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宏睿的头像

张宏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21
分享

有关取暖的记忆

连日来,家里的暖气先后停过3次!听说第一次是清理煤灰;第二次是某家属院施工挖断了管道;第三次是清理炉膛……总之,在每次的停暖之后,供暖公司都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但不管怎么样,这样的频繁停暖终究会招来不明真相的人的一片骂声!但静下心来想想,其实这些都是人家份内的工作,我们本无可厚非!这却又使我想起了过去我们取暖时的情景来。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取暖的点点滴滴至今使我记忆犹新!那些年,好象雪下得比现在大,下的比现在还要勤,到处白茫茫一片,银装素裹,出奇的冷,几乎我们每个小孩子的脚手上都有被皲裂开的口子!每家屋檐下都挂满了一尺多长的冰凌,如同武士长樱在手,仿佛为人们看家护院。那时,农村生活还十分艰苦,家里的取暖设备就是每家每户有一只火盆,都是陶器的。火盆直径约有五、六十公分,内外加贴泥巴。火盆内装满干柴、玉米芯等,点着后放在屋内,在一层浅白色的草灰下面,暗暗储存着红红的火焰,慢熳散发出丝丝热能,为农家提供温暖。到了“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那些日子,简直冷的要命,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就跳上父母亲为我们烧热的土炕上,钻时被窝里取暖!饭后闲暇时,就和哥哥们玩扑克牌,玩得不亦乐乎、玩得昏天黑地……

我上小学那些年,教室里也很冷,我们就用“火炉子”取暖!这种“火炉子”,就是老师带领我们用胡基(土块)砌成的土炉子。按照班里的规定,由我们每个学生轮流着从家里抱来柴禾,再由值日生在教室里生火取暖。虽然教室里暖和了一些,大家却被熏得眼泪直流!下课后,女生们就叽叽喳喳地围在火炉子旁,把冰凉的小手放在炉口上烤;男生们则跑到教室外,有的玩“撞拐拐”(斗鸡)、有的则靠在有阳光向阳的墙上左挤挤、右挤挤,以来取暖。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我已是一名初级中学的学生了,这时,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人们取暖都用上了带烟囱的火炉!这个时候,烧炭就成了大家首当其冲的一件大事,当然更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那是一吨炭呀。每到秋末,无论家庭、学校或者单位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在入冬前就得付诸实施:选炭,砍价,顾车,卸炭,把炭再捣古到楼梯间的煤堆里,一环扣一环,环环都精彩。有了这些炭来垫底,就如同家里有了粮食,家庭就有了温暖,孩子就有了笑声,老人也有了依靠。看到炭,我们大家心里踏实,好似完成了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后来,还有了“蜂窝煤炉”,这时,人们便又用“蜂窝煤炉”取暖,这种取暖方式成本低,既安全、又干净。

后来,生活条件更好了,城里居住的人们的很多家庭都用上了空调,在农村带头先富起来的不少家庭也安上了空调。空调种类也很多,商店里琳琅满目,一到冬天气转冷,很多家庭的空调就哼上了欢块的供暖小曲,室内就立马变得温暖起来。但是用空调也有不尽人意之处,空调不能休息,一停机,寒气鬼灵灵的趁虚而入,一冷一热老人孩子容易着凉感冒。所以,很多家庭又会在各个卧室里都安上了挂式空调!

1998年,我在县劳动人事局工作。那年,恰逢换届,县上新来的领导在政府各个部门调研。有天早晨,他来到我们单位时,看到大家还没有来得急喝的和没有来得及吃的、在火炉上熬好的“罐罐茶”和烤得焦黄的馍镆时,他说:“现在,这都什么年代了,我们竟然还在火炉上熬着‘罐罐茶’、烤干馍馍!?”之后不到两年,我们便通上了暖气!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有条件的家庭还用上了家用小锅炉,在房间里安上了暖气管和暖气片!

又过了几年,县上有了供热公司,我们便用上了“大暖”!这比起有些家庭用的小锅炉来就更加省钱、省事、省力、干净、暖和,好不乐哉!

2011年,我搬进“风景嘉苑”居住后,取暖又前进了一“大步”——开始用“地暖”!其是用地板辐射来取暖,这种取暖方式符合中医学“温足顶凉”的健身理论,也更舒适、更暖和、更平衡,真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如今,火盆、己经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历史。现存的部分小火炉,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光荣地退出它的历史舞台……它们记载着多少家庭的温馨,见证了多少家庭的酸楚。现在,城内绝大多数家庭通上了暖气(地暖),它以质量优,价格合理,服务周到,受到市民的赞誉——

取暖方式的发展和进步,也佐证了祖国的发展和进步,也见证了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由穷变富,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历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