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虹的头像

朱虹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26
分享

行走的下村

又见下村,是在“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的深秋薄凉的清晨。栗子林里,百年栗子树善解人意,苍穹有力的臂膀,可以遮风挡雨。温和的阳光下所有人的脸是暖色的,踏着褐色的土地,一步一步走进栗子林深处。

村支书骄傲地告诉我们:我们这个山岭水浅,如同平地一般,一口井,只要打几十米,就会源源不断地出水,一天一夜都抽不干!

我们都恍然大悟:已是深秋,这里的栗子树还是枝繁叶茂,没有掉落的迹象。

她又与有荣焉地说道:看到前面的塑料棚了吧,这里的叶子都是宝,落叶以后,收集起来,打碎,就可以放在棚里做“limo”了。

我们都没有弄懂这两个字的意思,反复确认后,才明确是“栗蘑”二字,也明白了这是一个新的农副产品,未来也将是一个新的产业。

我们碰巧在栗子树上找到了这样一个“栗蘑”,新奇地注视它:与普通的蘑菇种类不同,肉厚,颜色是白中带些栗子的土色。由于发现的晚,已是不能食用,虽然惋惜,却庆幸认识到了“栗蘑”的与“蘑”不同。

村支书自豪地说:这里,曾经是“东进抗日根据地”的驻地,在崎岖的山道上,策马奔驰着抗日的巍峨身影;脚穿草鞋的铁流般的军队,用不屈不挠奋战在这片深情的土地,红色血脉在这里赓续……

八路军115师在山东开辟的第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就位于下村乡内的抱犊崮山区;这里清晰地印记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同志的脚步,在这里调研鲁南抗战工作情况;开国元帅罗荣桓同志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留下无数传奇的战斗,军民鱼水情的沂蒙精神在这里传承赓续……

每一次来到下村,进一步了解下村,都增加一份对这里喜爱,不仅因为这里的“山美水美”更是因为这里的“人美”!

朴实的女支书回忆着老一辈诉说的峥嵘烽火岁月,一步一个“血印”,迎来了全国的解放;建国初期,孱弱的国家经济在建设者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拼搏中,逐渐实现了温饱;而后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在华夏大地上抒写了宏伟壮丽的伟大篇章。

告别村书记,告别“泉灰”村,告别栗子林,我们来到“双河湖”,乘船披荆斩浪在浩瀚的湖面上前行。

平静的湖面随船进行而波涛滚滚,水鸟忽上忽下捕捉食物,静谧的村庄,随着船的角度不同,仿佛也在行走般。其实村庄是有生命的,一直在行走,在不断跋涉,直至找寻到适合的地点、时间停留,或是停留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些人的心中,行走是它永远不变的使命。

蓝天白云悬挂在远方,又仿若在眼前,拼命追赶却永远在眼前,让人充满缥缈的希望……

文友站在船头,张开双臂,感受风感受阳光,感受行走的速度,那一刻美极了,如同《泰坦尼克号》的经典动作,难以忘怀,却有所不同:一个是陶醉在爱情里,一个是陶醉在风景里,此时此刻,有情有景,如有酒,当是“杯酒烟云”……

亦是陶醉,无声惘闻,围着“钓鱼岛”,船在前行,岛上鸟语花香,堤岸柳秋,倒影盈盈,踏上坚实的土地,才知道原来这里曾经是一个大的村落,因为库区而移民。

当年的迁徙,村民们或投亲靠友,或是故土难离就近安置,水库周围每个村庄都有移民,围绕着库区,守卫着水库……

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水源意味着生命,意味着生存,意味着生生不息……

他们拖家带口,呼儿唤女,肩担手推,徒步跋涉,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义无反顾,大义凛然……

现在的乡村乡就是一座大花园,居住的院落是一座座小花园,“绿满沂蒙花满村”在这里践行,青山绿水是这里的名片……

与友相约,待到明年“百果”花开,来这里赏花采果,一醉方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