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绪维的头像

周绪维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6/27
分享

也谈“差不多”先生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生活是一个大熔炉,社会千姿百态,包罗万象,生活百媚妖娆,柳暗花明。人类进步的文明贵在能够以海纳百川的智慧与包容驾驭思想,能够以日臻完善的实践与理论丰盈思想指导意识行为。二〇二二年高考成绩查询甫始,无独有偶在莒县一中校门口不经意间听到两个高三学生家长谈论孩子高考成绩孬好及填报志愿的只言片语对话。大意听见,其中一位家长问另一位家长说:你家孩子聪明、平时学习挺用功,成绩考得不错吧?!另一位家长笑嘻嘻地答曰:今年数学难孩子发挥不太理想,成绩还行,念个一本差不多吧,应该没问题。无意间听着这样的对答,我内心总觉得有点想笑。事先说明一下我无他意,仅仅只是觉得好笑而已。我心中暗想,成绩还行表达的是什么概念或是什么意思,念个一本差不多又是如何一个说法啊?!是在炫耀考得不错呢或是内心真的叹息孩子发挥不好啊,抑或是要不是发挥不好就考得更好呢?后面的对话我不得而知,那位家长其欲表达之意,半掩半敞、含糊其辞,让人啼笑皆非,我自是不敢妄加揣测人家。正所谓应了那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精辟论断,可是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一部分人见怪不怪,对于结果导向性语言的陈述、表述、表达不能棱角分明、一针见血地表达其想表达之意,未先斟酌而后言,信口拈来的差不多,总是让人怀疑人生。我不敢苟同他们的这种说辞,也不能断章取义,却也浑然地不这么认为。于是乎,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社稷情怀和处事哲学里,我突然掂念起了胡适先生《差不多先生传》里描摹的差不多先生。透过语言的你往我来,在那个学生家长身上,或许若隐若现地瞥见了差不多先生的影子。

《差不多先生传》是一篇传记体杂文,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胡适先生发表于上海《申报》上的一篇抨击社会不良风气和针砭时弊的经典小品。它所折射和衍生出来呼吁社会改进陋习语言、不良风气的积极呼声已清朗明晰、卓有见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写作是必须与时俱进的,也必然追求和符合其鲜明的时代色彩、特征的。我想,文章写作目的大抵应该如此吧。我们常说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众,然后文艺或文学作品就是创作者把其对事情或事物的客观认知、所感、所想、所悟糅合起来的一种思想或意识活动,反映社会中一个群体或一部分大众广义或狭义的实践活动。现摘抄《差不多先生传》部分原文如下,与大家共赏析、参悟和思考: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很不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因篇幅问题,《差不多先生传》后面的文字笔者不再摘录,如有兴致,大家可以查阅欣赏……

读完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差不多先生的大体音容笑貌和大体形貌轮廓已翩翩然浮现在读者的眼前,差不多先生的种种差不多理论行为、行径不禁让人唏嘘不已、啼笑皆非,真是觉得可悲又可笑。在可笑之余,也不得不让我们深刻地反思和追溯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背景和时代根源。差不多理论是一种模糊的工作态度和社会文化陋习,反映做事不循规蹈矩,不按章法办事,做任何事情态度马马虎虎,不注重讲求细节。做事浑浑噩噩,不追求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或目的。古人云:细节决定一切,成大事者,必注重细节。

《差不多先生传》通过差不多先生对人生处世态度和生活中的一些孤僻行为、对话、意识、思想,用虚拟化的手法,以艺术化、抽象化、形象化的语言讽刺和暗喻了那个年代社会中一部分人消极的混世哲学,批判了那种办事不认真、自欺欺人、敷衍塞责的混世哲学。这种批判哲学的实用性和功效性,之于今天也不足以过时,对于敦促人们追求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干事也有着积极的鞭策作用。打开厚重的历史巻轶,细细品读沉淀着灿烂恢弘历史的文字,总会让我们开卷有益。也正如司马迁在《资政通鉴》中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

日常工作生活中,社会活动或人际关系交往中,在不同的环境、不同阶层的人群、不同的场合,我们往往会听到诸如差不多、大概、也许、基本等这样的模糊词汇。之所以称之谓模糊词汇,是因为这些词汇很难给予事物或事情的发展趋向、结果或事物的发展进程一个准确的理性界定和发展结果的精确描述。

“差不多”等词汇表述的是一种模糊概念,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不确定、迟疑不定的怀疑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权衡,这也是一种不严谨、不科学和不负责任的消极处事态度。

差不多思想意识给工作或生活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试想一下,现实中每个人或多或少会遇到过这种情景,甚至于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去使用这些词汇。如何规范模糊性词语类语言运用表达,不断推动减少并克制这种无形语言绊脚石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的运用,这将是一个长期常态化寓教于帮的过程,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意义所在。衍射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上,差不多思想所产生的危害是无法想象的。电器元件差不多接触良好、螺丝钉差不多拧紧了、管道压力差不多在控制范围内、电机运转速度差不多正常、质量指标和工艺技术要求差不多符合规定、工作计划差不多完成等等诸如此类,仔细忖度和分析“差不多”思想支撑的逻辑性是经不住推敲的。从一定意义上来权衡,“差不多”实际上隐喻着差多了、差很多的意思。譬如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安排秘书尽快组织材料撰写一篇发言稿,三个小后董事长或总经理催要发言稿,秘书回复说发言稿撰写差不多了,我想从严格层面上来说这里所谓的“差不多”可以理解为还不行抑或只是完成草稿,还需在发言主题、语言层次、语句润色、演讲目的等方面上进一步修饰整理,但实际上秘书所表达的意思是完成了的意思。模糊词汇的运用涵盖了事情进展的本来发展脉络,很容易给人产生一种错位的思维意识,往往给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记得,一位著名世界500强某企业集团管理CEO说过这样一段话,至今使我记忆犹新。他说,如果一件产品的完成需要多道工序密切地配合,假定其中每一道工序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指标都差不多或基本合格(假定合格率90%的话),那么差不多面对我们的后果是很严峻和可怕的,经过这样的五道工序之后,产成品合格率仅仅达到预期效果59.4%,意味着生产出的产品就是次品、劣质品,我们需面对的问题是重新返工,最终结果将导致机器磨损、人工费用、材料损耗等等。因此,企业需要为其付出昂贵的代价来弥补产品质量差不多所带来的负面连锁效应,给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不可估量,其危害程度不言而喻。毋庸置疑,从这方面来审视“差不多”思想的否定作用显而易见。这也是很多企业家在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上都做地非常成功,但是赢利者寥寥无几。为什么其它方面都做得非常好,而很难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最后摘到桃子的只属于少数人,深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症结只有一个那就是疏于全员质量控制管理,总觉得质量差不多合格就行,管理差不多也无碍效益,只注重粗放式的质量管理,疏忽或者不重视质量指标的精细化管理,“差不多”思想的存在,最终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企业赢利更是可想而知,甚至濒临破产边缘。

关于“差不多”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式危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老先生在其所著的《差不多先生传》一文中,以通俗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题材,用委婉、含蓄的意境和辩证手法,形象生动地娓娓述来,同时针砭时弊、讽喻了社会中的各种“差不多”思想,并一针见血地抨击了“差不多”思想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我想现实中也许有太多的个案事例在引导、教育、警示和鞭策我们,使得我们不得不认真反省和解剖一下自我认识。因为正是有太多的“差不多”思想的存在,制造了无数的劣质项目和豆腐渣工程,使国家蒙受了巨额的经济损失,给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为“差不多”质量意识观念的存在和金钱利欲的驱使,使得一些企业和行政执法监督部门甚至无视国家法律法规,酿造了诸如三鹿奶粉质量事故、苏丹红事件和众多食品企业违规使用工业添加剂等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因为差不多安全侥幸心理的存在和作祟,每年导致了无数次重大交事故、煤矿安全事件和危险化工化学品原料爆炸事故的频频发生,这些事件、事故的存在和发生难道仅仅是偶然吗?!意识不够重视,思想开了差不多的小差,然后导致了问题差不多发生了。分析事件、事故背后的深层原因,“差不多”思想意识体系的存在也许最能说明问题,这无一不是在向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差不多”思想要不得,差不多理论是一颗定时炸弹,差不多随时爆炸。它不仅害人害己,危害社会,同时也妨碍和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特别是在科学研究、工业制造、航天科技等领域,工作敬业态度及缜密的细节处理来不得半点马虎、半点纰漏,否则就会出现不可预控的灾难事故。1986年美国航天局发射的哥伦比亚“挑战者号”航天飞船刚刚升空就发生了巨大的爆炸事故,据报道这次事故造成7名宇航员罹难,给美国航天事业造成人才和不可估量的巨大经济损失。究其原因,经调查竟是因为一个“O”型圈在低温状态下失效导致的。失效的密封圈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尽管在发射前夕就有多位资深工程师提出发射气温太低不能发射,但是正是因为主管此次发射运行主要领导认为“差不多”不会出问题,结果事与愿违,最终导致了迄今为止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由此可见,在科学面前“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差不多心理观念和不严谨的工作态度要不得,否则就会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局面发生。

从哲学唯物辩证论角度审视当今社会中的形形色色的“差不多先生”,他们在潜意识里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哲学论--差不多理论,总认为差不多逻辑不会出现问题。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差不多先生的差不多哲学表露的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混世态度,在他们的心中、眼里、嘴里、脑子里什么都可以差不多,工作差不多,人生差不多,时间观念差不多,总之差不多哲学已深深已植入他们的骨子里,刻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举中。总之,差不多先生的差不多理论于社会、于个人百害无一利,差不多理论不要也罢。

差不多先生的差不多逻辑理论,危害社会,害人害己。差不多先生,是一个修饰名词,是一个抽象群体,也是一个个体,是你,是你们,是他,是他们,或许就是我们自己。朱熹在《近思录》中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我们呼吁起来,减少甚至不使用差不多理论,杜绝差不多先生的差不多逻辑。久而久之,差不多先生就会消亡,差不多理论自然也会毛之不存皮将焉附。

好一个差不多,差不多先生还是做不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