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志坚的头像

周志坚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6/12
分享

那年,我陪女儿高考


那年,其实也就前年。感觉很遥远,但似乎又很近。

实事求是的讲,女儿是优秀的。小学,从1500名报名者中,经过总共四轮的选拔,最后被选定为60名小学新生中的一员,进入当地一所艺术和文化并重的少年艺术学校就读。期间文化成绩始终保持前列,所选器乐中阮,其艺术水准更是达到最高等级十级。这简直就是齐头并进了。初中,就读大家冲破头皮都想进的一所名校 。尽管刚进入初中时,由于课程的猛增,要学习的知识大幅增多,小学“休闲”习惯了的女儿,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恍惚,但也很快调整了状态,最终以高出省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6分的成绩,水到渠成的进入了重点高中温州中学就读。

温州中学,群英荟萃,全市最优秀的学生除了个别特别拔尖的去了外地就读外,其余差不到700名学生全部集中到这里来了,可想而知,其竞争程度是何等的激烈。读书就像是一场武林高手过招,稍有不慎,就输了。女儿面对高手云集的高中生活,力不从心时常充斥在她的情绪里,顾家的女儿像一个尚未断奶的孩子,在寝室里一天一个电话打给她妈妈,一说就是半个小时,话语间无不流露着各种担心,各种害怕,情绪很不稳定。我与妻子再三开导,让她不要有压力,努力了就好,大学考到哪里算哪里。可惜,有理想的女儿,认为我们的话只是用来安慰她的假话。于是压力再增。成绩飘忽不定,入学摸底考排到段400多名更是对她一沉重的打击,认为自己并不优秀。我们再三分析说,进入高中,一切成绩推倒重来,大家都是最最上层的成绩进来的,凭什么你排名还在前列?不要觉得自己初中排第几,高中还要排第几。到了高中,就是另外一个战场,孰优孰劣从头再来。一段时间后,加上她的几任班主任老师对她的关怀,女儿的心态渐渐放平,成绩也渐渐提高了,最好时还排到了段100多名,班级前五的水平。别看这个段100多名的名次,在温州中学里,这可是除清北之外的其他一流大学任选的水平了。

终于高二顺利度过,10门课程的学考,女儿拿到了9A1B的优秀成绩,高三进入了全面的高考复习阶段。学校管理很严,晚上10点必须熄灯睡觉,女儿自己提出,要多点时间复习,希望不要住校,受10点熄灯管控。她想“暗推,”我二话不说,联合了另一个同学的家长,花高价合伙在学校的对面小区租下了一个套房,平时除了吃饭在学校食堂解决,晚自修后女儿回到租房接着学习。高三学习阶段时间是论秒算的,女儿去食堂吃饭都是跑着去,想想就心酸,她努力了。

世事总是在变化过程中行进着,成绩也是。分数虽然起起落落,但是总体还保持着稳定。我们将大学的目标开始锁定在浙江大学,退而求其次是一般的985院校。但是,临近高考前的那一次比一次差的模拟考试成绩,像一块砖头直接将我们砸蒙了,我们滚烫的心,像是在寒冬被浇下一盆刺骨的冷水,冰到了极点。最差的一次模考,总分还不到600分,“不到最后,绝不认输”是我们当时的唯一自我安慰。在这关键时刻,我开一个家庭会议,会上重点讲述了要平静对待模拟考成绩,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再说要加倍努力已经没有用,指出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调整心态,抱着一颗平凡心赴考,我甚至要求女儿,这几天干脆就不要学习了,多睡睡觉,听听音乐,舒缓舒缓情绪。女儿没有接受,她乐观的说,自己还有一条路,那就是高水平艺术团这条路,因为她一直没有放弃中阮这个器乐,平时复习文化课后,每天安排自己练琴一小时。作为保底高校,我们参考了老师的建议,提前报了浙工大的三位一体招生项目。

2020年,是一个不平常的年。新冠疫情的来袭,将高考的一贯时间搅乱。教育部门综合各方考量,决定将高考时间推迟一个月,即改6月份为7月份。俗话说,七分努力还要有三分运气。推迟一个月高考的决定,对于有些人可能是利好,但对于有些人可能就是利差。这个决定,从某一个角度讲,客观上改变了一部分人的人生轨迹。

临近高考前几天,我入住女儿的租房里,配备了锅碗瓢盘,特意为女儿的高考保驾护航,为她准备一日三餐的饮食。担心她吃食堂吃坏肚子。

77日迎来了第一天的考试,考场安排在本校。没有意外,语文被安排在早上。那天我算好时间,叫女儿起床,吃过我做的早餐后,陪她到了学校门口,看她进入校门,望着女儿远去的背影,我反而松了口气,心想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考好考差冥冥之中似乎已有定数。回头看看校门口统一穿着旗袍的家长,我默默地问了自己,是否真能旗开得胜?如果是,我也是可以豁出去的。

语文考试结束的那一秒,作文题目同时在网上现身。很快各种分析就出来了。我没有问女儿考得怎么样?因为这个考前已经商量过,无论什么科目,都不问“考后感。”我只问了一下作文好不好写,根据女儿的描述,大概50分会往上。

接下来的考试安排,要么一天中考半天,要么全天没有考,6门课程被安排4天考完,这样的方式是很能考察学生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质的。好在如今的孩子几乎是从“考山”上下来的,身经百战过,结果还算适应。710日下午四点,女儿考完最后一门课程,走出校门对我们说自己要瘫了,这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正常回归。

没来得及喝一口水,我将女儿带上早已预约等候在校门口的志愿者送考车上,马不停蹄的赶往高铁站,我们要乘五点钟的高铁去上海,接受次日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艺术面试。

面试过程不再赘述,结果是上海同济大学面试通过,并在高考成绩揭晓后的第三天,发来了一份招生协议书,给出的优惠是,浙江考试院确定的高水平艺术团相关录取控制分数线上30分录取。根据该条件,女儿如果能考到624左右就可以入读上海同济。这个优惠不是一般大,而是太大了。624分成绩按统招录取,最多读西北地区的末流211学校。而上海同济既是985又是211的双一流大学,综合排名全国前十。这份协议我于729日签了,也寄给了同济。但是,后来女儿第一志愿没填同济大学。因为725日我们知道了女儿的高考成绩。

725日下午五点多,我们在吃晚饭。突然手机滴了一声,大家立即停下了筷子,根据先前公布的时间,这个时间的短信就是女儿的成绩短信。我一家四口人,此刻几乎都是脸色煞白,如临大敌般紧张和不安。女儿瞬间涌出了眼泪,起身回到房间,嘭的一声将房门关上,完全一副等待判决的状态,不,是等待处决。

我缓缓的将手机拿起来,像打开宝藏一样一点一点往下划,边划边读出声音。妻子和儿子盯着我,屏住气息地听我读着。数学128分、英语145分、语文、政治、地理、历史,总分664分,全省排名第3840名。报完总分后,儿子粗暴地一脚踢翻凳子,双手狠狠的拍在饭桌上,说了声“yes。”妻子喜极而泣,连忙赶去女儿的房间拍房门。面对这样的结果,我怀疑自己是否看错,再次确认无误后,我把手机扔到饭桌上,三两步奔到女儿的房间,一脚就踢开了房间的门,将分数告诉了女儿。

之前考完试,女儿硬是不对答案,我们又对不了。所以,对成绩一点预估都没有,或者说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浙江全省高考人数30多万,女儿成绩排名3840名,几乎是百里挑一了。吾女如此,父复何求?

一项伟大的工程就这样尘埃落定了,女儿到了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有人说,填志愿比分数还重要。其实这话有点夸张,现在通行的是一种平行志愿,其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也就是说,分数是王道,填志愿时只要掌握,把自己最想读的大学按第一二三顺序依次填下来,只要你分数比其他人高,就算人家的志愿在你前面,录取时也是先录你,除非你已经被靠前的志愿录走。至于脱档,那是极个别,比中彩票还低的概率了。

664分的成绩,裸分也能上上海同济大学的人文科学试验班,跟高水平艺术团上的专业一样。女儿如果要读同济,只要把第一志愿,填给同济,专业选人文科学试验班即可。但是女儿没有选。于是也就放弃了那份协议。北师大?不选。华师大?不选。其他985学校排名靠前的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等都不选,理由:自己的分数读这类学校,好的专业要么分数还不够,要么选科不符合。不好的专业不想读。最后形成我与妻子一组,女儿和儿子一个组的双方对阵状态。关于如何填志愿,父母和子女双方产生了分歧。

不可否认,我与妻子有虚荣心在作怪,认为读好大学,在外名气好听,自己感觉有面子,人家问起来,你家孩子在哪里读大学啊?我们就可以响亮的回答了。至于今后就业问题,没考虑那么多了,这是一种功利性的思维,眼光短浅了。女儿却坚持要读好专业,学校在其次。一方是学校为主,专业次之。一方是专业优先,学校次之。这个时候,我们又心不知足了,说如果再多考50分,就可以一条心报清北了,还说,清北哪怕是环卫工专业也毫不犹豫选择了。所以说人啊,真是人心无底,好了还想好。最后双方分别作出妥协,把第一志愿填到了浙江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专业,按照以往的录取分数,664分正好能上浙江大学,把第二志愿填给了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前者是985双一流大学,但是专业等级为B,后者是211双一流大学,但是专业等级是A+,比中国人民大学的同专业还靠前,属于信息领域的顶尖专业。可以说是各有所长。我们说好,双方都不许后悔,有幸被浙大这所父母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的,女儿要接受,好好去读浙大的新闻与传播学。如果不能录取的,录到中传,父母也不能有怨言。就这样,双方握手言和。

志愿填报后一个月,浙大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录取分数666分,最终与浙大失之交臂,这是我们父母的遗憾,但是却是女儿的所盼,没被浙大录走,女儿如愿以偿,被中传录取了。

一分努力一分收获,没有对等的付出,哪有相应的回报?越努力就会越幸运,祝贺女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