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马上就要过春节了,近几日收拾房间,却偶然发现了妻子整理着放好的几本封面已是很老很老的小人书来——《火烧圆明园》、《打蛇出洞》、《金峰女杰》、《生活的脚步》、《贾秀才》、《汉文皇后》、《在被告后面》、《舞狮人传奇》、《三审奸案》等等……这又勾起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人儿书”、“连环画”(我们都叫它小人书或小书)很多、很多,新华书店里卖得多、图书馆里往外借得多、小伙伴们买得多、借得多、看得多,家里收藏得也多。我记得且很熟悉的就有《鸡毛信》、《两个小八路》、《闪闪的红星》、《红灯记》、《小兵张嘎》、《四渡赤水》、《上甘岭》、《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沙家浜》、《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烈火中永生》、《红色娘子军》、《渡江侦察记》、《第二次握手》等等,每当想起这些小人书,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不由得把我带入观看小人书的那些年代。
由于这些小人书,它们都有着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曲折而且连续的特点,它们就是我们这些“儿童”最为青睐的读物!那个年代,电视还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小人书就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最爱,饭前饭后、课前课后、坡里街上、塬边沟畔,似乎都成了我们看小人书的的“天地”,当时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书里,却也学到了不少知识,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记得在上小学三年级时,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有个小同学常常讲起潘东子、李铁梅、海娃的故事来,而且讲得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在上语文课造句的时候,他也会常常用上这几个人的名字!我就感到奇怪,我们都在一起上学,而这个同学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故事呢?下课休息的时候,我就问他这些故事是从哪儿来的?他如实回答说,是从家里的几本小人书上看到的!我便让他带过来借我看看,没想到他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上课前,这个小同学从他的书包里掏出几本小人书递给我——我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小兵张嘎》里的张嘎、《鸡毛信》里的海娃、《红灯记》里的李铁梅、《闪闪红星》里的潘东子……这些小人书里的人物,形象丰满、刻画生动,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从书中跳了出来,走进了我心中记忆的最深处!是它们,给了我最初的美丑辨别标准和人生价值取向,要勇于奉献、无私善良。
有一次,我替父亲跟着村子里一个年龄比我大的青年去放羊,待我们把羊都赶到沟里后,他便拿出些小人书坐在塬边上看了起来,看当中有《枪挑小梁王》、《岳母刺字》、《牛头山》、《双枪老太婆》等等,待我张口向他借看时,他对我开玩笑说:“好好把羊经管着,你‘狗看星星’呢,能看来个什么?”但说归说,他还是给我借了本《两个小八路》让看,很快、待我看完后将小人书中的内容讲给他听时,他却被惊得“目瞪口呆”!
我和三哥都上小学时的有天下午,低年级提前放学回家的我,正在做作业,三哥放学回家后,他却带回了在同学那里借来的一本《智取威虎山》,我一看,封面上登载着主人公侦察排长杨子荣身着绿军装、怒目圆睁,左手握拳、右手握枪,威武雄壮的图片画面,表现出了英雄杨子荣的凛然正气!不待三哥看完,我便“抢”过来翻阅,在当时翻阅时,就感觉书中的内容精彩不断,至今还使我还记忆犹新的就是第五场的《打虎上山》和第十场《会师百鸡宴》的内容,书中把杨子荣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反映了其打虎上山的勇猛场面,尤其是看了杨子荣化妆打入匪穴,在“百鸡宴”上机智勇敢,把“八大金刚”嘲弄,最后把众匪灌醉,后与群众里应外合,占捣匪巢,活捉匪首座山雕的精彩场面,感到大快人心!那次我在家中读完这本小人书后,还常常跑去学校里卖弄、讲给同学们听——书中杨子荣、少建波、李勇奇、常宝、常猎户的形象更使我至今难忘记,激励着我不断奋进!
小人书,大境界,记载着大人物、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小人书浓缩的是精华!一本本小人书闪烁着大量的思想光华,折射出一大批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赵一曼、刘胡兰、董存瑞、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千千万万个英雄说不尽、道不全,他们的英雄事迹通过小人书的形式广泛传播,发扬光大,深深在烙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坎里。
现如今,不观看小人书的时代已经虽过去三、四十年了,大多小人书也不见了,被目前厚厚的大书所替代,但代替不了的是在我心中的小人书,它已驻留在我心间,成为留在我心底的眷恋!
岁月悠悠,“小人儿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它却是我儿时的“伙伴儿”和“宝贝”,那些充满无限乐趣的书籍,不仅伴随着我度过了欢乐的童年,而且还使我从中汲取了很多的“知识”和“营养”,直到长大成人以后,它的正能量依旧深深地影响着我、鼓舞着、激励着我,是这些小人书,留给了我无限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