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端午,今又端午,可能是年龄使然,只知道今天是过节,其他也就没有什么新鲜的感觉。时至晚上,看着粽子,吃着粽子,陡然想起曾经村里的一位长者。因为崇拜这位长者,是在一个端午节开始的。
在那个遥远的端午节,听长者说过一幅工整、对仗无可挑剔且亦诙谐的对联。他是以故事的形式讲的,所以至今仍能记起。。
以前,大户人家过端午节,是极其讲究的,先是举行纪念屈原等仪式,仪式过后,才能吃粽子。吃粽子也是由大人分发给孩子的。这大户人家分发粽子,是新过门不久的三儿子的新媳妇。她刚从锅里捞出粽子,排行老五的十岁的小小叔子过来伸手就抓。新嫂子早就听说小小叔子极聪慧,是闻名乡里的小才子。但眼前的这个孩子,她也没看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便想一试这个小小叔子的才学。
她手捧五个粽子,让小小叔子把衣服兜起来说,先别急,我出个上联,你如果答得我满意,这五个粽子就给你了,如果我不满意,就只给你一个。小小叔子说,快出上联吧。
新嫂子随即说出一上联:五月五日五弟堂前兜五粽,
小小叔子立马对出下联:三更三点三哥床上搂三嫂。
新嫂子腾地脸就红了,下意识挥起巴掌,小小叔子拔腿就跑。至大院,正碰上老爹。老爹说了句这成何体统后,便究其事由来。小儿子扛不住老爹的威严,不得不说是因对对子的事。老爹继续追问,小儿子说嫂子说要想吃粽子就要对对联。她出的上联是:五月五日五弟堂前兜五粽。老爹插话说,出的极妙。
这时,新媳妇急得脸更红了,生怕小小叔子说出下联,那在老公公面前可是无地自容了。老爹说那你咋对的。小儿子说,我对的是:三更三点三哥床上看三国。
新媳妇惊讶小小叔子的才智,就势下台阶说,他拿了一个就跑,就追出来想多给他几个。
这位讲对联故事的长者,当时已有六十多岁了吧,但身体还算硬朗,也能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因为听过他讲的对联故事,觉得他是村里最有学问的一位了。尊敬之下常请教一些难懂的诗词里的典故之类,常了也就熟识了。
关于他的一些事,是在以后的时间里积累起来的。长者曾在旧政府供过职,解放后回到村里。当时村里小学缺少老师,他又没有罪行,就在村小学当了一段老师,当然是在监督之下。
长者的书法在乡里很有名气,尽管他被监督,但十里八村还是常有人前来索要他的墨迹。我曾听他说过,仅小楷他就写了四五年,而且是天天写,无一中断。以后也照帖练过几种字体,尤其擅长正楷、行书、隶书。由于被监督,大人们多不便与他接触,但当时像我这样年龄段的,与他在一起也无人介意,故在那一段时间与他接触很多,一直以来认为这长者是村里的顶级文化人了。
我见识过他为别人写字时对书法的解读,自此一段时间里,我在正规写字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多了些书法意蕴上的追求,有时写的字也有了点书法的味道,以致后来在写些东西时,一些人说我字写的还不错。以前没有电脑打字,写字有时会给人第一印象的。
逢阴天下雨,空闲时间长一些的时候,一些人总会聚集到他家里,我也是。我上学不多,但他是把我当成上过学的人对待的。每逢我在场时,他会偏多一些讲历史、古籍书、诗词歌赋之类,他所讲的对我极具吸引力。
我听他解说过、评述过《聊斋》《资治通鉴》中的篇章,以及《洛神赋》《滕王阁序》等词赋,这些都是我从未涉猎过的,很是喜欢。
在以后的日子里,自己也有意找来一些古典名篇,因读不太懂,又没有像长者那样的解读、评述,只能是囫囵吞枣了。
在乡下与人接触的局限,这位长者在我心目中算得上是文人墨客了,这使我长了见识,多了知识。与这样一位长者相遇,是幸运的吧。
人生的年轻阶段,遇上一位这样的长者,会“近朱者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