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全面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家里分得了10亩地!这样一来,父母亲除了经营好原有的一亩自留地外,就显得更加忙碌了!人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姐姐、哥哥们便也帮着父母亲干起农活来,作为年龄还尚小的我,也不例外!我首先学会的是几种犁铧的使用。
记得那年白露过后,塬面上的冬小麦开始下种了。田野里,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午饭时分,我和三哥将母亲做好的饭菜送到了地头上。乘父亲和二哥吃饭休息的间歇,三哥教我犁起地来,他在前面牵着一对牛并指导着我一手拿起了鞭子、一手按起了“独犁子”(一种木犁)慢慢地耕起地来,大哥则在后面负责撒种。刚开始学习用这种犁耕地时,耕得地不是深了、就是浅了,而且耕出的犁沟也不笔直、行距也不够均匀,免不了后面撒种大哥的“责备”!但几圈耕下来,我终于掌握了要领:按着木犁把的手要始终保持稳定、而且犁把不能抬得高(抬高了地就耕深了)、也不能压得低(压低了地又就耕太浅了),并且在耕地的过程中,眼睛要始终盯着前面耕过的一个犁沟的边缘并压上半犁沟,这样一来,耕出的地不但深浅合适,撒进的小麦种容易发芽,而且地面平整、犁沟之间行距均匀!渐渐地,我便能够应用自如了!后来几年,家里大凡种麦时,我也是“主要劳力”了。
但在耕山地时,家里及村子里的人用得犁和种小麦时用得这个独犁子(木犁)是不同的,其主要的区别在于犁头,我们那里的人还是习惯地称这种犁为“铧”。这种犁和木犁比起来主要是犁头表面特别光滑,耕地时,它主要是将土壤向里一面翻将过去,而不像种麦时那种独犁子是将土壤向犁头的两面翻开去!由于山地都比较远,所以这种铧带起来相对也比较轻便。种得农作物除了少部分小麦外,大部分就是胡麻等这些油料作物了,所以田间管理也就比较粗放,没有达到“精耕细作”——山地多呈现为凹凸不平且带有坡度者,记得当年我们种的那块山地也不乏有坡度倾斜达45度者。所以大家也就没有像种塬地那样精心了。
后来,父亲和大哥通过给人打零工、卖杏仁等,攒了一定的“经费”,咬紧牙关还买了一步犁!这种犁主要用于麦收后,耕头遍麦地时使用。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刚收过小麦的土地进行翻耕使割过的小麦茬压在土壤下面而沤肥!这种犁的最大好处是,它的犁头上有固定的螺丝,耕地的深浅可以用螺丝来调节,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耕头遍地时调得深一些,而在耕二遍地时就调得浅一些,待二遍地耕过后,也是小麦快下种的时候了。忙假期间,我和哥哥们帮着家里割完小麦后再把麦地用步犁轮流耕得平平整整的。村子里的人见到母亲时便夸赞道:“老梁家的这些孩子,不但在学校里学习好,干活还都是些‘把式’。”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种正茬小麦(在收了小麦的地里经过几次翻耕后继续种上小麦),劳作起来相对容易些。但如果要种回茬(把当年种得玉米收了,再在玉米地里种上小麦),那劳作起来就费事了。在我们收完玉米后,得先把玉米地的“玉米茬茬”(玉米根系)挖掉,再用步犁等把地翻耕几遍,再种小麦。这种小麦一般种得比较迟,所以它的长势也就没有正茬那些小麦的长势好了,自然其收成也是比不了正茬小麦的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外出上学了,我用犁或铧耕地的时间也相对少了,只是在每年的暑假,偶尔碰到时才帮帮父亲和大哥他们。后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家里或村子里种麦时,独犁子(木犁)也用不上了,大家都在用耧(在耧里装好小麦种子,一下子过去,可以种3—5行小麦)!这样种的小麦不但“有样有行”,还减少了劳动强度。又过了几年,家里大哥在收小麦时就叫来了联合收割机,待小麦收割后,又用悬耕机把地“悬耕”得酥软酸软的!家里的那种步犁也就“束之高阁”了。过去种过的那些山地,后来也都“退耕还林”栽果树了!我们曾用过的“铧”也就没有了它的“用武之地”了。
前些日子,和妻女一行回家看望年已鲐背之年的母亲,顺便也看看大哥、询问他小麦种得咋样了?大哥说,现在小麦早已种上了,目前已经“显行”(种得小麦行已显绿)了!在谈起我们过去曾用过的独犁子(木犁)、铧、步犁等时,大哥笑着说:“这些过去的宝贝,目前都已成民俗村或美丽乡村的‘旧物件’了,它们或挂于墙上、或进入农具陈列馆了!”
是啊,这一晃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曾用过的木犁、铧、步犁等都成了一个历史的记忆!目前,在家生活的大哥除了侍奉年迈的母亲,就是在乡村振兴的新征途中奋勇直追,生活很是滋润!看到、想到这些,我甚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