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在她的故乡,夏日正是晨曦初露之时,冬日则是夜阑人静、睡眠香甜之刻。
她却睡不着。悦耳的手机闹铃声里,她急急忙忙走进卫生间,抓起冷水洗了把脸,和往常一样坐到书桌前,翻开了昨夜修改好的教案,读起来……
她是县城一所中学的语文骨干老师,刚送走一届毕业班,又从七年级教起。她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在万籁俱寂的时候审阅教案。这是她的一个秘密,只有家人知道。
天亮后,第一节课,她将为学生们讲解新课《观沧海》一文。根据安排,这节课还担负观摩任务,迎接来自县内外的语文教学专家观摩。
《观沧海》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一首四言名篇诗,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一篇名作。作者为曹操。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论此诗“有吞吐宇宙气象”。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总让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为了正确把脉视频剪辑效果,她再次打开了笔记本电脑。视屏上立即出现了曹操站在雄伟的碣石山上的场景:面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曹操震撼于祖国山河的壮美,顿时豪情奔腾,意气风发,咏诗言志,表达了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由于历史原因,曹操一直被描绘为多疑、忌才、奸雄形象,甚至在戏文中被丑化为白脸。实际上,曹操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能歌善舞,字孟德,安徽人,死后,被其子曹丕追封为魏武帝。曹操用尽一生都在为国家统一大业而努力。东汉末年,由于朝廷昏聩无能,终致国家四分五裂、分崩离析的境地。曹操力挽狂澜,聚拢英才,消灭割据,将国家推向了统一的轨道。不仅如此,曹操的文学成就也很高,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他写的诗慷慨、雄浑、悲壮、有气魄,多反映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理想,《观沧海》就是反映这一思想的力作。
《观沧海》对学生来说,既是欣赏和学习四言古诗的一个站点,又是正确认识和了解曹操的一个窗口。
为讲好《观沧海》,她再一次陷入了沉思:如何让学生准确地体会教材的底蕴?因此,再次梳理了集体备课时组员们的建议,最后决定,先做如下交代:我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说我国的文化是璀璨的银河,那么诗歌就是其中最闪亮、最光彩夺目的一颗,作为诗的国度,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是屈原,我国诗歌最繁盛的朝代是唐朝,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歌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学过的《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静夜诗》是一首绝句,《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自由体诗……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进一步领略一下诗歌的魅力,学习一首乐府诗,即曹操的《观沧海》。然后,动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剪辑,让学生通过波澜壮阔的镜头,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般地来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努力培养学生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从而为突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法这个教学难点营建一个平台。第三步,领读课文、分析课文、总结四言诗的特点,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达到让学生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方面的教学目标。
至此,她仿佛看到了学生们心领神会的神态,禁不住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妈妈,我饿。”正在她全心投入的时刻,从卧室里传来了敏敏的声音,虽然很小,但在寂静的早晨听来,特别醒耳。
敏敏是她的女儿,四岁了,有个小毛病,每晨早早醒来,就说肚子饿。平常都是由敏敏的爸爸忙不迭地为她准备吃的。今早,爸爸由于出差不在家,敏敏只能仰仗妈妈了。
“敏敏乖,敏敏不哭!”她一边安慰,一边读着教案。读完后,仓促地为敏敏准备早餐。
在课堂里一贯挥洒自如的她,此刻,站在厨房里,眼前一片茫然。平常都是丈夫下厨,自己当书虫。眼下,真不知从哪里下手。下意识间发现,面板上留有字条,是丈夫的字迹,教她如何如何。她照葫芦画瓢:从冰箱里取出牛奶瓶,将牛奶倒入专用的小钢筋锅里,把锅放到电炉子上,旋开了开关。随着“嘶……”的声响,炉丝渐渐发红了,热量向周边散发开来。她退一步守候着,两眼紧盯着玻璃盖下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夜阑也渐渐退去了,锅里的牛奶液面却纹丝不动,大概还得一会吧。趁这个时间,不如帮敏敏穿好衣服。
“噗。”就在她帮敏敏穿衣服的当儿,厨房里传来了电炉子遇水时发出的那种声音。她放下敏敏,向厨房跑过去。
厨房里早已浓烟滚滚,并开始向外蔓延。透过烟雾,她发现电炉子上火光闪闪。原来是溢出锅的牛奶闯的祸。她迎着浓烟,向电炉子钻过去,抢先关了开关和电闸。见火焰很快熄灭了,就打开了窗子。
“阿嚏!啊啊嚏!”敏敏禁不住烟味的刺激,连连打着喷嚏。她赶紧跑过去安慰。
“我和我的祖国……”手机铃声传来了邓文怡邓力玮那童稚的歌声,是催她上班的铃声。她一分钟也不能耽搁,只好叮嘱小敏躺到床上别乱动,妈妈要出去买好吃的,就来。见敏敏懂事地躺回到床上,她匆匆出门了。
出门正好赶上103路公交车,没用多少时间,她就到了学校。
第一节课,尽管各方专家云集,但在学生们熟悉和信任的眼神里,她很快调整了情绪,驾驭着课程沿着设计的轨道,顺利前进。课后,专家们座谈时,大加赞许,指出了许多亮点。整个上午,她沉浸在教学中,全然忘记了早晨的事。
中午放学时,才想起敏敏一个人在家里。她飞也似地向家里赶去。
一路上她提悬着心,生怕女儿出事。
当她打开门时,家里却静悄悄的。
“敏敏!敏敏!”她一声高过一声地叫着女儿名字,向各房间里搜寻。发现,房间里都很整洁,唯独不见敏敏。她的心由纳闷至紧张,竟莫名地抖颤起来。
正在此时,隔壁的张阿姨抱着敏敏出现在门口。见她神色紧张万分的样子,笑着说:“你早上走得急,敏敏一个人在家里,许是肚子饿了。我买菜回来时,见她在门口张望。一问,才知道你给她买吃的去了。于是我陪她等候你。这不,一等一个上午。”
看见张阿姨那熟悉的身影,她的紧张感一扫而光,代之歉意的笑容,内心里早已涌起阵阵暖意。
张阿姨为人和善,邻里和睦,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张阿姨”。张阿姨对她则有着另一种情谊,那就是师生情、同事情。在她上中学的时候,张阿姨是她的语文老师;四年前参加工作时,与张阿姨同一个办公室。张阿姨课讲得好,深受受同学们的爱戴,如今退休在家。跟以前一样,张阿姨没少操心过她。
张阿姨望着眼前这个一贯腼腆的得意门生,说:“敏敏爸爸出差后,你既带孩子又上班,够你累的。这样吧,这几天孩子放我家,你就安心上班吧。”
“老师,一再给您添麻烦,我真不好意思!”
“有什么不好意思,年轻人把精力多放到工作上是应该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谢谢恩师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