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筑见嘉言的头像

筑见嘉言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12/26
分享

您印象中的书店是这样的吗?

游中关村图书大厦有感

对于读书,我并不很在行,小时候除了漫画书多看了几本以外,对于语言类的读物说不上喜欢,当然也不排斥,这些年读的语言类的书籍大多也都是为了应试。

读书应是不分年龄阶段的。

《说苑·建本》中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则典故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平公听音乐家师旷演奏音乐,边听边叹气,说道:“有很多东西我还不知道,可我现在已经70岁了,再想学也太迟了吧!”师旷答道:“那你就赶紧点起蜡烛学啊。”晋平公不悦,以为师旷是在戏弄他,师旷解释道:“年少时学习,就像走在朝阳下;壮年时学习,犹如在正午的阳光下行走;老年时学习,那便是在夜间点起蜡烛小心前行。烛光虽然微弱,比不上阳光,但是总比摸黑前行强。”晋平公听了,点头称是,开始勤勉好学,湛阪之战晋国战胜楚国,恢复了霸主地位,其秉烛而学的轶事典故也流传至今。

读书应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荀子的劝学和一般意义的学习并不相同,作为君子,他强调“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都在强调人必须要通过读书修炼才能向善,博学多积,持久力行方能取得成效,在当下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树立“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学习观显得尤为重要。

中关村图书大厦坐落在享有“中国硅谷”美誉的中关村,毗邻清北、人大等多所知名高等学府,是教育高地、科技高地和创新高地,营业面积近万平,共三层,被誉为“百万学子大书房”,在当今新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下,传统读书卖场已然水土不服,唯有革故鼎新,另辟蹊径才是发展的出路,但其“阅读+文化+创新”的转变着实让我耳目一新,始料不及。走进书店,整体布局像一个大型的书房,从屋顶直通落地的巨型书架,氤氲墨香充斥其间,阅览桌分布在书屋的四处,充分照顾到了读者的活动空间,室内装潢典雅素净,当秋日的阳光透过大块玻璃洒落进来,整个书店显得格外明亮和温暖,让读者心神安宁,享受其中。书的品种也是丰富多彩,从社会学科到历史文化,从外国文学到古韵华章,从经管财会到教学考试,从科普生活到少儿百科,真是琳琅满目,俯拾皆是,当然还有“文”以载道,“创”意出品的“文创好物”,更多的满足了消费者“生活”和“精神”的双重需求。店里还配有咖啡吧,不论是深研著作还是浅读小文,翻阅之余,都能点上一杯咖啡,化匆忙为闲适。“爸爸,我想看这本书,你帮我读读吧”,银铃悦耳的声音打断了我沉浸式的拍摄体验,我循着声音找孩子位置,生怕不小心碰到他,不远处,他一手拉着爸爸的手,垫着脚尖,另一只手使劲举着,眼睛炯炯有神的望着高高的书架,“好的,别急,我帮你”,孩子的父亲同样垫着脚尖努力着刚刚够得到,“来来来,我带你到这边,读给你听”,说着,父亲拉着孩子在旁边一处安静的角落坐了下来,书店虽然人来人往,客流不断,稍有嘈杂,但我还是在远处听到了孩子的父亲在切切低语,声虽小,却也宏亮动听,洋洋乎盈耳哉!新时代的书店展现了阅读的新消费、新业态和新模式,演绎出了文体旅商展的精彩融合,实现了跨界阅读的美好体验。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教会我们旷达,“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教会我们放下,纵使人生多不安,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也有“潦倒新停浊酒杯”的艰难,但对阅读的渴望和探寻不可停歇,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故常在”,从经典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经“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才可不愧于心,不妄于志。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美不胜举,走进书店,翻开书本,感受一下久违的线下阅读,这是一处放松心灵的港湾,也是一处汲取文化的栖息地,人们在这书桌和书册之间寻求新的期望和突破。

阅读,让未来发光,让你我成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