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西北老家,人们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数那一碗碗的面条!
面条,真可谓是我们西北人的一大美食!当然,如果家里有亲戚朋友或者同学来,我们也常常是用面食招呼客人的。这不,就在前些日子,我分别已30多年的同学因工作需要来县上考察,他说吃宾馆里的大餐没有味道,想吃些我们这里的面食。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便带着他几乎尝遍了我们这里的所有面食:饸饹面、刀削面、岐山臊子面、炒面、烩面、炸酱面、酸汤面……尤其是当他吃了“美阳馆”里的臊子面“一口香”(臊子面的一种,以汤面为主,小碗碗里的面可一口吃完,但吃的数量根据食者的实际情况添减)之后,他咂着嘴巴对我说:“好我的老同学啊,这一下还把人给吃舒服了,这才叫‘吃饭’啊!”
“就这么简单的招待,你已满足了?”我打趣道。他说,那是肯定的,宾馆里每顿饭都是那些菜蔬,吃几顿就不想吃了。作为北方人,他更喜爱面食,尤其是在这么冷的天,有这么几碗热气腾腾的“一口香”汤面条,吃起来不仅果腹,还十分惬意!后来,我们还讨论了扯面、拉条子、油浇面、鸡汤面、排骨面、牛肉面、海带面、苜蓿面、菠菜面、洋芋面、扁豆面、猪血面、蛋盖面、捞面、荞面节节等等。如按地域分,我们这里也有陕西西安的裤带面(陕北的八大怪之一,就是面条像腰带)、biangbiang面,灵台的手擀(手工)面等等。
谈着谈着,倏然间,我却想起了小时候在家吃面时的情景来。
那时候,由于家里穷,我们是很少能够吃上一顿面条的!父母亲为了拉扯我们姐弟几人,常常是玉米面搅团(当然现在是作为养生食品了)做一顿、热两顿,再加上那吃不完的高梁饼子,那个胃真是个酸啊!也就是在生产队里把工作组的人派来在家吃饭的时候,母亲才会做顿面条的,待工作组的人员吃完走后,母亲再把剩下的面条盛给我们姐弟几人!当时还不谙世事的我是多么希望工作组的人员被生产队天天派来我们家吃饭啊!二哥也风趣地说:他如果是头骆驼,他就会在母亲做面条的这天把之后几天的饭量都吃进去再慢慢消化着,他再也不想吃母亲做的那些粗粮食物了。虽则、我这样想着,哥哥们这样说着,可得吃这些粗粮时还是得吃。
又过了几年,家里的条件稍微好些了,我和三哥也都上小学了。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我们就帮着母亲抱柴禾、烧火做饭。然后去割猪草、拾羊粪……回到家后,再做会儿作业。
记得有次,我们帮母亲做饭,母亲在用笊篱捞面的时候,她手里一滑,有根面条就掉在了地下。“妈,有根面条掉到地下了!”我和三哥几乎异口同声地向母亲说道。“我看见了。”母亲说。她很快给我们兄弟几人都捞好了面,便弯腰下去把那根面条捡起来放在一个盛有清水的碗里冲洗了几下,然后又放进自己的碗里……“可别小看这一根面条,如果放在过去,它是会救人命的!所以,到任何时候你们都不能够糟蹋粮食!”看着满脸还懵懂的我们,母亲这样对我们说道。
自那次事情之后,母亲弯腰从地上捡面条、在碗里用清水洗面条、再把面条放进她的碗里以及她对我和三哥说的那些话,就常常会浮现在我的眼前并永久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当时,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讲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么高深的学问,但她说的话,我感觉却是那么的受用、那么的中听、那么的使人振聋发聩!
后来我们兄弟几人在一起吃饭,总是把自己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的,一粒饭都不剩!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们兄弟几人外出求学时,曾有一段时间,看到学校里的同学们嫌食堂的饭菜不好,有的连打来吃不完的馒头也扔掉了——每当此时,我就会想起母亲的那“一举手、一投足”以及对我们说的话来!
后来,即使我们参加工作了,曾多次去宾馆吃过饭,也曾多次吃过高档自助餐。但我们却从来没有吃剩下过,也没有多打过!就在前几天,县上在召开“两会”期间,我仍然保持着“吃多少打多少、绝不浪费一粒粮食”的自觉!我一块的同事见状笑问说:“老张,你怎么每顿吃那么少啊?”“我怕吃不完剩下了着,吃完不够了我再去打!”我自信且斩钉截铁地答道!
岁月如流水,一晃40多年时间过去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各种美食也遍地开花!时至今日,我曾品尝过很多美味的面食,但最让我刻骨铭心、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时母亲为我们做得那顿面!
日子如常,时光如流。我们常说,一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里的岁月,而是岁月里的生活。“窗前有灯,阳台有花,三餐有味,四季有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如今,无论是在夏日的午后、抑或冬意浓浓的傍晚,我都会和我的妻子一起煮几碗汤面条,来见证我们的幸福生活——这碗面条勾画了我和父母辈的平静生活,其实我想最好吃的面条还是我们心中那种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