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在家里最爱喝得“米汤”是“玉米珍珍”(糁糁shenshen)米汤!
每天早晨,要去生产队里上工的母亲就早早地做好了早餐,待姐姐哥哥们吃过早餐后都去上学了,母亲就在锅里为很早就出去为队里放羊的父亲留些“玉米珍珍”米汤和馍(那时的菜很少)。快到中午的时候,父亲放羊回来了,待父亲把羊赶到羊圈里、清点好羊数,这才再背起他在山里拾掇得那一背篼柴禾回家吃饭。只见父亲整齐地把那一背篼柴禾摞在大门前的柴摞上,这才回到屋内把母亲为他热在锅里的饭端出来坐在炕头上吃将起来,这时,已疯玩够了的我,无所事事,见父亲回来,便在院子和屋内之间走出走进。如果运气好,父亲还会给我带回来几个木瓜或野果子什么的!但这种时候是很少的,但不管怎么,在每天里父亲吃饭时,他总是会给我把母亲给他盛在搪瓷盆里的米汤留一些的,父亲看着我有些“觊觎”的眼神对我说:“尕娃,这些米汤大喝不完了,你端去喝去。”听父亲这么一说,当时还很是不谙世事的我便有些“迫不急待”地端去“狼吞虎咽”般地一扫而光!可我哪里知道父母亲他们平时就很少有吃饱的时候啊!直到有次得到哥哥们的提醒,才使我如梦初醒,真有点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不已!
记得那时,家里的玉米珍珍(糁糁shenshen),是父母亲劳动所挣工分分来得玉米,每天鸡叫头遍,父母亲在磨窑里的石磨上推下的,经过好几遍的推磨,母亲把留下的芝麻豆大小的珍珍(糁糁)叫“大珍(糁)子”、更细一点儿的叫“细珍(糁)子”,用细锣筛“锣”下的细面,我们称之为“玉米面”(黄面),常用来做搅团(后来为西北地区的一种美食),也会在擀面、做面条时往上面撒上一些,以防面与面之间互相粘连在一起(但做面条的这种时候是极其有限的,我家常常是在有生产队队长派的工作组来时才可吃上一顿的)!母亲常用“大珍(糁)子”给我们熬稀饭、“细珍(糁)子”每到冬天时就会给我们做成“珍珍(糁糁)”饭(比稀饭的硬度要大、也黏稠得多),再下着母亲在秋天时就为我们腌制好的咸韭菜,当时吃起来很有丝滑的感觉,但过后不久,胃里却会不住地泛酸水!不过这种粥母亲常常是在过“腊八节”时往里面加入此佐料、豆子之类才会精心为我们大伙做的,平时就做得少些。
到了每年的四、五月份,在庄稼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的粮食不够吃,母亲就会为我们用玉米面或黑面粉做些糊汤,再在上面加些白菜叶子什么的,我们把母亲做得这个就不叫“米汤”、而叫“拌汤”……但不管怎样,母亲除了做这些“汤”之外,她还把在劳动间隙摘来的洋槐花儿、榆钱儿、掐得苜蓿芽儿给我们做成麦饭(经处理后,拌少许面蒸出来的“菜疙瘩”),也才使得我们姐弟6人也没有怎么挨过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里分得了10几亩薄田,但在父母亲及大哥他们的精心照料下,家里的庄稼一年好似一年!家里也有了余粮!每年,在麦收过后,父亲和大哥他们便会在地里抢种一料糜子的。待到了白露前后,糜子收割打碾后,母亲为我们做得稀饭就是“小米米汤”了(不过这种糜子和现在人们常说的“小米粥”中的“小米”是有区别的,现在的这种小米常常在我们这里称之为谷米的)。母亲把这种糜子做成小米米汤,喝起来让人感觉清爽可口,有时候母亲还会在里面放些她刚从地里掐来的苜蓿芽,和着糜子一同熬出的米汤,每每在我们早上放学后就着馒头下菜温热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常常,在我和三哥喝饱了以后,就放下筷子开始比赛,看谁吃得碗净——我们各自用舌头把粘在米汤碗四边的米汤舔干净,干净得就像一只没用过的碗一样!记得有次,村子里一位婶婶来我家找母亲借小米,说是儿媳妇坐月子了,但孩子的奶水老是不够用,想用小米米汤给催催奶!这以后,我也才知道,小米米汤喝起来不但让人感觉温柔细腻,而且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易被人体吸收,是我们大西北的老家妇女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之一!
后来,这种糜子在我们那里渐渐地都种成了黑糜子了。但大家经过收割打碾处理后,还照样熬米汤!有时,母亲还会为我们姐弟做上几回“捞饭”(在熬制好的米汤里放入一定数量的菜蔬,加入少许清油,待成熟后用笊篱捞着吃,当然也可盛些汤)的的一种美食。但无论是糜子还是后来的黑糜子,其米大家除用来熬米汤之外,共杆、叶,还是牲口的上等草料,其糜芒,村子里的人们常常通过选择可用来“缚笤帚”,缚的笤帚用来扫炕、扫面案、也扫劳作了一天的人们的身上的尘土和疲惫!
在每年的秋收时节,父亲和大哥他们又会把在玉米地里间作套种的豆子拉回家来用连枷一下一下的打下豆荚里面的豆子,这时,母亲在每天为我们熬制米汤时,又会往里面加些白云豆什么的,这种米汤喝起来,绵绵的、甜甜的、香香的,是我们姐弟几人的最爱!
我第一次喝到的“大米米汤”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去庆阳地区农业学校上学时。每天早操过后,我去餐厅打二两馒头(每天中午、下午各四两馒头,我计划着一天的饭票决不能超过一市斤,要不每月33斤的粮票就不够用了,就又得跟同学借)、一份小菜、一碗“大米米汤”(这时,同学们都习惯性地叫“稀饭”了,而不是我在老家时常说的“米汤”)。那时候感觉学校大灶上的大米稀饭喝起来很是香甜!由于“粥(稀饭)少生(学生)多”,如打饭稍去得晚些,就会被早到的同学们见锅见底地一抢而空——四年后,我毕业了。
我于乡镇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份工资就是首先去为家里的父母亲及大哥他们买了些大米(当然还有白面、清油什么的)来!之后,便指导着家人怎么样熬大米稀饭(米汤)、怎么样蒸米饭(其过程就有点儿类似母亲为我们当时做“捞饭”)等等。
1995年,我与在县城粮油供应站工作的妻子结识后,就常常去她的门店里帮忙,在这里,我除了见到了粗细不一的玉米珍珍(糁糁shenshen)和大米之外,我还知道了大米就其品种来说还有粳米、糯米、薏米;就其分布来说,又有东北大米、宁夏大米;就其形状来分,就有圆形大米、椭圆形大米等等……
在我调入县城工作后,每天早晨,我便也约上三朋五友去街道里喝上点稀饭的——因为吃稀既可节省时间,味道又美,喝完稀饭后,感觉肚腹舒坦顺畅,整个人都神清气爽。尤其是夏日的早上,喝了稀饭,再去上班,整天的神清气爽啊。当然,有时朋友们也会要点儿油茶来喝。
在女儿上高中后,每天早晨,我和妻子除了给她在家做些早餐外,偶尔也去外面的早餐点买点小笼包并碗稀饭什么的,这时的女儿在喝稀饭时亦常常会往里面加少许白糖的,说是要不喝起来没有什么味道……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喝粥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诸如大米粥、小米粥、玉米粥、红豆粥、桂圆莲子八宝粥、薏米粥、绿豆粥、南瓜粥、紫薯玉米粥、黑米粥、黑豆粥、芝麻粥、薏仁粥、麦仁粥、红薯粥、番薯粥、黄瓜粥等等……现在,年已过半百的我,在每天早晨上班之前,妻子也定要为我们熬些粥喝的(有时也会打点儿豆浆)——唯有粥,也才能让我们的胃感到温暖,那淡淡的味道真是让人百吃不厌!
如此说来,“粥”,可真是个好东西,几千年来,中国人都喝,大凡只要有大米小米玉米的地方,大伙儿都能将其煮成粥来喝,这是既方便又很快捷的充饥方式!
其实,在西北老家,对于我们普通百姓人家来说,“粥”,各家有各家的味道,只要上了你自小的味蕾,舌尖上就会有了自己的味道!别管什么“米汤”、“拌汤”、“稀饭”,还是“粥”,只要能够热乎乎地喝一碗,那就是最简单的幸福。我,很是喜欢喝在生我养我的大西北老家这块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致或粗糙或富丽或简朴的各种各样的“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