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宏睿的头像

张宏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13
分享

逐渐远去的家乡婚俗:闹洞房

前些日子,单位同事的孩子结婚,我和小朱作为书礼的“先生”,忙了半晌午,待到吃中午饭时,已是下午快2点钟的样子了!饭毕,便随口说一句,这下安顿下来了,大家就都回去休息吧!“‘领导’你们几人先回,我们还有个任务,要去组织‘闹洞房’的人呢!看到时候晾场了着。”小于说。

小于的一句话却又使我想起了过去家乡的一些婚俗来——过去我们那里的男青年结婚,都是“娶黑媳妇”,即新娘子都是天不亮就要娶到家里来的。后来,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娶黑媳妇”这个婚俗就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闹洞房”的婚俗在有些地方至今却还保留着。

小时候,我跟着村子里的人还参加过几次“闹洞房”的活动!

记得有年腊月,村上一名退伍的青年三多在家里结婚,我便跟着村子里人去“闹洞房”。

在夜幕快降临的时候,来东家随礼的人都陆续散去,院子里,却又多出了我们这些来“闹洞房”的人来。待东家好菜好酒将我们招待之后,我们就跟着“大娃娃头”(指带头人)就去“闹洞房”了。

来到新房,房间里早已亮起了一盏煤油灯,只见新娘子盘腿坐在炕上,炕上铺着一张暂新、光溜溜的芦苇席子。此时的新娘,看上去显得十分娇羞,她那娇好的面容就犹如盛开的桃花!见我们“闹洞房”的一大群人到来,她便跪起来在床上欠身(我们那里,新婚当天,新娘子是不能下床的)向大家敬烟、点烟,散发喜糖……

看得出,在这拨来“闹洞房”的人群中,大多都是新婚夫妇同辈的哥哥、嫂嫂、姐(妹)夫、兄弟、朋友,当然,还有我们这些看热闹的“小屁孩”!在带头人的主持下,“闹洞房”就正式开始了!

一伙人将新郎三多“连推带搡”地扯到炕上,让和新娘子坐在一起,大家就站在地下围绕炕沿边呈半弧形将新郎、新娘围在中间,我们这些小孩就又挤到人前、从人群中探出头来,观看热闹!

首先是“带头人”教新郎、新娘谈恋爱经过,让讲讲他们的罗曼史,并叫新郎说:“今年洞房花烛夜。”再让新娘说:“来年生个胖娃娃。”新郎说:“今夜闹房啥烟茶,犹如中秋望月华。”新娘再说:“早生九男并二女,读书做官往上爬。”又让新郎说:“吉日良辰喜洋洋,铺床铺的子孙塘。”新娘又说:“子孙塘呀子孙塘,一代更比一代强。”……当然还有一些较为低俗的话语(黑话),这时,新郎说过后,有些话新娘就说不出口,只见在主持人的安排、唆使下,有人便手执一把笤帚让新郎挨“笤帚疙瘩”(用笤帚在新郎头和身上敲打),逼迫让新娘说,新娘见自己的新郎挨奏心疼,也就不好意思地说了,之后,便引来了大家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溢满了整个新房。

一阵喜闹过后,就又让新郎新娘开始“表演节目”了。首先是“啃苹果”。有人用一条线绳把一个苹果从中间系住,用手提在半空,让新郎新娘同时“啃苹果”,而且双方不能用手,待新郎新娘都用嘴来啃时,只见此人又将苹果一下子提起来吊在半空,让新郎新娘双方都啃不到苹果而来个“嘴对嘴”!此时,只见新娘羞得满脸通红,大家却笑得合不拢嘴、前仰后合的。

紧接着是“糊顶棚”。主持人“命令”新郎张开口,并在他口内的“上天花板”上贴上一小片红纸。然后让新娘伸出舌头在新郎的口中去舔纸,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新娘不肯。这时,新郎就又要挨“笤帚疙瘩”了,且在“众人”的帮助下,新娘就一次、两次地开始舔新郎口中的纸,直到把那一小片红纸舔到自己的舌尖上!大家就都鼓掌叫好,房子里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最让人尴尬的莫过于“捉跳蚤”了。主事者找来一把糜子,顺着新娘那白皙的脖颈灌下去,然后令新郎从新娘前襟处入手,让一直向上摸,直到新郎捉到这些“跳蚤”为止。可糜子那么小、且又光滑,新郎往往是摸上半天也不会有个结果,就不好意思再摸。这时,新郎又得挨“笤帚疙瘩”了,无论新郎怎么乞求大家,主持人就是不能放过这个“节目”。新郎就又重新开始摸,后来,只听得新娘子一声喊:“快点,在这,我手捂在腰里了。”由于这个跟挠痒痒一样,新娘早已被“摸”的笑软了下去!终于,在新娘的配合下,新郎捉到了那些“跳蚤”,这个节目才算表演结束。新房内再次爆发出一阵阵的笑声来。

接下来的节目还有诸如“擀面”、“推磨”、“套火车”、“蒸馒头”等等。尤其是“擀面”,这多少有点儿让新郎难为情!在“节目”一开始,大家就强行将新郎摁在新娘身上,让新娘将上衣前襟卷起来,新郎用下巴往上卷,直止卷到新娘的下巴底下为止。在此时,“闹洞房”的人已是“满头大汗”、新郎新娘却是“热泪满面”!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也是摇头晃脑、笑得不亦乐乎……

终于新郎新娘捱到最后一个节目了,“喝拌汤”。只见家人端来两碗拌汤,只听得主持人又说:“今晚夫妻睡在枕头上,你们细语细言好商量。来,喝拉拌汤!”此时的大家就都做着样子开始往拌汤碗里“吐唾沫”了,当然还有搞“恶作剧”真吐的!

待大家都闹够了、玩好了、耍美了,就都也陆陆续续回家去了,最后只留下平辈的人(一般为做姐妹夫的)扫床了——只见扫床人手提一只小篮子,里面装着红枣(早生贵子)、花生(生)、核桃(合堂)、糖果(甜蜜)抓起一把又一把,从新房的窗外撒到炕上。同时他一边撒、一边在炕前用笤帚扫,嘴里还念着祝福一对新人的吉利话,这些话有些是口口相传的、有的是自编自演的,但听起来却十分押韵、朗朗上口:诸如,“红枣花生,早怀早生,双双核桃双双枣,生下的娃娃满炕跑”;“炕上核桃和枣子,明年养一个胖小子”;“双双核桃双双枣,生儿聪明生女巧”;“枣儿满炕红,生儿是英雄。核桃满炕滚,养女是娇娘”;“一把花生一把枣,闺女小子满屋跑”;“一把核桃一把枣,家里娶了个阿庆嫂”;“双双核桃双双枣,今晚夕亲嘴亲个饱”……

后来,我还参加过几次“闹洞房”的事,但大家好像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闹洞房”的人话说得多“难听”、节目表演得多“低俗”,新郎新娘都得忍耐,不能红脸发火。倘若来“闹洞房”的人不欢而散,那就跟唱戏的冷场了一样,是件很尴尬的事情!作为东家,也是很没有面子的。记得有次,一个人家的孩子结婚,由于“闹洞房”时产生不愉快,来“闹洞房”的人都走了,东家又去专门把大家给“请”了回来——

1995年年底,我也结婚了,婚礼酒席过后,在单位领导的安排下,单位的几个同事也来给我闹过洞房。但由于我和家人的要求,这时的“闹洞房”就没有我小时看到的那么“红火”和“热烈”了,而是“文明”的多了。

但在老领导袁局长的口里,却也知道了关于“闹洞房”习俗的来历——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便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由此可见,“闹洞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再说,在上古时期人们结婚通常是“盲婚哑嫁”,不仅缺少婚前的交往,甚至素未谋面。夫妻双方特别是新娘,缺乏男女交往和作为主人家招呼客人的经验,新人往往陷入不知道怎么跨越僵持尴尬气氛而亲近对方的困惑。“闹洞房”就有着一个迫使新郎新娘相互配合的过程和必须亲近依赖对方才能过关的感觉,而这些“不得已”、“半推半就”,实际上帮助了他们自己更快进入夫妻的角色……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闹洞房”,无论是纯民间习俗也好,故事传说也罢,我认为,只要闹的有分寸、闹的有文化,能够闹出亲情、闹得拉近了亲朋好友之间的距离,这种“闹”,还是很值得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