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徒的头像

周徒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3/04
分享

人 工 营 造 之 美

       喜欢人工营造的这些东西,建筑、家具、园林。虽然和那些沉浸其中的大师、专家没法比,却还是为了自己的爱好做了很多事情,无论是买书看书、外出旅游,还是上网上的公开课,都尽力去了解过营造和家具制作方面的事情。

                                                        建  筑

       喜欢建筑,并不仅仅是因为它能提供给人居住、办公、经商等方面的用途,还因为他是建筑师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所能造出来的比自身大很多的美丽物体。无论是在城市、乡村,还是在风景名胜地,除了自然存在的山水百物,一定还有人工营造的各种建筑。一些建筑,由于是建筑师依据美的法则建造的,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学过建筑的人们一定记得这样一些建筑家和他们的作品,高迪的米拉之家,赖特的流水别墅,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看惯了乡村里相互模仿建成的民居,城市里或高耸或宽大的楼宇,寻常人和建筑师都非常想要建造出一些非同一般的佳构,它们要结实耐用,也要能超乎寻常的美观。米拉之家就摆脱了寻常的横平竖直,中规中矩,多用曲线、曲面,极力模仿自然,像是天然形成的建筑;流水别墅倒是线条笔直,却也超出人们的想象,与它下面的瀑布融为一体;苏州博物馆身在私家园林林立的人间天堂,和周围的中式古民居有着相同相近的风格,却能更高一筹,蕴含着大师更为现代的眼光和深厚的设计功底。

       读《水浒传》,知道了开封有座樊楼,亲自去看了它一下。去国外旅游过的人们,一定对一些建筑的繁复外观印象深刻,樊楼相比于古代的其他建筑,也许就是胜在他繁复的外观,立面不规整,房顶不规整,不时向外凸出的房间,脊顶和脊顶层层叠叠、挨挨挤挤,争奇斗艳,方寸之地也能绽放出百般的花样。樊楼只是民间的商业建筑,也许只有外观吸引人,才能在当时寸土寸金的宋都赢得众人青睐吧!和樊楼一样漂亮的建筑也许还有迪斯尼乐园里的城堡,虽然塔楼高耸,一众塔楼也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还与古代历史颇有渊源,却一改人们对于城堡这种古代军用建筑的认知,它不再森严壁垒,不再冷峻严肃,而是童话主人公的家园和秀场,本身也成了童话,成了人们喜闻乐见和一心向往的地方。

       东方的建筑,常被称为土木工程,除了宫廷和民间建筑,可称道的也许还有石窟和一些石桥,以及水利设施,比如龙门石窟、赵州桥、都江堰。西方建筑,则以希腊和罗马为起源,讲究单体建筑的建造,而不太在意院落。希腊建筑至今值得称道的就是那些柱式,用石头建造的房子由于材料本身的性质,常常在若干年后就塌了,现在的雅典卫城,也就只剩下柱和墙,没了房顶。罗马人则是学会了拱券技术,他们造的房子,比如古老的万神殿,历经数千年屹立不倒。以后,就数哥特式建筑较为著名了,比如科隆大教堂、英国议会大厦和威斯敏斯特教堂、巴黎圣母院。建筑的美,是靠材料支撑起来的,无论中式建筑,还是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建筑,都是当时的人们在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上建造出来的杰作,而且以当时的建造能力,这些建筑常常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竣工!离开现实材料和建造水平,单单讲什么样的建筑最漂亮最经典,岂不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

      建筑要非同一般、超越人们的寻常认知,却又要合乎美的法则,与传统有关联,对前代有承袭,并非天外来客,无中生有:如人们常说的源于现实,高于现实,这或许是人们能够接受的建筑理念!与之相对,一些建筑简单模仿某些生物,或是表达对金钱、神仙等的崇拜、追求,对于美学,却是背道而驰,注定遭遇人们的恶评。建筑师若想自己的作品流传后世,为人们所赞扬,不免要多多思量了!

                                                       家  具

       家具作为房间内部的陈设物,被称为房屋的内脏,担负着收纳、摆放日常生活用品的任务,也常常被造的漂漂亮亮的。《营造法式》等书不把它作为营造之物,《长物志》却将它欣然收入,还作为重要的描写叙述对象。和西方家具以及现代家具相比,我们的传统实木家具有着独特的美感:它常常是纯木材制造,各个经过加工的木料用榫卯相互连接,常会有木雕和漆画,虽然会有一些金属合页、把手之类的,却并非是复合材料制作,人们无论贫富使用的都是相同式样的家具,会有木料和用工方面的不同,可不使用现代的胶合板之类的材料。这些家具,若论美妙绝伦,或许要数博古架、坐榻、太师椅、拔步床。

      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之家,不光会有书,还常常会有一些古玩。这些东西或是陶瓷、或是玉器、或由金属、象牙等制作而成,美则美矣,高低胖瘦大小各不相同,摆在案几之上会占用很多地方,也不太雅观,看到书籍可以用书架盛放,古人也就造出博古架来收纳这些古玩器物。它会让每件宝贝都有不同的位置,会有适合它们的高度,每个摆放器物的隔板由于处在同一个架子中,或有对称,或无规则,显得错落有致,妙趣横生,古人后来甚至把它一个架子也造出很多花样,形如花瓶、如铜钱、如梅花、如寿桃,等等等等。也许,古人造它本只为收纳,它却甫一问世便惊艳世人。

       现代西方一位建筑大师勒.柯布希耶为方便设计房屋和家具,曾经总结出一个模数理论,他一定想象不到,古代中国人会凭经验就去制造一些适合人们起居生活使用的家具、器物:坐榻,是古人摆放在书房、客厅招待客人用的坐具,相比于现代常用的沙发,坐榻常要高一点,《长物志》甚至记录下它长宽高等各个尺寸,它和沙发一样也有靠背和扶手,却是纯粹用木材制作,不会用海绵和皮革,却常常有很漂亮的木雕和漆画。古人为了在天冷的时候用它,还要铺上坐垫或兽皮,再放一些靠垫和抱枕用来背靠手扶,天热时则会换铺凉席。坐榻是大小仅次于床的家具,如果在上面再做雕刻或漆画,费工耗时会更多,古代才会仅供官宦富人家使用。

      古人一定也知道,座椅高一点,让小腿能直立起来,让人坐的时候小腿和大腿成的角度是直角或钝角,会让坐姿显得比较庄重、有气势。于是不光坐榻会高一点,太师椅这样的单人坐具也会高一点。太师椅,坐的地方和靠背有大面积的木板,椅足显得粗壮,其他仅作支撑只用的木件则相对细小,中式家具常会用一种方法将一整根木料弯制成椅子的一个部件,以贴合人的后背和侧身,再附以木雕,常常显得大气,也美观。在没有复合材料家具的古代,用优质木材制作的太师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出身低贱的阿Q很想“把秀才娘子的宁式床搬到土谷祠”,宁式床,也就是拔步床,古代宁波是江南富庶之地,能将富贵人家才会用的卧具的制作工艺保留下来也属理所当然。拔步床不光有床腿床板,还有床上边的用四根细柱撑起的一个像小房子一样的架子,有的拔步床的架子则还另有花样,让拔步床像是一个小房间。和坐榻、太师椅一样,拔步床会费工耗时,制作精美,更像一件艺术品,难怪会让阿Q魂牵梦萦。

      古代工匠常会和绘画之人合作,将皇家、官宦、富商才会使用的一些家具器物及其制作技艺传承下来,现代人再想要装点自己的精致生活时才有了可借鉴的东西。这些古人笔下的长物,首先是技术、艺术,是匠心和高雅,其次才会和雍容豪华、高端高价扯上关系,让它们进入寻常百姓家,也并无不可。不必用黄梨木、紫檀木,寻常的榆木槐木泡桐木核桃木就可以,就做成明清家具的样式,当然,是要寻常人家都乐于重新接纳和祖先一样的东西,或许还可以在家具的一些细部小有创新。

                                                       园  林

     提到园林,常去旅游的人们也许马上就会想到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园林和岭南的园林,当然,有幸出国旅行的也会想到凡尔赛宫苑、海德公园、纽约中央公园等。有些人知道它们,则是通过学习,学习园林专业。

      但凡中国的传统园林营造,都有一套固定的章法和模式,就像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总结的那样,需要:造园之始,意在笔先;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起结开合,步移景异;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等等。几千年来承袭总结来的造园经验,造就了颐和园和拙政园的优美,却也形成了坚硬厚实的经验之谈,一提到造园,人们自觉的遵循古老的法则,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因之质疑他人,不惜将有异议者斥为“崇洋媚外”。

      中式园林的优美,美在它是各种人造与自然植物的综合,不仅有植物和水体,还有经过特别挑选的山石和精心构筑的园林建筑,而且这些建筑,往往也只会在园林中才会见到,比如凉亭、长廊、九曲桥等等。园林可以大到园内有山有水,比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也可以小到只如小户人家的小院,当然是经过精心营造的小院。他人心目中以花草为主的园林,在一些园林里,则会改为以山石为主,比如狮子林。而且,中式园林对自然的水体也是情有独钟,上述这些中式名园,都是建在有自然水源的地方,颐和园和避暑山庄都有活水:河流、溪流,拙政园和狮子林则是建在江南水城苏州。

     和我们同属中华文化圈的东洋人,早在隋唐之时就遣使节来中国学习,一定有人也学习了我们的园林营造,才会有“一池三山“之类的仙境营造观点。毕竟非我族类,东洋人也不会完全照搬我大唐,他们的枯山水,说来就是自创,虽然也有石有树,却并无真的水,而是用细细的砂石模拟海湖等水体,要经常用工具耙出漂亮的波纹;东洋人细化了园林,庭院营造被称为平庭,有时或许就是街市店门外很小的一块露着泥土的空地,想要美化它,不妨就用到平庭的构筑方法,造的有树有石灯笼有砂石,小巧有趣味。很大的有宽阔水面的园林,则是舟游式园林,东洋人真的对园林游览方式也进行了细分,有的是坐观式,有的是步行游览式,有的就是舟游式,乘船游览。植物修剪,也许古代的中国、东洋、西方都有,东洋和西方的明显了许多,一些特定的植物,比如马尾松和一些观花的灌木,修剪后会更漂亮,我们的则像是一门农业技术,是作为作物的日常管理去做的,并不见得单单为了观赏。园林脱离人工后造成的苔藓大量生长,在东洋人眼里也属惊喜万分,以后的园林营造,竟然也有专门的苔藓园建造。

      法国造园家曾经说过“让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之类的话,栽种花草时也使用直尺圆规想来是一定的了,为了迁就园林,改变原有地形地貌,也就会是理所当然。所以,法国园林看起来就”中规中矩“,花坛(花结坛、刺绣花坛、盛花花坛)、绿篱和绿色雕塑、喷泉、水渠,所有的自然之物都要按照人的意志,经过人的加工去构造成人想要的美丽图景。凡尔赛宫苑被当做王权的象征,真的是恰如其份,它最能体现人类对于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当然,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人用植物和建筑去体现数学之美、艺术之美;自然,是劳动改造的对象,是表达对美的印象的工具。连高大的乔木也不可避免的要接受修剪,灌木被用来构筑花坛的边缘又或是组成巨大的迷宫,连人工堆造的土丘都有着严格的立体外观,这样的园林,真的够震撼得了。

     也许是要刻意的表达与高卢人的不同,英国人见识过我们的园林后,就刻意的学着去建造一种他们认为是在模仿自然的园林-----自然风景园,风靡一时的万能布朗,用模仿自然森林的方式建造树丛,有意的对水体不加修饰,看似随意的种些花草,就惹得人们争相追捧,毕竟,这也是与法国人的园林莫大的不同!可是,时间的推移会让人觉得,不加人工的自然的山水也就是这样,自然风景园,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人们从英国人这里学到的,难道是花境?现代的园林学总结道,园林可以分为自然式园林、规则式园林,两者混合的混合式园林三种。中日英的自然式园林和法国的规则式园林都是有益的园林建造经验。他们一起被提炼成园林学说指导者以后的世界园林建设。

      美国人就开始用学到的各种园林建造理论,来为他们的城市打造各种绿肺、业余休息游戏场所。比如纽约中央公园,除了有树木花草和水体,还有运动场球场等体育设施,儿童游乐区、溜冰场、游船等游乐设施。公园有大的,也就有小的,中央公园可以大到跨几个街区,一些小的公园则是只有方寸之地,有一些树木和花草,一处水景、一些座椅或成套的园林家具,以前我们叫它街心公园,现在,我们知道它还有个名字叫做口袋公园。西方兴起的工艺美术运动为这些公园提供了座椅、园林建筑、艺术陶瓷等物品,公园也常常被用来作为戏曲演出、焰火表演、野炊等的场所,以及作为躲避地震等灾害的室外安置地点。科学家为了研究植物,也把园林作为工具,开辟出专门的地区建造植物园,配备温室等设施-----植物园于科学家来说是实验室,是植物仓库,于寻常人而言则是植物的博物馆、认识万物的课堂。人们还利用园林知识在野外建设旅游风景区,借助自然美景,建造一些园路、天梯、玻璃桥等,就可以打造出适合旅游的目的地。

     园林建造理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有一个解构主义理论,当初跟园林没有任何关系,当它被提出来以后,却被一些建筑和园林设计师用来设计出一些建筑和一座前所未有的公园------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好多人,到现在也许即使身在这座公园里,也不见得明白解构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不妨碍他们要求新求异的来看看这里到底和别的公园相比有何不同,毕竟这里确实有别致的美景。人的认识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前进,即使错了也总是迈出步去了。面对这个解构主义公园,人们也许会有太多的不理解和质疑,但不妨接纳它,即使是我们中国老祖先非常成熟的造园理论,也免不了有兴起--发展--鼎盛--败落的一个周期,造园家能明白的一些东西,寻常人不见得了解其门道,所以从古到今我们有些园林造的确实不怎么样,而看看那些不一样的造园理论,或许可以不经意间激发灵感呢?

     建筑、家具、园林,共同营造了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时所处的一个环境,是用美学的眼光去营造的环境,如果满不在乎,建筑只是遮风挡雨的地方、家具不过用来收纳衣服和日常用具,而园林更是可有可无。只有在乎并有意为之,它们才能带给人美的感受。但愿人们在面对它们时并不是来去匆匆,视而不见,而是能真心去感受它们的美好。

(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