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绪维的头像

周绪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2/01
分享

那年,一个鸡蛋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一个难忘的童年,一个属于自己色彩斑斓的快乐童年时光。那些随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远逝的时光里镌刻着令人流连忘返的童真、童趣、顽皮、懵懂,或许还裹藏着一个童年天真无邪的小秘密。岁月摇曳青春衣袂,时光翩跹烂漫印记。或许某一时刻,那些闪烁着快乐与智慧的印记碎片像电石火花般瞬间激活了记忆深处一圈圈的涟漪,泛起的水花不断地冲刷着记忆的河床,在芊芊莽莽的记忆柔波里一个尘封多年的故事又被拾起。——题记

不知道什么原因驱使,抑或是童心未眠对那段烂漫时光的无限眷恋,蓦然间我又有一种使然想提笔记录一下童年里与《一个鸡蛋的故事》的故事。

这是三十多年前,关于一个鸡蛋与五块糖的故事。

几十年过去了,但是一个鸡蛋的故事一直深藏于心底。总感觉内心有所愧疚于母亲,愧疚于自己创新发明的物物交换的“小聪明”。哎!一切的愧疚都归咎于孩童时的年少无知、懵懂顽皮。诚然,哪个童年不顽皮呢?!谁的童年没有故事啊?!如今再回想起来,一个鸡蛋的故事也不免让自己啼笑皆非。及至后来,每每讲给孩子们听,他们总会好奇地睁大眼睛不停追问,听完彼此相视会意,然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哈哈一笑,算是徒增笑耳罢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鲜明的历史特点和烙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除了沿海地区外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民生活相对贫乏,人们的物资生活极大匮乏。我的老家地处鲁东南地区,那时农村地区的生活状况更是可见一斑。当时,国家对生活物资等实行计划经济制度计划供给管理。听大人们叙说,很多东西都得需要一些票据兑换。如到乡镇驻地或管理区(几个村子集中起来设立一个行政部门便于管理)供销社门市部扯几尺布匹做衣服需要布票兑换,买食用油或米面需要粮票兑换,割肉需要肉票,买鱼需要鱼票,其他还有如自行车票、煤票、酱油票、豆腐票、副食票等等。总之,很大一部分生活物资归属国家统一管理,大抵都需使用票据兑换。记得,前几年翻找旧东西时,偶然在老家母亲结婚时的大衣柜抽屉里发现了一些保留下来的旧布票、粮票,虽然时间久远,但是票据保留完好如初,上面的度衡量文字依然清晰可辨。

这些镌刻和标识着浓浓时代烟火气息的老票据,如今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却记录和融入了几代人满满的青春足迹和印记,流淌着人们对那个年代的美好眷恋。

当下,经济日新月异的跨越式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物资的极大丰富,满足了人民群对美好生活的不断需求和无限向往。现如今的孩子对于上海牌大白兔、金丝猴奶糖、阿尔卑斯、喔喔等糖果应该司空见惯,一点也不陌生了吧!忆往昔,记忆旧曾谙,片片记忆花絮在时光流连辗转中又浮现于眼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期,城市孩子能吃上一块地地道道的上海牌大白兔奶糖可谓是一件值得无比骄傲和引以自豪的事情,由此可见大白兔奶糖的受众青睐和稀缺程度。而于农村地区或庄户人家的孩子大白兔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更别说是奢望吃上一块了,或许梦境里可以大快朵颐吧!

杨绛先生说过:苦过才是生活,熬过才是日子。是啊,这句话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们是颇有感触和体会的。那时,农村大部分人家的生活是很艰难的,用“拮据”二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倘若一个家庭里有三、四个或四、五个孩子,别的不说光吃饭就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那日子就更加捉襟见肘了,可生活难不倒勤劳朴实的农村人。为改善家庭物资生活状况和给孩子们增加营养,那时候农村家庭都是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基本家家饲养着牛、马、骡子、驴、猪、羊、兔子、鸡鸭鹅等畜生和家禽。牛马驴骡子一般是几户关系相近的家庭共同饲养,牛马驴骡子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力,减轻人力帮助耕种、收割庄稼。猪饲养大后便可出栏卖钱或是年底杀了卖肉,留下猪头等下水做祭祀神灵或祭拜先祖,也顺便犒赏孩子们。羊奶可以替代奶粉给孩子们额外补充营养,兔子可以吃肉或卖掉变现贴补家用,而鸡鸭鹅产蛋则可以直接卖钱用于维系日常家庭的各项开支。记得,小时候得过气管炎,为给我额外补充营养为此家里还曾养过一只奶山羊。产奶期间需要每天定时挤奶,煮熟的羊奶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膻味,需要添加几勺白糖,这样膻味似乎有所减轻,据说羊奶的营养价值极高,但是有几次实在不愿意喝了,瞒着大人被我偷偷地倒进老鼠洞里了,现在想来有点不知好歹,完全算是辜负了大人们煞费苦心的一片好意。那时,依稀记得母亲总是把卖鸡蛋的每一分钱都攒起来放在一个储钱罐里,譬如打酱油、买醋、买盐、买洋油、买蜂糕、桃酥等点心,或者家里临时来客人招待割肉、买菜什么的,过年给我们添置新衣服、买铅笔橡皮作业本等等。总之,鸡蛋所发挥的作用大着呢!要知道那时一个家庭的日常琐碎、零星开支全依仗鸡屁股啊!鸡屁股就是那个时代农村人家殷实的“家庭银行”啊。

一年之计在于春嘛!一切都得赶着早儿打算,母亲的勤劳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且是过日子的行家里手。尽管母亲没能上过学,但是各项开支总是精打细算,算计和搭理地有条不紊。庄户人家过日子,心里得有个算计和打算。记忆里,每年正月里母亲便早早地盘算着开春后买鸡苗的事情,今年需要增添几只母鸡、几只公鸡早已了然于胸。每年清明节前后,村里便有营生鸡苗的生意人用摩托车、自行车拖着竹篾(或芦苇或辣条子)编织成的长条形筐子大街小巷的大声吆喝:卖小鸡喽,好小鸡喽,卖小鸡喽,好小鸡喽……。为吸引人们围观,卖小鸡的生意人总是故意字正腔圆地将吆喝声拖得长长的,小孩子们觉得甚是有点滑稽、可笑。每次,我们都前呼后拥的簇拥着他,觉着好玩也便学着其吆喝声,拖曳着天真无邪的稚嫩童声卖力地吆喝着:卖小鸡喽,好小鸡喽,卖小鸡喽,好小鸡喽……。惹得卖小鸡的生意人开怀大笑。于是,隔三差五卖小鸡的生意人便出现在村子里,这样的叫卖吆喝声前前后后大抵持续一、两个月时间。每次听到卖小鸡的吆喝声,母亲与左邻右舍、屋前屋后的大娘、大婶、嫂子们便一起凑着热闹各自挑选自己中意的小鸡苗。当然,挑选鸡苗是颇有学问和技巧的,通过小鸡体色、体型、胖瘦、脚趾、嘴巴等外形的“望闻问切”,不仅能够区分小鸡性别公、母,还能大致判断其成活率的大小。这一点而言,我是十分佩服母亲遴选小鸡的眼光和技巧的。因此,每每我家的小鸡成活率在邻里间都是最高的,很少有夭折的。但是我是一点不懂的,每次我只是觉得好玩跟着母亲看热闹而已。为确保成鸡率,我们家一般买二、三十只小鸡,这样至少保证二十只以上的成活率。母鸡用来产蛋供日常食用和卖钱贴补家庭开支,公鸡长大后用以招待重要客人或是逢年过节自然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了。后来从母亲口中得知,来我们村子卖小鸡的生意人都是多年老主顾,邻里们买小鸡的钱都是先行赊欠着,等到秋天小鸡长大产蛋后卖了钱再与其结清欠款。我想,做生意也是颇有学问与讲究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建立相互的信任和信誉关系。

刚刚买回来那些橘黄色可爱的小鸡是很娇嫩、娇贵的,总是挤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憨态可掬、模样萌萌的,很是惹人喜欢。它们得需要好生喂养和照料着,母亲用心、悉心地照料那些小鸡就像小时候照料我们那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买回家的一堆小鸡通常放在一个下面铺着废旧棉絮或旧报纸的大纸箱子里,然后放置在炕头一侧,生怕冻着这些可爱的小家伙。那一身毛茸茸的毳毛简直漂亮极了,用手轻轻地摸上去柔柔的、松松的、软软的,总是令我们这些孩子们爱不释手。

日子在不知不觉中过得可真快啊,在母亲的精心饲养和照料下,转眼间四、五个月小鸡便长成了大鸡,争气的母鸡们便陆续开始为主人家下蛋,以补贴家用减轻主人的经济负担。母鸡进入产蛋期后,母亲便更加悉心饲养着,经常给予一些苞米、高粱、麦子、黍子、麦麸、浸泡后的大豆饼、花生饼等等,以增加母鸡的产蛋率。为了给母鸡创造一个良好的产蛋环境和氛围,母亲专门托人用藤条编织了一个底部平坦四周封闭起来的圆形筐子,一侧只留一个进出产蛋的出入口,底部铺上一层松软的干草,这样一个产蛋的鸡窝便大功告成啦。一份付出,一分收获。二十只母鸡也没有辜负我们一家人的众望,产蛋期每天将近产下10个鸡蛋。记得,每天下午黑天前母亲照例笑眯眯地从鸡窝里小心翼翼地捧出像金蛋子一般金贵的鸡蛋,要知道我们姐弟三人的上学开支和春节新衣服的钱就全靠这十几只母鸡了。每天看着母亲捡拾鸡蛋那一股喜形于色的高兴劲,我们一家人也美的乐呵呵,仿佛生活变得似蜜般甜蜜。

物以稀为贵。那时候,孩子们在一起都喜欢炫耀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好东西。我的一个邻居小伙伴他爸爸在济南铁路局工作,因了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每次回来都带回一些我们从没见过的一些稀奇糖果或玩具,每次总是喜欢在我们几个玩伴面前炫耀、卖弄。记得有一年“五一劳动节”长假,他爸爸又从大城市带回一大包大白兔奶糖,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们几个小伙伴一块去他家玩耍每人给了三块大白兔奶糖,对于第一次得到包装精美的大白兔奶糖,心中甭提多高兴哩,三块大白兔奶糖揣在布兜里两天没有舍得吃,最后揣得都快要融化了才依依不舍分给姐姐吃了。当时,只记得大白兔奶糖的奶味很特别、清香袅袅、糯糯的,吃完满口浓郁奶味,沁人心脾,一块糖还没有细细地咂摸够就没了。那时,心想以后工作挣了钱一定买很多很多的大白兔奶糖一次吃个痛快啊。

记得有一次,看到别的玩伴吃奶糖,自己馋的荒而又不好意思开口去问人家要,于是我就准备回家向母亲要钱买糖。恰巧母亲去地里干活去了,平日卖鸡蛋的储钱罐母亲都是放在衣柜抽屉里锁起来。这可怎么办?突然间,我脑袋瓜子灵机一动,有办法了!拿鸡蛋去小卖部换糖呀。我们村里东北角有一个小卖部,当时是与乡镇供销社门市部联营的,所以日常的生活物品都种类齐全,糖果自然也少不了啦。有一回,跟着母亲去打酱油,看见同村的一位大爷拿着一把子鸡蛋先是卖了钱然后再打酱油。受到这个启发,那时尚年幼的我便也产生了物物交换的念头。站在院子里,眼巴巴地向鸡窝方向瞅着,而恰在此时鸡窝里一只芦花母鸡正刚刚产完蛋咯咯哒、咯咯哒的叫着从鸡窝里扑棱着翅膀飞出来。于是乎,我径直跑向鸡窝不假思索从里面拿了一个带着温度的鸡蛋掖藏进了上衣布兜,心里扑登扑登地一溜烟儿跑去了村里小卖部。那时的我大约六、七岁的光景,站在小卖部里个子还没有货架外面的柜台高。手里拿着温乎的鸡蛋说要换糖吃,柜台里的大娘问我拿鸡蛋买糖大人知道不?我支支吾吾的点点头,大娘幸好没有进一步的盘问,否则事情就露馅了啊。当时,一个鸡蛋价格是9分钱,一块糖2分钱,一个鸡蛋换不了5块糖,不知什么原因大娘还是给了我5块糖,可能觉得我还是个孩子吧。糖紧紧地攥在手里,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但是心里又担心母亲发现鸡蛋少了怎么办啊。庆幸的很,大娘事后一直也没有与母亲提及这件事。后来,一大家人团聚给母亲过生日,我当笑话试着问母亲,母亲说一直不知道我拿鸡蛋去小卖部换糖吃的事情。

有时候人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拿鸡蛋没有被母亲发现,暗地里我又好几次偷偷地拿了鸡蛋换糖,次数多了小卖部大娘自然也心知肚明鸡蛋换糖的由头,人家做生意嘛,有利可图自然也不会多管闲事。这让做贼心虚的我一颗惴惴不安悬着的心才算落地。但是,有几次细心的母亲下午去鸡窝捡拾鸡蛋时老是感觉有一点点不对头,但是感觉又不是很确定。一次私下里,我听见母亲问二个姐姐有没有煮鸡蛋吃,姐姐说没有啊!母亲自言自语地说可能是最近几天母鸡有点欠蛋了,原先一天都是产九、十个,最近这几天怎么都是八、九个呢?我是家里的老小,母亲也没有细问我。我呢,也只能轻松地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呵呵!侥幸逃过了一劫。

一枚鸡蛋的故事,尽管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但是每次想起来,我都会禁不住偷偷地笑出声来。一次,吃鸡蛋触景生情,我突然想了小时候一枚鸡蛋的故事。实在憋不住,我把一个鸡蛋与五块糖的故事当做笑话讲给女儿和媳妇听。女儿因好奇刨根问底地追着问我:奶奶后来知道了你偷拿鸡蛋吗?你一共暗地里拿了几次鸡蛋去换糖吃啊?是什么牌子的糖啊?你不怕奶奶发现吗?当时,你拿鸡蛋心里害怕吗?孩子是天真的,也是认真的,我怎么能在孩子面前自损我光辉而伟大的父爱形象呢?!于是乎,我模仿着中学课本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里的孔乙己先生说,不多也,不多也,不多乎,多乎哉!然后,在一家人的一阵哈哈大笑中收场。

一个鸡蛋的故事,承载着一个特定历史镜头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砥砺前进、忆苦思甜的满满记忆;一块大白兔奶糖袅袅馥郁的奶香味蕾印记,氤氲着一代人挥之不去的烂漫童年时光。

怀念,如烟云般逝去、不可复制的短暂童年。

怀念,那时物质匮乏、但却精神富有,难以忘却的快乐时光。

怀念,还有永远忘不掉的一个鸡蛋的故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