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宏睿的头像

张宏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4
分享

我的端午节

“宏睿,明个端午节,还是你的生日,你记着么?”因故我端午前一天回老家看望完母亲刚回到城里时,就又接到年逾九旬的母亲打来的电话!“记着,记着。妈。”我急忙回应着母亲。却也想起了小时候过端午节时的情景。

小时候,家里穷,全家7口人只有父亲和母亲是劳动力,我们姐弟5人除了我和三哥还未到上学的年龄,二姐和大哥二哥他们都在上学(大姐早已出嫁)。父母到生产队挣得的工分很少,有时我们连饭都也吃不饱!

那时候,家里的生活条件虽如此糟糕,但到每年的端午节,母亲还是想方设法给我们做酒醅、煮棕子。在端午节的前三天,母亲就开始准备了!新的小麦队里还没有分下来,母亲就把积攒的旧的小麦取一定的数量用石臼舂,舂出来的小麦去皮后,就倒入锅中煮,约摸一个多钟头以后,有部分小麦被煮裂开了,母亲用勺子舀一点儿尝尝,说“能成”(行,可以)了,就用笊篱捞出来晾在案板上,待温度降下来了,母亲就按照一定的比例拌入“甜酒曲子”,再装入盆中用蒸龙布包起来放置24小时左右(有时味道淡了,母亲还会多放一天时间),这时打开蒸龙布,一股香甜的酒糟味便扑鼻而来,母亲为我们姐弟几人每人盛上一小碗,若再加上点糖精,我们的味蕾就直接被撞开了……那时母亲做得的酒醅子,我老是吃不够!二哥上高中后,每逢夏季,即使不在端午节,母亲也会为我们大家做些酒醅子,除了满足大家味觉的需要,更多的是为了让二哥带到学校去吃,按当时母亲的话讲就是:“这东西不但解馋、而且还能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做得酒醅她也常常让二哥用罐头瓶子给学校的老师带些去。

端午节前一天,母亲就又拿出酒米(当时我们那里还没有糯米)、绿豆、红枣等食材,经清洗后放入冷水锅中,生火煮约一个晚上(记忆中母亲常常是第二天让粽子出锅)的时间,煮的过程再换一两次水,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我们当地人也称之为“甑糕”)既养眼又美味,煮好停火后,母亲在粽子(“甑糕”)出锅时再加入一定数量的红糖,吃起来软糯、香甜,香气沁人心脾!在刚一开始煮“粽子”(“甑糕”)时,我们姐弟几个就都跟着母亲围在灶火旁,看着柴火在灶膛里噼里啪啦作响,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可不大会儿功夫,我们就都去睡觉了,灶堂边只剩下母亲一个人“作战”——多年后,无论是村子里还是母亲再做“棕子”,大家就开始用棕叶了:找好棕叶,挑选出适合包“粽子”的叶子。然后,将这些“棕叶”放入清水中浸泡,让棕叶变柔软有弹性。当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包“粽子”——将棕叶折叠成“锥形”或“三角形”的样子,放入适量的酒米(糯米)及馅料,把棕叶包裹起来,用线绳紧紧地绑住。再放入锅中蒸煮,出锅后就可食用了。

那时候,我们姐弟几人想喝个“酒醅”、吃个“粽子”,对母亲来说,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端午节那天,无论天晴天雨,天边刚蒙蒙亮,父亲利用给生产队里去放羊之前的时间,就背起背篼,手拿一把镰刀出门去我家门前的山沟里采割艾蒿了,他采割回满满一背篼艾蒿!母亲负责清洗艾蒿上的泥土,父亲将那些艾蒿按大小搭配,用细绳在根部捆扎成一小束一小束的,父亲放羊走后,母亲就东家三婶家送些、西家大伯家送些……剩下的,母亲再按根在上尖朝下,在老家大门和各个窑门口两侧各挂一束。艾蒿挂在大门及窑门口两侧(有的人家也有挂柳条的,也有柳条和艾蒿同时挂的),马上就有了过端午的节日氛围,我感觉就像除夕那天家家大门贴上春联的喜庆感觉一样!后来,父亲就把积攒下来的这些艾蒿搓成“火绳子”,盘成一个个小“圆柱形”晒干,在看果园和西瓜园的时候,他将这些“火绳子”悬挂于窝棚前点着,这样每每到了晚上不但可以防潮,而且还能防止蚊虫的叮咬!

那时过端午节,我们姐弟几人最忙的,就数二姐了!她不但要帮着母亲做各种吃的,还要抽空给我们兄弟几人做荷包、拧五彩绳等——做荷包,由于当时的布料价格昂贵、且又难找,在我的记忆中,二姐给我们做得荷包屈指可数,且大部分还是给我做得一两个!可她做五彩绳,我至今却是记忆犹新的。早早地,二姐就跟她的朋友们在货郎那里换来些不同颜色的线绳,再把它们每5根一股股地拧在一起,之后再按照我们几个人的胳膊的精细裁成不同长短让我们戴在手腕上。起初,我嫌那颜色太花哨,有点不好意思,就不愿意戴,可后来听二姐说,戴上这个五彩绳可在夏季防止蛇的“侵犯”,我这才乖乖地戴起来——

后来,我到外地上学,就很少吃到母亲亲手做的酒醅和粽子了。每当在街上看见有人卖,我总是买来点儿尝一尝。但感觉都没有母亲做的好吃,寻不到家乡的味道!

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知识的储备,我才知道,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吃粽子、喝酒醅(雄黄酒)、挂香囊、赛龙舟等的风俗,都是用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今年端午节时,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26年时间了,2003年,二姐也因带领村人们外出考察建设新村时的一场车祸而离开了人世!思念的泪水在我心里流淌,想念父亲的艾蒿、想念二姐的五彩绳……

端午节一大早,岳母就送来了酒醅、粽子,岳父还去山里采摘了艾蒿,孩子的大姨和妻子做了香包,所有这些都和我的生日一起都又构成了一个过节的仪式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