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车,沿着黄土路走几步,眼前的桃树正叶绿果红,鲜艳欲滴,一片欣欣然丰收的景象。桃儿飘香,甜蜜纯净的水果味,让人沉浸在其中,不禁深深地呼吸:肺腑、汗毛孔、全身都蕴满了甜蜜,这一刻幸福与满足叫嚣着充满了胸膛……
身后的花生已经开花,是不起眼的小小的黄色花朵。想起“落花生”名字的由来:花生,因是在花落以后,花茎钻入泥土而结果,所以又称“落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有花生果皮包被,因家乡的花生大多为红色,我们又称其为“花生红衣”,据老人说有补血功能。花生历史上曾叫落花参、落地松、长寿果等。因花生长于滋养补益,有助于延年益寿,所以民间又称“长生果”,并且和黄豆一样被誉为“植物肉”、“素中之荤”。花生也是一味中药,适用营养不良、脾胃失调等症状。母亲直到现在只要胃不舒服,就会抓起一把花生慢慢咀嚼咽下,胃不舒服的症状就会明显减轻,而我也把母亲的一些经验传承并应用。
想起许地山先生的散文《落花生》。先生用一粒花生映照人生,阐释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深刻理解。他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啊,体面不是个人穿的好、架势足就能有的,而是做一个脚踏实地有用的人才是最大的体面。
而小时候,“出”花生是我们劳动的一项技能。因为年龄小,“出”不了花生,本着颗粒归仓的信念,我会挎着小篮子捡拾大人们“出”花生不小心漏下的花生。当然,我还会在麦收时,捡麦穗,收玉米时,捡小玉米棒子……总之,力所能及的劳动年幼的我们都要去参与并认真做好。
因多日没有下雨,水沟里没有水,长满了各种杂草,在其中我看到了久违的“麻”,已经开出黄色的小花,结的种子似芝麻,吃在嘴里有麻麻的感觉,但是在没有零食的情况下,年幼的我及小伙伴们冒着嘴麻木也要凑在一起悄悄吃一些。大麻的茎皮纤维长而坚韧,可用以织麻布或纺线,制绳索,编织渔网和造纸,但是要在水里长时间经浸泡,然后再捞出来晾晒,纤维茎皮就与木本心脱离。在浸泡过程中,味道特别刺鼻难闻,现在想来,当时朴实的“劳动力”们认认真真劳动,没有人叫苦连天,喊臭与累。
“谷谷草”,因所结的草籽似“谷子”穗,也就是小米,所以家乡称为“谷谷草”。随手摘下几棵,熟练的编成一只小猫,原来儿时的记忆、儿时的手工活已经深入到血液里骨髓里,甚至不以时间而遗忘而改变。那么如此长的岁月,我所走过的路,所经历的事情,所认识的人是不是都化作碎片保留在我的脑海里,有一天会被激发而弹出来?
不远处广播里传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充满激情,让人昂扬奋进。我轻声而和,然后发自肺腑的大声歌唱。想到我年逾八十的母亲,一位老共产党员,刚刚因因病住院竟然连预交款也不用缴纳。从何时不能生病、不敢生病的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到现在的病有所医的合作医疗保障到老有所依的幸福晚年。想到母亲让我们拿饭给倚在门口要饭的瘦弱老人孩子;想到上学时所用的课桌石台,辍学的孩子;想到惦着“三寸金莲”去劳动的大娘;想到身体弓成一张弓的农民;一辆自行车就惹来孩子围观;低矮的茅草房……再看现今随叫随到的快餐;九年义务教育课堂里免费的多媒体教学;荣养院里怡然自得的老人;家家户户停在门口或车库的轿车;鳞次栉比的楼房或整齐有序的二层楼房……
近处,一只喜鹊在不知疲倦地欢快地鸣唱,让人心中由衷的生出希望与美好。田地里一片生机盎然。心被大自然突然填满,那么我便是大地中一棵草、一株树、一块石、一粒尘、草尖上的露水,或是一座小桥、一段土路、天空中的电线、电线上的燕子……
极目远眺,一排排白杨树郁郁葱葱,挺直了脊梁。高耸的电线架举着有力的“臂膀”,托举着电线,似宣誓般庄严,输送着光明与能量。广播里歌声还在继续,喜鹊的鸣叫还在欢欣鼓舞,就这样矗立在我所热爱的田野里,化身为田野中的微粒微尘,一花一叶……一条浅黄夹带白色的小狗出现在我的眼前,脸上憨态可掬却又流露出一丝警惕……
在这一刻,如果明代的唐寅能够穿越到这里,定会高唱《桃花庵歌》里“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这里就是他所梦想生活的乐园,所有人都是“优游林下、洒脱风流、热爱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隐者;如果魏晋的陶渊明能找寻到这里,先生一定会惊讶地发现他笔下《桃花源记》里所描写所向往的生活,在这里是普通老百姓真实生活的写照,而且这里的生活更加富裕,更为和平……
朱虹,山东兰陵村镇银行,出有散文集《一生珍藏》、《穿过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