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宏睿的头像

张宏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14
分享

我的算盘情结

前些日子,我去一磨坊里磨面,在过称时,抬头却望见墙上挂着的一算盘来!看着上面落满了的有一铜钱厚的面粉和灰尘,便问主人说:“你这算盘很久没有用了吧?”

“哎,磨面时间长了,除了你们这些太不来磨面的‘陌生人’,村子里的人来磨面,都是‘估’(估算、估计)的,再说,现在电子技术这么发达,就很少用了,不过偶尔也划拉划拉(拨、用)。”磨坊主人说。

磨坊主人的话,却又使我想起过去我曾使用算盘时的情景来。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上的是五年制小学,我到三年级的时候,数学课就有了算盘珠算。给我们代数学的是一位朱姓的男老师。记得那天早上他抱着一把大算盘刚一走进了教室,就引起了同学们的惊呼。这把算盘外形漂亮,黑色扁圆的算盘珠子镶嵌在长方形的木框里,朱老师把大算盘挂在黑板上面的钉子上,然后教我们认识算盘,学习拨珠——坐在座位上的我们,拿着从家里带来的大大小小、形状各一的算盘,口中念念有词跟着朱老师边拨珠子边念先一天背诵下来的算盘加法口诀:“一上一,二上二,三上三…,一下五去四,二下五去三,三下五去二……”

记得在那段日子里,同学们上学、放学都会在腰间背着自己的算盘,每当课间休息,大家还相互攀比看谁的算盘好看!一些家境比较好的同学,家人给买得算盘都很漂亮,算盘珠子大而黑,珠杆粗而亮!而如我一般家里经济比较拮据的同学,算盘就比较“丑陋”,算盘珠子小而暗、珠杆细且淡!而我的那把算盘,除了“丑陋”,其中还有一个珠杆是被损坏后,二哥用扫帚上截下的竹筒来代替的!说来这还是我的“杰作”呢!

有年的寒假,我看到和我一块玩得同学拿着家里的算盘,反过来坐在上面在外面的雪地里进行“滑板”比赛,回家后,我偷偷地取下二哥挂在墙上的算盘,也加入了这一比赛行列。谁料想,比赛没有搞成,那把算盘靠边的一个珠杆却被我弄折了,那一珠杆上的算盘珠子滚落了一地,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全乎!回家后,我没敢告诉父母亲,就悄悄地告诉了正在上初中的二哥,二哥虽是不悦,但他还是经过一番修理后,那算盘才勉强也能用了,但那列珠杆看起来老是怪怪的,用起来也不怎么丝滑!

每每二舅到我家来,他时常会给我们讲故事、也讲秦腔戏中的人物,还“抽查”我们的作业!当他看到我家土墙上挂着的那把“残缺”的算盘。就不时让二哥取下来上下拨弄,二哥除了加减法、就是乘除法、他也应用自如!我在一旁听着算珠的碰撞声,如行云流水般。每当二哥将舅舅说的一笔数据算完,他就会抓着算盘下框,随着“唰唰”两声,上下一抖,满盘凌乱的珠子立即归位,上珠在上,下珠在下。每当这时,我脑子里都会蹦出白居易那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来。并想着,何时我也能够像二哥那样进行算盘的珠算该多好啊!

过了一段时间,三哥送给了我一把粉红色的塑料小算盘,菱形珠,上面一颗,下面四颗。并对我说:“这种小算盘档距短,可节约时间;菱形珠,你在拨动时可避免带动其他珠子;‘上一下四’的设计,是结合了当前十进制的算法,也很科学。”这之后,我拿着这把小算盘,在班里很是炫耀了一番——那时的珠算课给我的小学生活带来了快乐,时至今日再想起,依旧是嘴角上扬,眼中含笑!

后来,由于缺少老师的原因,我们的珠算课上了一段时间就彻底结束了。那学年的珠算课我也就只是学会了“熟练”地拨珠和简单的加减法(乘除法就根本没有学过),最终我也没能像二哥那样熟练潇洒地打算盘!

如今,每当我和同学们聊起小学学算盘的那段时光,我都忍俊不禁。那一刻,我的耳旁仿佛传来了同学们在教室里拨珠的声音;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朱老师那张焦急的脸;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个别同学因吵架,拿算盘当兵器,互相攻击。算盘很快散了架,算盘珠子哗啦啦散出去,滴溜溜滚落一地;那一刻,我仿佛看到坐在反扣的算盘上和同学们进行“滑板”比赛的一幕……

我最后一次用到算盘,是我于乡镇工作3年之后的1993年。那年,乡领导让我担任乡政府文书。每年夏季,公购粮入库开始了,为了统计全乡各村公购粮入库进度,我再次拿起了算盘和乡粮管所的薛经理一起把每天各村的公购粮入库情况统计起来,并进行排序,然后送给乡领导、包村干部,报县粮食局!2年之后,乡领导又让我兼管乡政府大灶的工作,就当时的文书工作,感觉自己都有点儿“自顾不暇”,那年,我就又用自己积攒的稿费买了台计算器来!从此,我和算盘好像就没有任何“瓜葛”了——

现在,人们无论办公还是居家,计算机已成为标配,曾经的大小算盘均变成了收藏品。但那些与算盘相关的说法,还在人们的口耳间相传。比如“三下五除二”,比如“二一添作五”。算盘,有时候也成了打算、设想的代名词,有成语“如意算盘”,说的是只从好的一面或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去着想的打算、设想。那种只看到有利一面,看不到不利一面的“如意算盘”的设想往往是落空的。清人李宝嘉在《官场现形记》中提到过“如意算盘”。书中那句“好便宜,你倒会打‘如意算盘’,十三个半月之钱,只付三个月!”老妈子要工钱不留一点情面,要剥落泊老爷的衣服去当。算盘本无心,经这么一写恐怕是坏了算盘的好名声。

据史载,我国早在北宋时期就发明了算盘,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曾经,算盘作为一种常用的计算辅助工具,如今已经逐步退出了许多曾经使用过的领域,代之而起的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但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银行成千上万个数据都是用算盘打出来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大量数据也是靠算盘计算出来的。算盘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计算机如此发达的今天,还偶尔能看到人们仍然没有丢掉计算便捷的算盘,甚是欣慰!

在一把小小的算盘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任何先进技术,只有通过不断交流,才能不断完善进步。自从我国算盘发明以来,方框和圆珠成了千年不变的标配,拇指、食指和中指分工明确,学习算盘离不开珠算口诀,“噼噼啪啪”的算珠碰撞声早已深入到国人骨髓!

就是今天,在计算机普及的时代,珠算和珠心算对于少年儿童的智力开发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电脑计算固然省时准确,但是缺少直观过程的答案,只能是一种计算工具。珠算和珠心算则能使少年儿童真正理解整个运算的过程,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悠然间,却想起元朝诗人刘因的一首诗来:

身方气正骨铮铮,起落铿锵和璧声;

排好良心一串串,不谋私利为天平。

“噼里啪啦”的算珠声渐行渐远,但算盘的骨骼与气度,却永留心间。或许,如今很少有人会使用算盘,但那个存放着岁月和温暖的画面,仍然栩栩如生地在我记忆的角落闪烁。无论时间怎样变迁,我会永远怀念那段学算盘的时光,怀念那份与数字相伴的纯真和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