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志坚的头像

周志坚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6/17
分享

我的“高考”之路


文章开篇之时,我想先把题目说说清楚。高考就高考嘛,为什么要把高考两个字引号带起来啊?这是因为我有大学文凭,但没有参加过高考。我是通过自学考试取得的大学文凭,自称之为“伪高考,”所以把高考两字带上引号,以示自己没有给自己脸上涂金,实事求是交代自己不是正宗的大学生。现实中也确实很多单位招工时会注明要“全日制,”其他途径取得的学历不要。这算不算歧视咱不说,自己感觉“低人一等”是真的。

非全日制取得大学文凭的途径很多,自考、函授、电大、党校、远程教育,包括最近我才知晓的“刊大”等等。其中自学考试是最难的,属于是宽进严出,报名对象不限,哪怕你连小学都没毕业,只要你敢报,教育部门就敢给你考。这点我很赞赏,有点跟国外的大学接轨的味道。

17岁初中毕业,考了个职业高中,顺便说一下,不是我成绩有多差,而是当时的普高录取人数,整个学校才一位,还是复读生。我由于家庭条件差,加上职业高中不能考大学,最多在职高读三年混个高中文凭,所以就没有去读,转而去乡村小学代课赚钱了。后来来到温州,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从此我开始认为自己不应该只有初中水平,或者说我不甘心自己只读那么一点书。于是“我要再读书”的计划开始在脑子里萌生,我将各种取得大学文凭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对比后,得出了自学考试是最硬码的结论,那个时候说,自考大学文凭世界上包括美国在内的共有6个国家承认,我心想要玩就玩大的,于是决定参加自学考试,反正这个自考谁都可报,没条件。

决定自考后,我开始选专业。我高中没读,有数学科目的专业首先剔除。什么微积分,什么高等数学,听着就头疼。我认为数学这个东西不像语文,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完全是客观性的东西,11只能等于2,说11在什么情况下不会等于2那是赵本山和范伟小品里的台词,考试中不适用。所以,我最后选择了一个不考数学的专业—法学。

第一年,我先选考三门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拿到学习资料后,我先将每本书粗读一遍,之后开始精读,精读时划重点,划标题,划黑体字。一天中时间平均分配给三门课程,不厚此薄彼。《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还好,读着感觉很有意思,许多内容跟生活中的经历很吻合,实用性较大。《马哲》和《邓论》就晦涩了,非常抽象,什么唯物史观啦,什么辩证统一啦等等,不用点心真读不懂。我往往一段内容来来回回重复读,才勉强弄懂一点,理解进去一些。精读之后再读划线部分,划线部分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读,读完一个单元就做本单元的练习题,做完练习题以后再对答案。错题回头再看一遍。每个单元的练习做完后,接着做综合练习卷。同样综合练习卷做完后对答案,发现错题再回头看。

都说自考考的是决心和毅力,三天撒网两天打鱼不行。我将拿到大专文凭做为了自己这一生的第一个目标,我甚至发誓,死也要把大专文凭弄到手,这是决心。在从决定自考的那天起,连续三年没有看过一分钟的电视,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我从没有停止过学习,即使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年,我也是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书本读书,有时候妻子有事,我面前就放着奶瓶,怀里的孩子一哭,就拿奶瓶塞她。那时舍不得开空调,冬天手脚僵了就跺跺脚哈哈手,夏天则半裸着学。公交车上,卫生间里,走到哪,背书就背到哪,这是后话。

四月份是第一次参加考试,那天我早早来到十四中,找到考场后争分夺秒的在考室外临时抱起佛脚来。用莫言女儿的话讲,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直到考试铃声响起,我才进入教室。早上考一门,下午考一门。自考一年分两次,4月份和10月份各一次。每次最多可以报4门,我由于是第一次报考,心里没底,所以才报了三门,三门课程分两天考完,接下来就是等待成绩。

我的人生经历中经常会充满幻想,幻想假如有一天自己成了名人,媒体记者采访我,问我,在我的一生中,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我会回答说,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事是查询自考成绩时,声讯电话168中传来某某科目成绩为60分。成名的愿望一直没实现,但是最高兴的事倒是接二连三。三门课程考试后一个月,成绩揭晓:《马哲》64分、《邓论》62分、《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69分。60分及格,通过率100%,这个分数给了我足够的底气和充分的信心

自考还考能力,考吃苦精神,考自信心。我尝到了首考成功的甜头后,一鼓作气,每次都报考四门,虽然也有需要补考的,但是在补考时也就通过了,最多有一年我总共通过了八门课程。考试经验也日臻成熟,记得其中有一门《刑事诉讼法》,由于当时比较忙,这门课程我是抱着试考,然后补考的计划的,考试前一周我书都没看,直接把一本练习册通做一遍,结果考了65分,让我颇感意外。

法学专业总共18门课程,我用了三年的时间,一口气拿到了大专文凭。我拿到毕业证书后就去报考全国司法考试了,我要再次用考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司考被誉为全国第一考,极难。越难越有挑战性,越有挑战性的东西,其成功感会越强烈。当我兴冲冲地跑去报名司考时,却被告知司考要本科学历起步。原先自己梦寐以求的大专学历,此刻显得十分苍白,感觉一无是处了。那天接受司考的报名点设在中院门口,我排队轮到时将自己的毕业证书递上去,结果被拒。我几乎是红着脸,在前后报名者的“鄙夷”眼神下走出报名现场的,我感觉自己有如锋芒刺身般难受。平静片刻后我很快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要拿本科文凭。我站在不远处,凝望着司考报名点前排起的长龙,狠狠地抛下一句“我三年后再来。”

本科法学课程有20门,内容更细分,比如《国际私法》《合同法》、《税法》等等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公共课有《英语二》和《大学语文》。决心下一下容易,但是真要做起来也是真不容易的。特别是英语,我当时的想法是先把前面的所有课程通过,把英语放到35岁后再选其他同学分的课程来代,因为自考采用学分制,英语占6个学分,超过35岁可以不考英语,但是需要选考其他几门累计学分等于或大于6分的课程。这就给了我一个保底,算下来我最晚可以在36岁时能拿到本科文凭。

接下来又是另一个三年奋战开始了,我马不停蹄的,一刻都没有耽误的报上了本科自考。与考大专一样,我夜以继日,不管白天黑夜,除了工作,业余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一切的结果都在计划内,三年后我只剩《税法》和《英语二》没考了,《大学语文》还考了78分。《税法》这门课程真怪,整张试卷都是数字,什么教育附加税、土地税、增值税,搞得我天旋地转,连续考了三次,最高也只考到58分,真是大大打击了我的信心。还有英语,一股畏难情绪萌生了。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损。人生总是要留些遗憾的,我的遗憾就是本科自考课程《税法》没通过,《英语二》等不到35岁后考,最后我的本科学历是报了山东大学的远程教育,将自考剩下的两门课程,通过网络教育考完,最终没能拿到自考的本科学历。不过这个文凭也是国家承认的,去报考司法考试时认可了我的资格。

由于家庭压力沉重,孩子要上学,没有时间和金钱支持我去脱产学习司考知识,只是自己买了一些书自学,司考后,只考了300来分,360分通过。

有句励志名言叫失败是成功的母亲。我认为有些事情不能失败,只能成功。比如在自考这件事上,显然是不宜做成功这个母亲的,我愿意一直做失败的儿子。如果不是当时三门课程的首战告捷的结果,我极有可能就放弃了继续报名自考了。我会立即认命,判定自己就只有初中水平的文化,从而不再对以后的拼搏树立信心,对以后的目标追求形成自信。人一旦失去信心就会变得庸俗,我们可以平凡,但不能庸俗。现在想来,如果当时自己没有参加自学考试取得大学文凭,我就没有机会进入一家大型鞋材企业工作,即使进去了,也不会做到经理的位置,我做不到经理的位置就接触不到高端的客户,接触不到高端的客户,我就没有机会自己办厂,这样就成就不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后来的一切起步都得益于有大学学历,尽管学历不代表能力,但是没有学历,首先就被卡在了门外,这是有学历的重要性。

如今大学生遍地开花,我这个以自考方式取得的大学文凭也已不再稀罕,但是每每想起那个时候自己的用功劲,心头还是蛮佩服自己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