护栏。我沿着石阶小路,在人影幢幢的行人中拾级而上。沿着这千百年来被无数世人踏过的石阶,从石阶布满凹凸起伏的磨痕里,我感觉到脚下并不高大的赤壁山是千般深沉,万般厚重!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名人雅士慕名而来,游过这里并下了佳作无数。然而在这些众多的名流中,有一个巨人的身影—苏轼先生。在他谪居小城黄州四年之余的时光里,常“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他曾泛舟于赤壁山下、举酒属客,笑对江天、秋月、清风,兴致之极,攀爬赤壁矶—“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其间创作了诗歌220首、词66篇、赋3篇、文约169篇、还有书信288封等大量的文学作品,写下了千古绝唱。谪居生涯里创造了东坡先生文学创作的辉煌时期,也成就了小城黄州,使得赤壁之名更甚,名扬天下。

 沿着石阶上行,一会儿要经过一道门楼。门楣上方刻有“东坡赤壁”的横额,两边有清人书画家郭朝祚题写的一幅对联:上联是“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下联是“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整个门楼修筑得典雅肃穆。越过这道门楼,才算真正到达了东坡赤壁。东坡赤壁依山修建了一些亭台、楼阁,景点是以东坡先生词赋文章中的“金句”、“珠玑”文字以及轶事掌故来冠名的,如坡仙亭、酹江亭、二赋堂、挹爽楼、栖霞楼……

 步入“酹江亭”,亭中刻有多幅历代名人字画,还有康熙御笔《赤壁赋》以及清人叶志诜“一笔寿”字。在这个以“一樽还酹江月”为意境的亭子里,我寻觅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我也想虚幻出“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也想让扁舟一叶,江风、秋月、匏樽浊酒在眼前重新浮现。

 循着曲径进入“二赋堂”,这可是景区的核心景点,它始建于清初,观其名就知道是为了纪念东坡先生之作赤壁二赋而修建的。“二赋堂”匾额为清人李鸿章所题,笔墨横姿、丰厚雍容。堂内正中有木壁高约两丈余,正面刻有楷书《前赤壁赋》,其出自于清代举人、清末民初名士程之桢之手;背面刻有《后赤壁赋》,汉隶魏碑二体相兼,由近代著名书法家李开侁书写。两幅木刻每字直径三寸有余,前者豪迈俊逸,后者苍劲有力。

 离开二赋堂,在游过几处景点之后,最后来到了位于山顶的“栖霞楼”。据说在宋时就有此楼,而且就有“不到栖霞楼,枉到赤壁游”的美誉,号称“江淮绝胜”。它是一个三层楼高的仿宋建筑,重檐叠角、琉璃碧瓦,丹柱玉栏、耸立于赤壁山的最高处。因楼背山面江,落日时晚霞染红大江,照映楼身,如霞归栖,故名“栖霞楼”。楼名由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所题。登上“栖霞楼”最高层,环顾四周,赤壁山下,看不到滚滚长江东逝水,但见几洼池塘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微波荡漾。穷目旷野,房舍层层叠叠,街道纵横交错,车水马龙、一片喧嚣。千古名作所描绘的诱人景象消失殆尽,东坡赤壁已成为四面被都市所包围的公园景区。此时不由感叹“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篴知”。白驹过隙,岁月无痕,千百年过去,东坡赤壁还在,千古绝唱永存,眼前却是物是人非,也人非物非了。

 我怀着怏怏的心情下山了,当原路返回时,在石阶的门楼背后发现了这样一行文字“赤壁之游乐乎”,我知道这是引用了《后赤壁赋》中一段话。端详着这段文字,我哑然了!

 我思忖着,东坡赤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千年古城黄州的文化根基。它承载了太多世人的仰望;它寄托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它能与江南三大名楼媲美!

 而今的岳阳楼上仍然能够所见“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之壮景;在今天的腾王阁中仍然能够欣赏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在当下的黄鹤楼里仍然能够看到大江奔流,眺望“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空阔!而未来的东坡赤壁,是否会再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我相信人类的审美观会逐步趋同,“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是大地文章”,沧海桑田。人们在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同时,也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