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诸葛文忠的头像

诸葛文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03
分享

枯荷一池亦风华

初冬,像极了一个技艺高超的舞者,轻盈地挥舞着她长长的衣袖。衣袖挥过,纷飞了树叶,消瘦了池水,赭黄了草色。

在上班的途中,在紫溪乡公路边上的一处村庄,我看到了一处荷塘。此时的荷塘,已是半塘枯色,“菡萏香销翠叶残”。花已凋零,荷叶也变得苍老枯黄,可荷叶下,几朵向上擎着的莲蓬,沉甸甸的,宛如一个个喇叭,在冬的荷塘上高唱。荷枝枯槁,宛如瘦骨,却瘦而不倒,像一根根神针一样,直挺挺地立在荷塘里。一池冬荷,褪下了夏天红裙绿带的盛装,换上了褐色的纱裳,用豁达,用风骨,演奏了一曲冬之曲,美韵飞扬……

枯荷之美,美在豁达,美在睿智。荷,曾有过温暖的前尘,曾有过有壮美的过往,可是荷知道,这些美好,过去就过去了,不能总是一味地沉缅,现在属于自己宁静的季节到了,该宁静就应该宁静,该淡泊就得淡泊。不眷过往,直面现实,不怨不弃,珍惜当下,这就是豁达,因为豁达,所以睿智;也因为睿智,所以豁达!是啊!一个季节该有一个季节的风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那是荷塘春季的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是荷塘夏天的风光;“闲看残荷三两枝,凌风傲雪立寒池。”——这便是荷塘秋冬的风华。清新是美,绚烂是美,孤寂也是美,不一样的外形,一样的神韵。同样,对于人来说,一个时段就该有一个时段的风华。年少时,可以歌楼听雨,为赋新词强说愁,因为这时候的所谓忧伤,亦是浪漫的模样。这模样,可以让青葱岁月,亦有一首诗的绵缠。青年时,可能红尘奔波,为碎银几两,让浮生演绎成百结愁肠,一眼望去,尽是江阔云低的惆怅。年老时,应是清风转山场,名也泊来利也淡,往事,就在回忆中悠长。一段老去的时光,就该像这一池枯荷,不急不躁,不怨不憾,只惜当下,做好眼前,伴一份清的心境,携一份幽的底色,从繁杂走到简单,从喧嚣退到宁静。由此,我想到了东坡先生,年少时,文名冠京华,当时的皇太后也成了他的粉丝。后来,因性格耿直,饱受打击,仕途坎坷,江湖飘零。可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抱怨,没有悲愤,只是坦然接受这一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何等的豁达呀,因为豁达,所以睿智,因为睿智,所以大彻大悟。也正因为这种大彻大悟,才有了东坡先生在文学上的又一步精进,才有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枯荷之美,美在风骨,美在慈悲。荷叶枯黄,半舒半卷。荷枝枯槁,宛如瘦骨。枯荷,历经了风霜、打击和伤害,看似寥落了,却有了铮铮的骨。有骨骼了,就远比一朵盛开的莲花来得更有味道。你看,农人们极有智慧,他们在春季,在这池塘里同时种了籽荷和藕荷,籽荷主要生产莲子,藕荷主要生产莲藕。饱含莲子的莲蓬,夏天就慢慢开始采摘了,现在留在荷塘的莲蓬,是人们特意留下来作种子的,做种子的莲子越成熟越好,所以这荷叶这荷枝还得尽最后一份力,所以必须枯而不死,所以必须枯而不朽。可以想像,等到天气稍暖时,阳光下,荷塘里,会有妇人正在采莲,她背后的箩筐里,装满了青褐色的莲蓬,莲蓬里全是饱满的莲子,更是来年的希望呀!一位男子也会在那荷塘里,低着头,佝偻着身子,把双手深深地探进泥里,然后,用力拔出一串串带泥的莲藕……由此,我再次想到了东坡先生,他历经沧桑,淡泊却不甘于平庸,宁静却不沉寂,每次被贬后,都想方设法为当地百姓办实事,谋福利,至今,西湖苏堤上还留下他的风骨与慈悲。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荷已枯,时光淡,气质凛凛,抖落一身霜华,结作心底唯一的底色。华极而素,喧极而静,生命到最后,拥有的越来越少,如那满池的枯荷,恬淡一些,寂静一些,孤独一些,亦是慈悲的美。枯荷一池,一卷风烟,一纸流年。当岁月敛去旖旎,当时光藏了张扬,愿你山一程,水一程,像这池枯荷一样,自带风骨,本真清丽,毕竟,枯荷一池亦风华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