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宏睿的头像

张宏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08
分享

有关过去农村酒席的记忆

前些日子,单位一同事的女儿出嫁,我们一干人等都跑去帮忙了。在“总管”的安排下,书礼的、迎宾的、放炮的、执席的、送亲的、请客的……由于新郎和新娘是一块办的婚宴,一到中午,在“司仪”的主持下,婚礼就准时开始了——宾馆的大厅里,大家你100、我200的随着礼,酒桌上也是饕餮盛宴!每桌上都摆着一瓶皇台喜酒、一桶饮料、一盘瓜子(糖)、每个人的面前还“栽”着一罐“王老吉”,十三、四道菜,除了大鱼大肉、就是海鲜大虾,平时很少吃肉的我想找道青菜吃,却很难!

主家双方热情地向各桌敬酒,并恭让大家说:“谢谢你们能来,酒喝好、吃好菜!”大家也便再次齐声说:“恭喜、恭喜”表示祝贺,主家离开后,大家也不客气,筷子夹起一点儿四喜丸子,沾沾喜气,随后我看到大家跟我一样,不知筷子伸向哪一盘菜,一会儿功夫,服务员又端来一盘油麦菜来,大家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盯上了,随后你一句、他一嘴,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这要是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现在吃饭都犯愁,每顿饭不知吃啥好,天天都象是在过年!”想想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我,现如今也“老”了,看着这么好的一桌子好酒好菜,大家却怎么也象吃不动了,我的眼圈不禁有些湿润了——这又使我想起了过去农村吃酒席时的情景来!

小时候,村子里有人结婚或孩子做满月,父亲或者母亲都会带着我去随礼的,那时的礼简单,有男青年结婚、大部分村子里的人就送去一顶帽子,女儿出嫁、就送双袜子,孩子满月,也送个小围裙什么的……而这时的农村酒席,就是大家都围坐在一张八仙桌上,每人就着一个白面镘头吃一碗烩菜!记得有次,父亲带我去村里一家人家吃过酒席回家走在路上时他对我说:“尕娃,吃好了么?今天这个人家的烩菜做得很不错,这才叫把‘年’过哩!”当时在父亲看来,在每碗的烩菜上面搁二片肉就是相当不错的酒席了!

后来,人们的日子渐渐地好了起来,大家随礼也开始上一元、二元、三元钱了,如果是特别亲近的亲戚或者条件好些的,也能上五元钱了!每到中午过后的时候,我常看街坊邻居们会去到主家的一张方桌前,并从兜里掏出一元、两元钱双手递给收礼的人,收礼的人把钱攥在手里,拉着长长的声音说道:“张三一元、李四两元、王二麻子五元……”记账先生便拿起毛笔,蘸上墨汁,在礼单记账纸上逐一写上大家的名字。

但使我最难忘的还是哥哥们结婚时农村老家的酒席!大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结的婚,大哥结婚当天,家里给来的亲戚和街坊邻居们先是准备了简单的“小饭”(我们当地把坐席前的“臊子汤”泡馍称之为‘小饭’),之后再请大家上酒桌吃酒席,这时的酒席虽则也很简单,但却也能给大家炒几个菜了!晚上,父亲还请了两场电影进行了放映!

二哥、三哥他们结婚时,已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了。二哥、三哥他们两人是同一天在农村老家结的婚!这时,可以说我也是半个“负责人”了。在他们结婚的前几天,父亲和大哥就在村子里请来了一位德高望重、能说会道的人来主持全局,我们习惯称之为“总管”,当然还请了“大厨”和“帮厨”,他们都是平常村子里做菜很不错的人。

“总管”先是把前来帮忙的小姑娘、半打小子们召集在一起开了短会进行了分工,借盆借碗的、用毛笔在盆底碗底画了记号,借桌借凳的,也用粉笔在桌凳背面写上名字,烧火的、做饭的、烧水沏茶伺候娘家人及远道亲戚的,还有熟悉本村情况的去挨家挨户请客的……分工明确后,“总管”还要安排在东家叔叔家放几张桌、西家婶婶家放几张桌、前院邻居家放几张桌子以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大厨”把菜谱准备好了(那年家里还特意杀了头大肥猪),便吆喝着前来帮忙的大姑娘、小媳妇摘、洗、切,叽叽喳喳的有说有笑,特别的热闹,一切准备就绪,就是为了为正席这天做好铺垫。“总管”这几天也特别的忙,他当时给人的感觉似乎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能耐!

正日子那天,家里的院子里、门前的公路上刘刷刷地到处站满了人!因时逢腊月初,在外打工的一些年轻人穿的板板正正、未婚的小伙子们西装革履、头发梳得瓦亮瓦亮的,跟牛犊子舔了似的;一些还未婚的大姑娘浓妆艳抹、穿着华丽的服饰、脖子上、手腕上、耳朵上都挂着明光闪闪的金属配件——

待送亲车一到,便鞭炮齐鸣,迎亲的人们便赶紧把娘家人请进了屋里……待一切“风俗良序”、“繁文缛节”完毕后,“总管”便伸着脖子、亮着嗓子喊道:“吉时已到,可以开席了!”这时,只听得厨房里的“大厨”接着“总管”的声音喊道,“好嘞、上菜。”早就安排好端盘子的那些人,一边端着盘子、一边提示性地喊着:“小心盘子、小心盘子,看倒你们身上了……”

当第一轮娘家客和“请客”(我们当地一般指舅舅家等一些重要的亲戚)酒席吃毕之后,第二轮就是我们本家这头的客人了,当然酒席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大多都是我们本村子里的人,一些长者被安排在上席,大家吃着喝着、吃得满嘴流油,有小孩子们也会专拣自己爱吃的菜“据为已有”,大家也不在乎……

记得当天大家都吃完酒席离开后,父亲和大哥又吩咐让“总管”安排了几桌,好烟、好酒、好菜是特意留着的,用以招待“大厨”、“总管”以及前来帮忙的一干人等,对大家表示感谢——

“老张,撤!”我正思忖间,同酒桌的老温一声喊,说是大家都吃好该散场了。我便也起身准备回单位了……

一顿酒席,却让我想起农村酒席中那种热闹的场面、和谐的氛围、浓浓的乡情来,至今使人难以忘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