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穷,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很单调,每隔一段时间,除了跟着哥哥们去别的村子里看一场电影(到我的村子里演出时,大多都是别的村子演过了的),饱饱眼福。再就是每年一度一次的乡物资交流大会了!交流会上,总是有秦腔戏助兴演出的。
小孩子,大多看不大懂戏,只是跟着大人们去戏场里凑个热闹!有时,还被那些小年轻簇拥着一会儿到戏场的左侧,一会到戏场的右侧——那晚,一场秦腔传统剧《双明珠》的演出,却使整个戏场分外的安静!尤其是演员们演到《呱蛋出嫁》选段时,呱蛋扮演者舞台表演惟妙惟肖,其唱腔声情并茂,韵味十足,女演员一字一板的唱词及道白,听来更使人回味无穷……“谁要新媳妇呢?谁要新媳妇呢?”“一元钱有人要么?”“没人要?”“不要钱有人要么?”“还没人要?”
“我要呢!”这时,只听得台下不知哪位男青年鼓足勇气回喊了这么一句!这声喊,便引来了台下看戏人的一阵哄笑!站在前排的我,明显看到在戏台上的女演员“呱蛋”背过身去偷偷地笑了一下!
那晚的秦腔戏,博得了观众一致的好评,剧场的喝采声至今犹在我脑际周旋不绝——记得戏散场后,人们便纷纷议论起来,包括我家在内,母亲及二姐说,剧中那个“呱蛋”扮演者她是我的一个表姐“梅娃子”(当时我并没有见过她,只是听老人们说我一个姑家的姑娘在县秦剧团唱戏,那位远房亲戚的姑姑我倒是认识)。二姐和大哥二哥他们又说,“梅娃子”是县秦腔剧团到各乡镇中学选拔秦腔演员时,来乡中学挑选走的!听着听着,我对“梅娃子”表姐却有些羡慕起来——如果能像她一样去县秦剧团唱戏,不但能够很早地参加工作,还会吃上“国库粮”,挣得工资除了补贴家用外,剩下的就可以由我任意支配啊!可当听他们说,选拔秦腔演员不但要身材好、形象气质佳,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唱功时,我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当时,《双明珠》戏还在其它乡镇演出时,村子里一些青年男女不惜跑10多华里的路程去看!只是后来,县秦腔剧团再到我乡进行演出时,“梅娃子”表姐再没有扮演“呱蛋”这一角色,而是被其她演员所代替了,可看戏的人都说,后边的那些演员都没有“梅娃子”表姐演得到位、演得投入、演得好!听说,“梅娃子”表姐不在我乡表演“呱蛋”这一角色的主要原因是,她说是回到了乡政府所在地东风村(和我们申家庄村相邻)——娘家的门上,再表演“呱蛋”这个角色,就有点儿给家人“丢脸”的意思(后来,听人说,应观众的要求,“梅娃子”表姐去其它乡镇演出时还多次扮演过“呱蛋”这一角色)。经剧团领导同意,她就又常常在秦腔戏《牛郎织女》(《天和配》)中扮演牛郎,由于其扮相俊美,演唱字正腔圆,余音绕梁,形神兼备,人物角色的表演精彩到位,所以,“梅娃子”表姐的戏,在当时很是受人们的青睐!用母亲的话说就是,“‘梅娃子’在演出时,眼神里都是戏!”其惟妙惟肖的角色表演,使人百看不厌,每次她的演出,总能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到外地去上学之前,我还带母亲去看过由“梅娃子”表姐主演的几场秦腔戏,诸如《天和配》、《周仁回府》、《哑女告状》、《窦娥冤》等。后来,很久再没有看到“梅娃子”表姐演的秦腔戏了,待问起家人时,才知道她已离开县秦腔剧团去宁夏固原发展了。
再和“梅娃子”表姐接触见面那是多年后我到县委宣传部任副部长时,那时,县上的许多大型活动,都会邀请“梅娃子”表姐回家乡策划、演出一些节目的,在我任宣传部副部长那几年,她先后策划、导演、演出过现代情景戏有《三位小英雄》、《古槐长歌》(此剧后来还被评为第七届崆峒文艺奖)、弦子腔小戏《文化大院火起来》、独角说唱《呱蛋直播说崇信》等。期间,她还写了一个剧本——《武康君王李元谅》,当时她拿来让我给“把把关”(我对戏曲是一窍不通,是个门外汉,就是把里面的文字给顺了顺)。后来,此剧本经过有关领导审核通过后,但最终因资金的问题未能演出。
此时,我的“梅娃子”表姐已不是过去只唱“旦”和“须生”的小角色了,是让人有点刮目相看、“声名鹊起”的了!我看了看她的个人简介,是这样介绍的:“秦等梅,女,汉族,中共党员,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柏树镇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原为崇信县秦剧团演员,后调任宁夏固原市秦剧团工作。曾任固原市秦剧团副团长,固原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退休后曾聘为平凉市崆峒山大景区演艺公司经理兼景区总导演。现任宁夏宁红演艺集团、秦腔剧团团长、编导,平凉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近年来,由其创作、导演的大型现代戏有《六盘山下一缕嫣红》《美丽平凉迎客来》《红苹果带我们把美梦圆》《忆画崆峒》《平凉处处好风光》《村支书李玉荣》《刘芳艳》《大学生村官》《暖春》《西王母》《花好月圆》《人间真情》《我是矿工》《春暖花开》《柳毅传书》等”。
前些日子,又听说她为了满足广大秦腔爱好者学戏的需要,又在崇信自己家里弄出了个“秦韵小院”来——“秦韵戏曲公益培训社”进行秦腔戏曲培训!那天,便和一向爱好秦腔戏的妻子去到那里看了看——院子里的小型舞台上,“梅娃子”表姐正带领着大家进行秦腔戏《断桥》选段的排练……利用休息间歇,当我问起她为什么要搞这个培训社时,她说:“回家乡公益辅导群众文化演艺,这是我多年来的夙愿!就是想把自己几十年学到、沉淀的戏曲艺术带回家乡,给那些对戏曲一知半解的爱好者好好传授一下,在有生之年多给家乡发挥点余热,报答家乡人民对我的养育之恩,毕竟我是在崇信长大并参加工作的!现在女儿已经接管了我固原的工作,我才下决心放心回来了。目前只是想从真正意义上做好培训,增强戏曲爱好者的演唱水平。培训社现在已经有学员60多人,大家学习的热情都很高、也很努力。每次的培训,我虽然有点累,但很乐意!现在虽还没有做下什么成绩,但我想带着大家共同努力,在教大伙儿演唱秦腔的同时,再创作编排一些反映崇信人文景观的现代剧目,让家乡的传统民俗文化演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真正能够让秦腔戏‘乐了自己,美了观众,靓了家乡’!”
听了“梅娃子”表姐的话,我若有所思:在我退休后,也能不能像她一样,“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别人?”
但愿我的“梅娃子”(秦等梅)表姐的“秦韵小院”——“秦韵戏曲公益培训社”能够越办越好、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