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建刚的头像

董建刚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1/09
分享

来自腾格里沙漠的哈达和歌唱

                      来自腾格里沙漠的哈达和歌唱

                     ——王卫民长篇小说《泥峪川》阿拉善研讨会散记

                            哈  达

它很蓝,蓝得就像辽阔无垠的阿拉善大草原,它很温暖,就像来自阿拉善人那一句句问候和关切,它很香甜,就像阿拉善人给你捧起的驼奶酒,入肺润骨,意味无穷。

歌舞声中,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作协副主席,文联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张继炼手捧哈达向王卫民走来,虔诚满眼的王卫民笑着低下头,让张主席手中的哈达,缓缓飘落在自己脖子上。

掌声,欢呼声在晚宴大厅响起,合唱《苍天般的阿拉善》以特有的旋律,把欢迎晚宴推向高潮。

这是抵达内蒙古阿拉善盟的第一天晚上。举办方以献哈达为亲情,以酒为盛意,让我们亲自体味了一回阿拉善人的好客和真诚。

“歌声不断,敬酒不停”是阿拉善人待客的一句俗语。当你看见荡漾友情、亲情的酒碗里,升起一股股酒香和歌声,当你依照当地习俗弹一指酒敬天,弹一指酒谢地,再弹一指祝福对方,而喝下清澈香甜的美酒时,你会立刻感到:氤氲胸间的喜悦已在瞬间点燃。

哈达贴紧在胸口,美酒啜饮肺腑,人间最美时光就在眼前。何况还是在祖国大家庭和阿拉善亲人在一起,做一次小说研讨会,你的眼前忽然一亮:与其他兄弟民族一样,阿拉善人的热情和真诚,让你分明感到:王卫民长篇小说《泥峪川》研讨会在阿拉善盟举办,真是来对了地方,遇到了缘份和亲情。那不时溢满大厅的酒香和歌舞就是阿拉善人最精彩,最标准,最真诚的亲情表达。每一位阿拉善人的微笑和真诚,只有一个维度指向:那就是,捧出金子般的纯真情谊。他们以蒙古族人特有的待客方式,让你感到:这里,就是国,这里,就是家。

接过酒碗轻轻喝一口,后边的敬酒接踵而至而至。再接一碗喝下去,一股热流在胸膛恣肆翻卷。王卫民接连喝了三碗,敬酒的男女依旧欢呼而上,随着一声高喊“再来一碗?”笑声,掌声再次响彻晚宴大厅。王卫民扬手对我说,甭怂,撑住喝!

张主席斟满一碗酒,对我说:别急,慢慢喝,不醉人。说着将哈达披在我脖子上。他说,这是阿拉善人的待客大礼。回去悬挂在客厅或放在书房,你会随时看见阿拉善人的真诚和歌声。

我左边是秦川文化老总,陕西作家刘惠女士。张主席给刘总披上哈达,说,哈达代表阿拉善人的真情,在即将来到的新年里,祝愿秦川文化生意红火,再创辉煌!刘总接过酒碗咪一口,说,作为秦川文化,我要再次向你们说声感谢。感谢你们在这美丽的阿拉善,为我们陕西商洛作家王卫民举办《泥峪川》研讨会。请接收我再一次的敬意和感谢!

企业家刘刚接住哈达,说:我们不会辜负阿拉善人的深情,积极参与《泥峪川》研讨会,开好研讨会!王卫民接过张主席手中的哈达,给满族作家,诗人西马加旺披上,再面向整个大厅,说,让我们一起为热情好客的阿拉善人,为这个好时代举杯!一阵呼喊响起:来,为这个好时代,我们干杯!

                                         凝   望

说好的一起去腾格里大沙漠,可要上车时王卫民竟说他不去了。张继炼主席说:那好,我们去吧。

阿拉善盟地处我国四大沙漠之一的腾格里大沙漠之中,常年降雨稀少,可这里春夏秋依然绿树成荫,湖水荡漾。就是在这深冬时节,阿拉善人栽植的松树,杨树,沙枣树和膝盖高的杂树灌木,依旧能看得出沙漠植被,往日那碧绿摇曳,绿风习习的婀娜风姿。

一路上,张主席不时吟唱《苍天般的阿拉善》歌曲。他指着窗外的浩瀚沙丘说,你们看那一个个耸起的沙堆,那是我们阿拉善人种植白芪的沙堆。它挡风又固沙。随着他的话望去,那不断起伏跌宕的沙丘上,一丛丛白芪隆起在沙丘上。挺出黄沙的大半个身子,铮铮铁骨,枝杈雪白。尽管绿叶已落,但它那葳蕤和峥嵘,在张主席描述中,莹莹可见。

张主席说,你看沙丘这流线型金色酮体,那是沙风吹拂的杰作。他回答我们的提问,沙漠从来不伤害人类,倒是人类常常会伤害到沙漠……每一处沙漠之下,都有一处清澈的淡水湖泊。

他停下车,在路边指给我们说,你看这流线型的沙丘,若是肆意去践踏或蹂躏它,那它就会在一夜之间,将黄沙统统吹向你。它会无声警告你,你已经做的太过分了。

望着无边无垠的金色沙漠,张主席说,这里就是我国四大沙漠之一的腾格里大沙漠。在我们阿拉善人心里,它最亲切,最辽阔,最生动。他总面积4.3万平方公里,习惯统称腾格里沙漠。在它内部,沙丘,湖盆、草滩、山地、残丘和平原交错分布。它有湖盆422个,半数有积水,是干涸或退缩的残留湖,平均气温摄氏7.8度。是大自然对整个人类的一份情缘大礼!可惜,王卫民没有来……

望着隐约在金色沙海中的“世界汽车拉力大赛英雄会景区,”张主席说,当下看来这是在提升自治区和阿拉善的知名度,实施扩大开放的一件好事,可从沙漠生态呵护来看,我会把我的看法一直保留着……腾格里大沙漠,可是阿拉善人生存的保护神啊!

我记起他说的那句话:每一处沙漠之下,都有一处清澈湖泊。千万年不会干涸的淡水湖,是沙漠植被的生命之魂,也是阿拉善人生存的命根子。

我半躺在一处沙漠酮体上,镜头中显现无边无垠的梦幻酮体。洁净、神圣、柔软、细腻,就像一尊尊睡佛,令你只可供奉,尊敬和心仪。不可随意,更不可腻玩。我决定放下相机。我觉得我的脸在发热。一股莫名其妙的负罪感悠然而生。

这一群流线型沙漠的洁净,精致,亲妮和大方的金色酮体,带给我们当代人的震撼和惊叹,在这辽阔无言的大沙漠面前,我们到底还要经历和将要经历什么?

一波接一波的酥酥沙风,绸缎一般吹拂在我的额头和脸上。我想起了故乡门前的那一绺苇丛,想起了外婆和妈妈的吻,想起了父亲夜半为我织草鞋的窸窣声,想起了姐姐为我洗脸时的喃喃呵护,想起……太多的想象,一下子在我眼前翻来滚去,我下意识地站起来,静静地望着腾格里大沙漠那起伏安静,辽阔无垠的金黄色流线型酮体,我想尽快结束游览上车返回。

回到房间,不料王卫民主席也在隔窗凝望着蔚蓝辽阔的阿拉善城。高天之下的阿拉善新城,街道如洗,碧空万里,仿佛人间仙境。衬着远处贺兰山那雄伟身姿,让人心胸宽敞而安静。

他拿着一本专为研讨会写的发言稿,说,你看人家对咱们就像亲人一样,让我这小小的作家,咋样感恩和铭记呢?我点点头。他说,真想和你们一起去沙漠,可一想到沙漠生态和创作研讨会,我就想,要把我的发言做得更加细致,万无一失。

说着,他拿出带来的西药片,就着温开水囫囵吞下,眼含感激说道,来到阿拉善,我无时不在想,没有当下国家盛世大环境的支持和包容,我王卫民就是再有能耐,还不是在孤独徘徊吗?

                                     骆   驼

几只骆驼出现在沙漠路边,张继炼主席停下车,对大家说,你们看看这些骆驼吧,他们很友善,很温存,是人类的好朋友。

这是六峰骆驼,两峰在路边吃骆驼刺,四峰散落在沙丘上啃食梭梭草,还不时扬起头,向我们这边张望着。

张主席说,这是沙漠牧民饲养的骆驼,一连几天几夜,甚至几十天都吃住在沙漠中。有时候几个月后主人才接它们回去。我试着靠进观看,前边的一峰竟然静静地着看我。我又朝前走了几步,为这一峰骆驼,拍摄了五秒视频。作家刘惠喊叫着,举起手机连拍多张相片,嘿嘿直乐:我就说嘛,左眼皮跳,原来是碰到了我喜欢的骆驼啊。有缘,我和沙漠还真是有缘!

走了几公里,路边又出现了一群骆驼。有金色,白色,褐色和黑色的,让人打心眼里喜欢。黑色和金色的脖子到后脊骨驼毛下坠,浅灰色的似乎刚剪了长发。白色的像刚刚生了一身白绒毛,显得有棱有角。但都在扬起脖子,向我们张望一会儿,再把嘴搭在梭梭草或骆驼刺或灌木丛上啃食着,咀嚼着。就像一群小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假期作业。

我把录像给王卫民看时,他说,这些骆驼和遍布沙漠里的梭梭草,骆驼刺,白芪以及那些千万年不死的灌木草丛,是他们用微量的肌体抵挡着干燥和严寒,为阿拉善盟带来绿色和安宁。

睡了一会儿起来,王卫民依然在灯下修改他那发言稿,还不时轻轻念叨着。看着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我眼前走动着一群沙漠骆驼……

                                  研    讨

气氛热烈而实在。看得出它已激起了王卫民整个听觉的警觉和竭力吸吮。女作家张瑞芳宣布研讨会开始后,张继炼主席首先发言,他肯定了《泥峪川》的创作和社会影响后说道,一个优秀的作家,能在自己长篇小说创作中,将各个人物命运走向拿捏自如,游刃有余。直至耗尽作家一腔心血和精力。这是考验一个优秀作家成功的关键。而王卫民的创作,通过我的阅读,我认为已达到了如此高度。值得阿拉善广大读者和专家的肯定和讨论。

阿拉善盟作家张尚东对《泥峪川》的文字,提出一些和大家不同的看法。他就小说引用商洛方言“扑索”的地域含义与王卫民做了面对面提问和交流。王卫民毕恭毕敬地认真解答,并亲手比划示意“扑索”在商洛方言是指:用手轻轻地来回抚摸,以达到安扶和镇静。

阿拉善女作家李玉秀写了近六千字的读书笔记,她的发言全面而详细,从《泥峪川》开篇到最后一章都做了详细的阅读笔记,并让王为民当面解答,当初创作所想所愿,引得阵阵掌声和欢呼。

新到任的阿拉善盟文联主席田宏远和文联领导王秋才先后发言。从《泥峪川》的题材和创作影响,到今次的专门研讨,对王卫民创作给与建议和提示。随后二十几位盟内外作家,专业学者,人人手拿发言稿,对《泥峪川》做了大刀阔斧般的分析和研讨。上海《大家文学》主编,诗人西马加旺,陕西作家秦川文化刘惠女士,河南鹤壁市作家田万里等省市作家纷纷发言,对王卫民长篇小说《泥峪川》的创作展开逐章,逐段,逐人物的分析,讨论和建议。

怀抱一大捆研讨会发言稿,王卫民说,回去我要认真阅读,认真体会,力争再版的《泥峪川》能够更完美,更精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