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诸葛文忠的头像

诸葛文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2/13
分享

华夏根,中华魂--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位于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山麓,是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占地8000平方米。鹅湖书院曾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辩”,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人们为了纪念“鹅湖之辩”,在书院后面建了“四贤祠”,宋淳熙十年,朝廷赐名“文宗书院”,后更名为“鹅湖书院”。---题记

在一个阴雨天,带着一把黑色的雨伞,我一个人,走进了鹅湖书院。

雨下得很急,急急的雨点打在那写着“斯文宗主”的牌坊上,发出轻微的“噼啪”声,然后,那雨滴攒成几股小小的水流,缓缓地,沿着那青色的石面,流到地上,那牌坊经雨水这么一冲刷,倒更显得古朴了,因为,牌坊上那本有些模糊的古画变得更清晰了。古朴的构造,再加上古朴的画面,让人顿时仿佛置身于宋代的书院中,仿佛看到身着宋服的朱子正在吟唱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千古名句。都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可您看,风吹过了,雨也打过了,那牌坊依然肃穆,依然稳健的立在那里,用挺拔的身姿,默默地,但坚定地诠释着朱子的精神和风骨。也许,风能损能其形,也许,雨能坏其身,但,真正文人的“心”,真正大儒的“神”,却能在风中,在雨里,久久地屹立,所谓的风,所谓的雨,只会洗去大儒之道表面的尘埃,让后人更清晰的领略理学的精要。不是吗?你瞧,朱子和他的“鹅湖之辩”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依然留在了铅山人民,乃至炎黄子孙的梦里!这,不就是最好,最直接的证明吗?这种真大儒的“神”,不也是华夏根吗?不也是中华魂吗?有了根,有了魂,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才能历经磨难而依然昂首向前,走向伟大的复兴呀!

走过牌坊,跨上一座小桥,那一池睡莲,就呈现在我的眼前,翠绿的荷叶,像无数块绿玉一样,铺满了整个池面,雨一来,有几片荷叶稍微翻到了一下,露出了碧绿的池水,站在池边,这绿意,竟在我的身上,更在我的心里蔓延,让我顿时生出几许清凉,荷叶上有几朵莲花,开得正茂,风来了,莲花摇了几下,雨来了,急促的雨点打在莲花身上,它左右摇摆,可依然坚强地挺立在那里,我心里生出几许担心,干脆把自己的伞收了起来,我只想,只想和这粉红的花儿一同经受那风那雨,不一会,风小了,雨小了,莲花又笔直地站立在池里,仿佛什么事儿也没发生过,那荷叶呢,又将整个池塘铺成了一片碧绿,仿佛风从没来过,雨从未下过!一丝敬佩,从我的内心深处涌了出来,毕竟,这是鹅湖的荷叶,毕竟,这是书院的莲花,几百年的思想熏陶,让它们,对磨难有了一份独特的理解,对坚强也有了一份切身的体会。这荷,这莲,让我顿悟到一个道理———书院,最该种植的就是莲花。“莲,花之君子者也!”敦颐先生的千古一评,可谓精僻之至,书院,第一位的应该是培养君子,然后才是培养才子……想必几百年前,朱熹,在鹅湖之辩时,首先要陪陆九龄兄弟看的景色,就应该是这一池碧绿的荷叶,这一池粉红的莲花,个中意思,不外乎“吾辈观点不同,然乃君子之争也!”后来的史实也证明,“鹅湖之辩”虽没有一个胜负之说,但由辩论而生的朱陆之交,却也让后人津津乐道。站在池边的我,真想好好探究一下,到底是莲花映衬了“鹅湖之辩”,还是“鹅湖之辩”熏陶了莲花?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因为,华夏根,中华魂, 千百年来,一直沉淀这里,始终静静地,悄然地,影响着这里的一切。

雨停了,风又起了,穿过一个厅堂,我来了第二个院子,这里,种满了松树,本想在石阶上好好坐上一坐,哪知,这里又下了另一种“雨”——松针雨,风一阵阵地吹,红褐色的松针就一阵阵地落,风中,“雨”里,还夹杂着一股松香味,深深地吸上几口,那真算得是沁人心脾,沸沸扬扬的松针雨让我心生一点感悟:松本是长青之物,奈何也挡不住自然之力,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旧叶的凋谢,又哪来新叶的繁茂呢?叶是如此,人才,不也一样吗?朱子固然伟大,但毕竟已离去,他所想看到的应该是年轻一辈的崛起,应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壮丽景象。朱子的理念是这样,鹅湖书院的理念也应该如此,您听,那漫天飞舞的松针,发出了呜呜的声响,像是对我的揣测,作出了欢乐的肯定!但愿,松针,那些受了朱子教化的松针,是在代表朱子给我一个淡淡的鼓励。

看完了景色,雨,似乎还没有停的意思,我,只好坐在一座四角上翘的风雨亭里,想些与鹅湖,与朱熹有关的事.这时,从雨中走过来一个中年男人,他友好地对我笑了笑,就在我旁边的石凳上坐了下来,然后,从包里抽出一根看上去有些年头的竹箫,吹起了一首曲子,沧桑的曲调,从那发黄的竹管里飘出来,让人的心中顿时生出几许沧凉,不知是什么古曲,很想张口问问,可看看他那满是严肃的脸,我终究什么也没有问,我想,他大概就是吹给自己,也是吹过这书院听的,别人懂与不懂,与他何关?他吹完了,望着这风,看着那雨,脸上仍是梦一般的表情,我知道,他还陶醉在某种境界中。我递给他一支烟,他摇了摇头,轻轻地说到:“朋友,这,不能抽烟!”,同时他的手指向一块写着“严禁烟火”的牌子。我有些脸红,颇为自己的“不检点”感到内疚。他看到我的不安,又和气地说到:“朋友,你是第一次来这,不知道这里的规距,情有可原!再说了,毕竟,你只是拿出了烟,没有点火嘛!这说明您还是一位素质很高的人哦!”我还能说什么呢?只好木讷地点点头。

为了打破尴尬,我试着询问这位男人:“您吹的真好听,是什么曲子呢?这么高雅!”他淡淡地说到:“是《高山流水》!”————啊!《高山流水》?难怪这么悦耳!我满脸虔诚地问到:“您经常来?经常吹这曲子?”他平静地回答到:“我是这个管理处的一个普通职工,看到你一个人,能在这个雨天,到这个书院参观,我就觉得你肯定是一个很高雅的人,所以就吹了这个曲子,一是表示对你的尊敬,二是怕你寂寞,给你解解闷。”原来是这样!好一个细心而热心的工作人员!我又问他:“常年在这工作,寂寞吗?”他仍旧很平静地说到:“能与朱老夫子的忠魂,呆在这幽静的地方,怎么会寂寞呢?说实话,我有很多次机会,调离这个地方,可我终究还是不舍得离开这,因为,我在这,就是觉得心灵有一种归属感,人,也觉得真的很快乐!”朴素的话,让我顿时对他心生敬佩之情!或许,他才是朱熹真正的知音,《高山流水》吹出的不仅是音符,更是他那一颗执著而又质朴的心灵呐!有华夏根的滋润,有中华魂的加持,他,已然成了一个高尚的人,我是这样认为的。

朋友,雨天去书院,一个人去书院,就带把雨伞,您会有一种想像不到的收获,毕竟,这里有着粗壮的华夏根,有着铿锵的中华魂,不信,您也试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